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的乡村,承载更为美丽的乡愁

与时俱进的乡村,承载更为美丽的乡愁(封面图)

时光如同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村庄就坐落在时光之河的两岸,一侧是昔日的村庄,另一侧是洋溢着城镇气息的村庄。

十年前的乡村早晨充满了古老的诗意。仔细听,空旷的自然有细微的声响。露珠从叶片上滑落,小鸟在天空扇动翅膀,河流冲刷石头,微风掠过树梢,乡间早晨有声音却不显得喧闹。刚从睡梦中醒来的村庄,如同一幅气韵流动的水墨画卷,成排的房屋、低矮的屋檐、烟青色的厚砖,鱼鳞状的瓦片,一座石桥,桥头老柳树,柳树低垂的细叶,都是这幅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穿过一条土路,路两旁有密匝匝的芦苇荡,小路尽头是堤坡,堤坡上有个退水闸,闸连着水渠,水渠和小路平行,和堤坡构成了村庄地表之上的经纬线。这时,青蛙听到了行路人的脚步声,“扑通”一声跳进了水渠,躲在水草阔大叶片下面。

若是沿堤坡上行,村中房舍尽收眼底。小时候,在暮色四合的傍晚时分,站在堤坡上,隔小河可看见袅袅炊烟从不同院落升起,心底泛起了暖意。炊烟是慰藉也是召唤,炊烟升起之时,农人扛起锄头,小孩子赶着自家的几只山羊,擓着一篮子猪草,开始结伴向家走去。收工后,也有赶着黄牛的老伯和牵着毛驴的后生。牵着黄牛和毛驴的虽不是牧童,却有了“牧童驱犊返”的诗情画意。在暮色中,黄牛和毛驴抖落了身上的尘土,迈着安闲的步子,走进了院落。

午后的时光,寂静中显得神秘安详。只有堤坡上的蝉“知了、知了”叫个不停。唐诗里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每次读到这两句诗,我眼前闪现的就是村庄夏日屋后的时光。声声蝉鸣中,一只黄狗卧在当街门楼下面阴凉处,伸长舌头喘着气。院子里一棵大槐树下,松软的土窝中蹲坐着几只芦花鸡,鸟雀也躲进树荫中午睡了。有那么一刹那,我什至感觉时间停止了流动。那些原本的日子向前一晃,身后的时光就老了,往事便在记忆的角落里铺展成一个又一个片段。老屋正蹲坐在时光的深处,除了烟青色的砖,还有檐前的滴水琉璃瓦,这滴水瓦就像是老屋的眉。

与时俱进的乡村,承载更为美丽的乡愁(配图)

老屋屋顶铺着一层鱼鳞一样的瓦,瓦沟里覆盖着厚厚的青苔,瓦垄间窜出参差不齐的蒿草,像乱发。从滴水瓦上雕刻的精美图案,依然可想像老屋当年风采。门早已在时间的风吹中斑驳了,只留下岁月熏染的黑。老屋院落中间,老祖母坐在铺展的席子上,唱着古老的歌谣,歌谣伴着天上的月光,落在了小院的地上。十年前的乡村,遥远时光里有诸多物象可以直接入诗。斑驳的木门、屋檐下的燕窝、清凉的河水、斜翅掠过河面的小燕子、小河里的游鱼、河岸附近的垂柳、红蓼、碎叶莲。乡村有田园诗意的一面,其实那时候的乡村大地上也充满了劳累和贫困。麦黄季。父亲和哥哥手攥镰刀,一把把镰刀过后田地给阳光和风腾出了地方。我跟在后面将散乱的麦子整理成捆,麦芒夹带着暑气将我的身子扎得热辣辣地疼。收秋时,玉米秸秆在我的上身划了道道印迹。累和艰辛促使我逃离了乡村,我拼命苦读,本科毕业后考上了研究生,父母捉襟见肘凑学费的那一刻,我洞见了贫困的伤痛。

乡村在时间的推移中改变了原来的模样。十年过去了,故乡的土路不见了,密匝匝的芦苇荡消失了,烟青色的砖、低矮的屋檐都隐于岁月的褶皱之中。村庄中一座座小楼拔地而起,墙壁上贴的瓷砖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门前的自行车、架子车已被造型各异的小轿车取代,城市和乡村原本泾渭分明的界限,正逐渐变得模糊。

住在我家老宅右前方的强子,十年间他开着一辆运载瓜果的大卡,辗转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车轮滚动的艰辛换来了腰包的充实,如今他在自家宅基地上起了一座两层小楼。我家老宅后边的阿刚,乘着祖国大建设的东风,购置了两部架桥铺路用的下锤打桩的架子,每年过春节就带十几个后生出去施工,这十年间他的足迹到过湖南、湖北、山东、陕西的土地,如今他家老宅盖了小楼,还在县城购置新居。这十年间乡村和城里人一样,也吃上了自来水,压水井成了历史,以后只能在乡村日志中出现。夜幕降临时,再也望不见袅袅炊烟在故乡的院落升起,家家户户都用煤气做饭,省时又环保。暑假我回乡,看见天然气的管道和接口都已经装备到位,要不了多久煤气罐也将隐于时间的幕布之后。

乡村生活的另一处明显变化是收麦、收秋、播种都进入了机械化操作的时代。虽然我没有亲眼目睹收割机收麦的现场,从乡亲们陈述时洋溢的笑脸可以推敲出他们内心的幸福。我对门的兄弟,不止一次给我说,收麦机过去之后机仓里是干净的麦粒,地里的麦秸秆已经粉碎了可以作为秋玉米的肥料。收秋也是机械化,收割机过去,载回来的是脱了包衣的玉米棒子。乡村面貌的改观真实可见,柏油路四通八达,就连街道和小巷都是硬化过的柏油路面,乡村以新的姿态与外界相连。

十年前的乡村与现在的乡村交织叠印后,在我情感的深处形成了一种指向,既指向过去的岁月也指向心头的温情。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乡村也在时间的洪流中款款前行,与时俱进的乡村一定会承载更为美丽的乡愁。

文/高卫国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2)
文汇的头像文汇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3年2月14日 17:45
下一篇 2023年2月16日 14:04

推荐阅读

  • 儿时拔草

    母亲喜欢养兔子,她对兔子的脾性和体表特征摸得一清二楚,经常有邻居提着母兔上门,请教我母亲这只母兔是否有孕怀有几只兔宝宝,母亲轻柔地摩挲着母兔,一说一个准。 兔子不挑食,既吃米饭,也吃萝卜和蔬菜。在我印象中,兔子最爱吃的还是“大围莲”、车前草…

    2024年7月17日
    8430
  • 人生要学会留白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样的感受,我们总是忙忙碌碌,把时间塞得满满的,也似乎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都用于工作,但到最后却感觉收获很小,跟我们的付出不成正比。这种感受在年轻的创业者身上特别多见。因为普遍的年轻创业者都是志存高远,他们想要在最好的年龄里打拼…

    2022年4月17日
    1.4K0
  • 我的老师作文(400字-500字-600字)

    《我的老师》作文范文(400字) 我有一位好老师,她是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张老师每天辛勤地工作着。早晨,老师早早道地来到学校办公室准备上课的材料。下午,老师最后一个离开学校。下课的时候后,老师总是在教室里认真地批改作业或者帮助同学们分析…

    2023年3月29日
    3.7K0
  • 《弟子规》(训蒙文)全文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下面是词多多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弟子规》(训蒙文)全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经典《弟子规》(训蒙文)全文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

    2022年10月31日
    2.3K0
  • 一切终将归于大地

    叉叉走了。那只耳聋、眼花、哮喘,又有严重心脏病的14岁老狗叉叉,在燕婷托我照顾它的第十天,在一阵剧烈的喘息之后终于离开了。叉叉走的时候,安静地趴在我给它新换的地毯上,脑袋枕着自己的前爪,长长的耳朵把脸盖住,像它小时候熟睡的样子。 我冷静地把…

    2022年11月5日
    1.4K0
  • 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及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中类似“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和习俗非常丰富,这些节日往往与自然节律、农耕习俗、祈福避灾或纪念历史人物相关。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按时间顺序分类整理: 一、春季相关1. 立春(节气)时间:阳历2月3-5日。习俗:迎春仪式…

    2025年2月24日
    4470
  • 脱俗

    字有百病,唯俗难医。 林散之说︰“俗字说不出来,只有你自己理会才行。”我觉得字俗其一是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其二是矫揉造作,奇形怪状,甚至以丑为美。 书法作品要有个性,即个人的风格。一种字体再好,若人人跟风,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就会显得俗…

    2022年5月24日
    1.9K0
  • 阅读增长智慧

    想一想,我们多久没有真正地阅读过了。在平时里要去翻一本书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我们需要用到一些实用性的材料去完成某个任务或者是想要通过哪一次的考试。总之,相对于以前来说,我们现在翻开书本经常是受外力的推动,但却很少是由于我们自己想要去看一本书了…

    2022年4月20日
    1.8K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