与时俱进的乡村,承载更为美丽的乡愁

与时俱进的乡村,承载更为美丽的乡愁(封面图)

时光如同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村庄就坐落在时光之河的两岸,一侧是昔日的村庄,另一侧是洋溢着城镇气息的村庄。

十年前的乡村早晨充满了古老的诗意。仔细听,空旷的自然有细微的声响。露珠从叶片上滑落,小鸟在天空扇动翅膀,河流冲刷石头,微风掠过树梢,乡间早晨有声音却不显得喧闹。刚从睡梦中醒来的村庄,如同一幅气韵流动的水墨画卷,成排的房屋、低矮的屋檐、烟青色的厚砖,鱼鳞状的瓦片,一座石桥,桥头老柳树,柳树低垂的细叶,都是这幅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穿过一条土路,路两旁有密匝匝的芦苇荡,小路尽头是堤坡,堤坡上有个退水闸,闸连着水渠,水渠和小路平行,和堤坡构成了村庄地表之上的经纬线。这时,青蛙听到了行路人的脚步声,“扑通”一声跳进了水渠,躲在水草阔大叶片下面。

若是沿堤坡上行,村中房舍尽收眼底。小时候,在暮色四合的傍晚时分,站在堤坡上,隔小河可看见袅袅炊烟从不同院落升起,心底泛起了暖意。炊烟是慰藉也是召唤,炊烟升起之时,农人扛起锄头,小孩子赶着自家的几只山羊,擓着一篮子猪草,开始结伴向家走去。收工后,也有赶着黄牛的老伯和牵着毛驴的后生。牵着黄牛和毛驴的虽不是牧童,却有了“牧童驱犊返”的诗情画意。在暮色中,黄牛和毛驴抖落了身上的尘土,迈着安闲的步子,走进了院落。

午后的时光,寂静中显得神秘安详。只有堤坡上的蝉“知了、知了”叫个不停。唐诗里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每次读到这两句诗,我眼前闪现的就是村庄夏日屋后的时光。声声蝉鸣中,一只黄狗卧在当街门楼下面阴凉处,伸长舌头喘着气。院子里一棵大槐树下,松软的土窝中蹲坐着几只芦花鸡,鸟雀也躲进树荫中午睡了。有那么一刹那,我什至感觉时间停止了流动。那些原本的日子向前一晃,身后的时光就老了,往事便在记忆的角落里铺展成一个又一个片段。老屋正蹲坐在时光的深处,除了烟青色的砖,还有檐前的滴水琉璃瓦,这滴水瓦就像是老屋的眉。

与时俱进的乡村,承载更为美丽的乡愁(配图)

老屋屋顶铺着一层鱼鳞一样的瓦,瓦沟里覆盖着厚厚的青苔,瓦垄间窜出参差不齐的蒿草,像乱发。从滴水瓦上雕刻的精美图案,依然可想像老屋当年风采。门早已在时间的风吹中斑驳了,只留下岁月熏染的黑。老屋院落中间,老祖母坐在铺展的席子上,唱着古老的歌谣,歌谣伴着天上的月光,落在了小院的地上。十年前的乡村,遥远时光里有诸多物象可以直接入诗。斑驳的木门、屋檐下的燕窝、清凉的河水、斜翅掠过河面的小燕子、小河里的游鱼、河岸附近的垂柳、红蓼、碎叶莲。乡村有田园诗意的一面,其实那时候的乡村大地上也充满了劳累和贫困。麦黄季。父亲和哥哥手攥镰刀,一把把镰刀过后田地给阳光和风腾出了地方。我跟在后面将散乱的麦子整理成捆,麦芒夹带着暑气将我的身子扎得热辣辣地疼。收秋时,玉米秸秆在我的上身划了道道印迹。累和艰辛促使我逃离了乡村,我拼命苦读,本科毕业后考上了研究生,父母捉襟见肘凑学费的那一刻,我洞见了贫困的伤痛。

乡村在时间的推移中改变了原来的模样。十年过去了,故乡的土路不见了,密匝匝的芦苇荡消失了,烟青色的砖、低矮的屋檐都隐于岁月的褶皱之中。村庄中一座座小楼拔地而起,墙壁上贴的瓷砖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门前的自行车、架子车已被造型各异的小轿车取代,城市和乡村原本泾渭分明的界限,正逐渐变得模糊。

住在我家老宅右前方的强子,十年间他开着一辆运载瓜果的大卡,辗转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车轮滚动的艰辛换来了腰包的充实,如今他在自家宅基地上起了一座两层小楼。我家老宅后边的阿刚,乘着祖国大建设的东风,购置了两部架桥铺路用的下锤打桩的架子,每年过春节就带十几个后生出去施工,这十年间他的足迹到过湖南、湖北、山东、陕西的土地,如今他家老宅盖了小楼,还在县城购置新居。这十年间乡村和城里人一样,也吃上了自来水,压水井成了历史,以后只能在乡村日志中出现。夜幕降临时,再也望不见袅袅炊烟在故乡的院落升起,家家户户都用煤气做饭,省时又环保。暑假我回乡,看见天然气的管道和接口都已经装备到位,要不了多久煤气罐也将隐于时间的幕布之后。

乡村生活的另一处明显变化是收麦、收秋、播种都进入了机械化操作的时代。虽然我没有亲眼目睹收割机收麦的现场,从乡亲们陈述时洋溢的笑脸可以推敲出他们内心的幸福。我对门的兄弟,不止一次给我说,收麦机过去之后机仓里是干净的麦粒,地里的麦秸秆已经粉碎了可以作为秋玉米的肥料。收秋也是机械化,收割机过去,载回来的是脱了包衣的玉米棒子。乡村面貌的改观真实可见,柏油路四通八达,就连街道和小巷都是硬化过的柏油路面,乡村以新的姿态与外界相连。

十年前的乡村与现在的乡村交织叠印后,在我情感的深处形成了一种指向,既指向过去的岁月也指向心头的温情。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乡村也在时间的洪流中款款前行,与时俱进的乡村一定会承载更为美丽的乡愁。

文/高卫国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2)
文汇的头像文汇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3年2月14日 17:45
下一篇 2023年2月16日 14:04

推荐阅读

  • 唐伯虎与王明阳:人生难得糊涂

    自从唐伯虎因为徐经被牵连进“科考泄题案”的那一天起,仕途和科举就跟他此生无缘了。徐经是谁呢?他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后代叫徐霞客,是徐经作弊了,然后唐伯虎因为自己太高调了,到处说这一次的第一名肯定是我。结果最后被牵连进这个“科考泄题案”,他跟徐经…

    2024年7月24日
    6070
  • 桑树果子

    桑树果子也叫桑葚,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由青而红而紫,颜色愈发妖娆,口感也因颜色的变换,从淡而无味,至涩、酸,变甜,浓而密集的甜,穿舌,进喉,入腹。 我们吃它,不是为了果腹,而是贪恋舌尖上的那一触,短暂、交融,令我们小小的心如同插上了翅膀。那感…

    2024年7月17日
    7090
  • 好书法

    一幅好书法作品,不是字写得有多漂亮,而是这幅字看上去有神采。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强调书法最重要的是要有神采,风神骨气论是他《书论》的核心之一,他在《书论》中说:“智则无涯,法固不定,且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指出书法的审美,并不…

    2022年11月5日
    1.4K0
  • 爱迪生喜欢昏暗的光线

    “爱迪生喜欢昏暗的光线。”在《未来的夏娃》当中,Villiers de l'Isle-Adam说出这句话。我们几乎立刻就看到一位科学家坐在满是霞光的实验室,沙发的一角在远处折射出一个更长更尖的角。爱迪生就坐在这霞光照不到的昏暗之中,感受着明…

    2022年4月25日
    1.5K0
  • 地瓜——童年的味道

    在这个丰衣足食的年代,吃,对于我们来说,真的不是问题。问题是,吃什么,怎么吃,才有营养、健康。而对我来说,地瓜的香甜是无法忘怀的童年味道。 印象中,家中最不缺的食物就是地瓜。这是种生命力“很野”的植物,不管你有没去浇水施肥,它一样爬得满田野…

    2023年2月28日
    1.1K0
  • 我与书的故事作文

    《我与书的故事》范文一 我和书的缘分可以追溯到我很小的时候,当时我还不会读书,但是我喜欢“听书”。在我还不会读书的时候,妈妈常常会给我讲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在想象中探索世界,仿佛拥有了无限的可能性。每次听完故事,我都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开心。当…

    2023年3月29日
    1.2K0
  • 我与采茶灯的故事

    与龙岩采茶灯结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正值花季的我,从乡村中学毕业到龙岩求学,说、唱、弹、跳、画是专业必修课。记得1989年初,有一次,舞蹈老师外出学习,学校安排外援黄淑霞老师代课,大家亲切地叫她“阿霞”老师,她教本土“采茶灯”基础舞步、队形…

    2024年7月17日
    6260
  • 天高云淡王寿山(游记)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深秋某日,与一帮朋友爬王寿山,在海拔1100多米高处大家才深切体会到寒风的尖利与泼辣。一行人“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到山顶时个个被吹成歪瓜裂枣,脸上皱纹用1斤石灰都抹不平。王寿山是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永定洪山与…

    2024年6月6日
    432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