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之妙——读周敦颐《爱莲说》有感

莲之妙——读周敦颐《爱莲说》有感

周敦颐的《爱莲说》传诵千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让世人牢牢记住了莲花的高洁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在语文课堂上,将我的老师讲授予我的这句话,又传授给了我的学生们。

可能是受这些讲授的影响,在我教过的学生中间,有不少长于绘画的同学都喜欢用水彩的技法画莲花。“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学生们的画作往往在色彩搭配和整体构图上,极尽“洁”之能事,让整幅图画透射出清新高洁之意来。这当然是对的,每每看到这样的画作,我都会心一笑,难免想到年少时的自己。那时候瞳孔里的世界,非黑即白,那么纯粹,莲花的“不染”,几乎成了做人处事的唯一标准,落笔到画作上,除了关注莲之色彩和姿态,与之相配的池塘也往往是几尾活泼灵动的鱼,清爽有趣。

而今,当我向中年进发,每每再看学生们画作中的莲花,总感觉缺少了什么。真正的莲花,或许不像画作中那样干干净净,现实生活的那朵朵菡萏之中,往往会沾着些许泥土,或是三三两两的青苔。有段时间,我在中文大学的公园里观赏莲花,发现那夏夜之中的莲花,并不寂寞,它的周围,有蜗牛在产卵,有青蛙在敲鼓,有水蛇偶尔甩着尾巴溅起的水花,还有不知名的螺蛳把道场做在硕大的荷叶上。我心中暗想:莲花真正的妙处,应该不是其“孤洁的勇士”那样的人生姿态,而是在于,它与世无争地绽放属于自己的花朵,忍受环境的嘈杂和尘世间掉落在纯粹的事物上面的那一层灰。

我们当然不能也不应该期待用这样的人生体悟去衡量学生的画作。毕竟,在青春的花季里,对莲之高洁的欣赏和追求,是必不可少的种子,应该在师者的引导下,深深地埋在日渐形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当中。这既是师者的责任,也是师者的价值。但是,我或许会在下一次讲述《爱莲说》时,尝试让学生们去理解莲花的高贵,并不在于孤芳自赏和玉洁冰清,而是在于能够与周围的环境乃至生命的际遇,互相唱和,和谐共生。那应该不是“同流合污”,而是一份忍耐和宽宏。人生的妙处也正在于此。

昨夜,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我乘扁舟一叶在莲花丛中穿行,莲花在月色里睡去,流露着难以言说的美,似乎把一湖心事掩藏起来。我躺在船头,摘一片莲叶遮面,感受到莲的清香,更有天地宇宙的静谧与阔达。或许,莲教会我们的,就是内心里与喧嚣的世界远些,再远些,让那份高洁与纯粹渗入身心,即便身在闹市和漩涡,亦与外在的形式无关吧。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5)
童心的头像童心优秀作者
上一篇 2022年11月4日 17:32
下一篇 2022年11月4日 20:21

推荐阅读

  • 关于春联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在描绘春节的古诗中,最有名的大概就属王安石的那首《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古代人过年要放爆竹,据说是为了驱逐一个叫“年”的怪兽;在正月初一那天,全家老小都喝屠苏酒,这是一种药酒,能够预防…

    2023年4月4日
    1.2K0
  • 因李白的诗书而名留千古的两个人

    历史上有两个人幸运地因李白的诗书而名留千古。 第一个是汪伦,汪伦字文焕,安徽歙州黟县人。唐开元间任泾县令,他是李白好友。汪伦卸任后,由于留恋桃花潭,便举家由黟县迁往泾县,居泾县桃花潭畔。天宝元年(740年)至宝应元年(761年)间,李白曾多…

    2022年4月26日
    1.9K0
  • 论字的”肥“与”瘦“

    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环肥燕瘦”,都是美的典范,没有一个标准,很难一概而论。 书法的肥瘦问题,说到底就是筋、骨、肉的问题。书法的筋、骨、肉代表着书法的形质和精神…

    2022年4月26日
    2.0K0
  • 幸福就是我们已拥有的

    今天又再次说到幸福这个话题,其实都已经说过无数遍了,我们也都知道如何去获取幸福,但也总是忘记。而别人一说到幸福的时候,就会想到自己种种的不幸,在生活中所遭遇的一些不如意,或者会想到自己还没有达到的目标,认为幸福在前方或他处,觉得距离自己还很…

    2022年5月4日
    1.6K1
  • 故乡情佳作:《故乡的眼》(抒情散文)

    只有池塘才是故乡的眼。老井不是,虽清澈却缺少了生气。溪河也不是,它远远地绕开村庄,过于匆促而疏远。只有池塘,如同邻居家那条无赖的土狗,懒洋洋地趴在村庄边缘某座黑瓦白墙的土房前,丝丝入扣地记载着整个村庄的酸甜苦辣,但恒久地保持沉默。 池塘是村…

    2023年3月6日
    1.5K0
  • 米芾的行书

    论书法,普罗大众都知道王羲之,但不一定知道米芾。米芾是宋四大家之一,他年龄略小于苏轼、黄庭坚、蔡襄,成名也稍晚,但其书法之精妙,却在苏、黄、蔡三家之上,为世人所推崇。 宋人“尚意”,真率畅意是基本审美格调,故宋代是行书的天下。米芾痴迷魏晋,…

    2022年4月26日
    1.8K0
  • 《红楼梦》贾府生活奢华的背后是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

    通过小说来认知社会的一部神作就是《红楼梦》。《红楼梦》它就是一部典型的描绘当时的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作品,从这个贾府的兴衰来看当时封建社会的兴亡史。当时在这个贾府一墙之隔,贾府之外的百姓是已经穷困到连草根都吃没了。但是贾府里面就好像是另外的一…

    2024年6月21日
    8500
  • 当你老了

    这些天有点俗气地喜欢上了那首由爱尔兰诗人William Butler Yeats的诗改编的歌曲《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

    2022年11月5日
    1.6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