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达捷夫斯卡的原野《少女的祈祷》 (随笔)

巴达捷夫斯卡少女的祈祷

1856年6月的一个午后,22岁的巴达捷夫斯卡在泛黄的信笺上完成了又一曲钢琴小品。那高高低低的音符,在五线谱上跳动,像是她对生命的无尽倾诉。对这支乐曲,巴达捷夫斯卡并没有过分偏爱,同之前创作的20多首钢琴小品一样,都成了她流淌在琴键上的心事,一点一滴地消散生活的沉重与疲惫。

直到3年后,在一次聚会中,她让这支乐曲与朋友们邂逅,一位报纸的副刊编辑无意中听到又有心地捕捉了,于是,将它发表出来。很快,便风靡全球。直到今日,不论什么年龄的人听到它,都会真切地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青春,带着无尽的憧憬和淡淡的伤感。它的名字是《少女的祈祷》,每次与它相遇,我都仿佛走进巴达捷夫斯卡的原野。

巴达捷夫斯卡真人照片

巴达捷夫斯卡出生在波兰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从事的职业都与音乐无关。而她早早地结婚生子,成为一名有5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她喜爱音乐,却从来不是专门的作曲家。尽管后世习惯用“波兰天才少女作曲家”来为她盖棺定论,但事实上,钢琴曲创作不过是她的业余爱好。每当我陶醉于《少女的祈祷》那清纯圆丽、层次丰富的意境和意味之中时,我都会忍不住猜想:巴达捷夫斯卡在短短的20多年的人生之中,究竟对生命的意义有怎样的认知,对生活又有着怎样的期许?那高高低低的音符,那黑白相间的琴键,能够承载的究竟是怎样一个生命的原野,引领她从外毕加索高原山脚下的小木屋,穿过时光的街道、穿过梦想的河流、穿过开满朴素又绚烂的春花的山谷、穿过波德平原白雪皑皑的冬天,一直走到华沙的碧空、维也纳的蓝天。

有很多人评价《少女的祈祷》,认为“按照所有的规则来衡量,它都不属于好作品,但每每听到它,都会热泪盈眶”。我想,巴达捷夫斯卡的原野是那么的真诚又随性,真实又厚重,以至于每一个穿行其中的人,都无法拒绝人性中的艺术和艺术中的人性。

文/童心 图/词多多

声明:本文由作者“童心”原创,在词多多首发,版权归其所有。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s://mobanduoduo.com/meiwen/31638.html

(2)
童心的头像童心优秀作者
上一篇 2024年6月18日 09:01
下一篇 2024年6月19日 09:07

推荐阅读

  • 真正的富有是不放弃希望

    身边有很多优秀的朋友,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可以称之为人生的辉煌。如果说是物质的拥有,他们钱财地位似乎都有了,同时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是非常充实。曾经坐在一起讨论,回顾一路走来,我们最富有的时刻是哪些时刻呢? 有的朋友说是遇上发财的机遇,事业上突飞猛…

    2022年4月20日
    1.7K0
  • 米芾的行书

    论书法,普罗大众都知道王羲之,但不一定知道米芾。米芾是宋四大家之一,他年龄略小于苏轼、黄庭坚、蔡襄,成名也稍晚,但其书法之精妙,却在苏、黄、蔡三家之上,为世人所推崇。 宋人“尚意”,真率畅意是基本审美格调,故宋代是行书的天下。米芾痴迷魏晋,…

    2022年4月26日
    1.7K0
  • 惟愿后院永远宁静

    中国古代的文人是极风雅的,每一个节气皆可入诗,《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大抵是连3岁孩童都会背的,而杜甫的“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更是为大多成年的文人雅士所喜…

    2022年4月24日
    1.5K0
  • 写给心累的自己

    如今,越来越多人抱怨活得累,但又说不出累的原因,既似心累,又似身体累,好像又什么也不是,不管怎么休息,都无法消除那种充塞于四肢百骸的沉重感觉。有人归因于现代的“丧”,也有人认为是社会压力太大导致的精神焦虑。我觉得这种找不到来由的“心累”,很…

    2024年6月14日
    4530
  • 吴家坊的雨丝(绝美好文)

    远山,雨儿暂歇,风紧一阵慢一阵地撵着由浓化淡的云絮,缓缓自山尖褪向山脚。被雨沐浴后的丛林,露出苍翠。枝条细嫩悄然发芽拔节,指尖儿大小的花苞鼓起快速发育的ru房,被春汛催化的浆汁把它胀得生疼,花蕾忍不住兴奋就要让花瓣即刻舒展,在空中喷薄舞蹈。…

    2024年6月19日
    6580
  • 心静下来,才能感受美好生活

    和朋友们相聚的时候,大家都在埋怨年末工作实在太多了,各种规划总结,检查应对,把我们的时间都榨走了。尤其是一些正在创业的年轻人,其实在一年的末尾,心情是更加的焦虑,恨不得有分身术,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得妥妥当当。 但是哪里来的分身术,哪里来的三…

    2022年4月17日
    1.7K1
  • 苏永安的书法观

    苏永安先生人称苏公子,如果他仅仅是成功的商人,我不会称他苏公子,之所以认同他这称谓,是因为他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苏公子不是书法家,工作之余,只醉心于音乐,但与他谈论书法,竟发现他对书法的认识有独到之处。 苏公子认为︰传统中国书法无非是篆、隶…

    2022年7月14日
    1.8K0
  • 书卷盈室满心香

    喜欢看书,特别是看纸质书,是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 在那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解决温饱是头等大事,买书看书于我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所幸的是,父亲是爱书之人,他收藏的几十册书成为我童年时期最重要的精神粮食。小学毕业前,我似懂非懂地读完了四大名著…

    2024年6月6日
    599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