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和十三年,一个清冷的秋夜。江西浔阳的湓水之滨,一个中年男人在河边徘徊。月亮又一次地圆了,那洒向大地的清辉,被粼粼波光折射出一种梦幻的美。今夕是何夕?他似乎忘记了时间,只记得这中秋的满月,已然陪伴深处异乡的他不止一年。他下意识地摸一摸鬓角,猛然想到晨起时那镜中的银丝,提醒自己日复一日地老去,不禁沉吟起来:“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有些累,也有些凉,他不禁打了个寒颤。于是,寻河边的一处亭子坐下,歇一歇脚,“到底是年岁不饶人”,他暗忖。往事一幕幕浮现眼前:几年前,身为左拾遗的他,与文武百官在长安城的曲江池边,推杯交盏、吟诗作对,是何等的踌躇满志!尽管官职并不显赫,但他那精忠报国的心,却能在日日的奏章里畅快地表达。那长安城里的街坊百姓,现在还好吗?记得那时,他时常走到街坊中间,了解他们的生活,不论是白发苍苍的卖炭老翁,还是书声朗朗的垂髫小童,都成了他的好朋友。他记录着他们的疾苦与哀愁,他分享着他们的人生与悲欢。治国齐家平天下,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文人,他尽力了。
啊,杏园,那遥远的杏园,是新科进士们宴游之所,花卉周环,烟水明媚。他并不贪恋美景,但他十分怀念能为国做事、为百姓发声的机会。如今,他被贬谪江西,孤苦伶仃,每到月圆之夜,总会想起曲江池畔和杏园之中的种种。但日子终归要向前吧,想到这,他脱口而出:“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风起了,却无人邀约、无人相会,人生并不是注定凄苦,家国天下,好男儿志在四方。可是,为何自己偏偏就放不下那颗忧国忧民的仕子之心?他的忧愁究竟从而何来?
他不知道的是,在三百年后,另一位诗人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里,与他隔空呼应:“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欲说还休的,是未泯的报国心,而不只是淡淡的哀愁,这像极了他的一生——白居易,他大概也没有想过,仕途不顺的他,会成为后世口口相传的“诗王”。
他对中秋节是情有独钟的,这之后,他还写过一首《望月有感》:“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家,是一种不替代的生命构成,人人心中都有家。而在他心中,“家”始终与“国”紧密连接。这样的家国情怀,岁岁年年,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评论列表(2条)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 期待童心更多美文!
@文汇: 再发一篇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