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龙场悟道:心是最强大的力量

王楚涵博士讲王阳明龙场悟道:心是最强大的力量

当我的内心无所求,无所畏惧,自由自在,随波逐流,这才是最强大的力量。王阳明36岁的时候,遇到了他人生的“至暗时刻”,王阳明当时向明正德皇帝上书,为一批被奸臣太监刘瑾陷害的忠臣求情,结果求情不成,反被刘瑾大打40大板,发配去了贵州的龙场。

龙场地处贵州的西南部,是一个四面环山,条件非常恶劣,非常偏僻的这样的一个山区的小镇子里面。王阳明刚到这个龙场,他就发现这个地方不仅破败不堪,而且根本就没有地方住,也没有东西吃。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找了一个山洞,住在山洞里面,靠着自己种菜度日。过了几天之后,他就跟当地的这个苗民慢慢的开始熟起来了。他没事的时候,也给这个苗民们讲一讲学,然后就感化了很多人。

因为王阳明是被贬去龙场的,所以当时当地有很多的地方官僚就时不时过来落井下石,欺负一下王阳明。后来这些淳朴的村民们就帮王阳明,就把那些欺负他的官僚打回去。王阳明就一段时间之后,就在这个龙场站稳了脚跟,给自己修了一个小房子,取名“何陋轩”,在房子的旁边还建了一个亭子,叫“君子亭”。王阳明给他的这个何陋轩写了一篇记文叫《何陋轩记》。在《何陋轩记》当中,王阳明就引用了孔子的一个典故,说这个“何陋轩”虽然非常的破败,但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上一次引用这个典故的是谁?对,上一个引用这个典故的就是刘禹锡。在他的《陋室铭》当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王阳明龙场悟道:心是最强大的力量-高清配图1

所以我们从王阳明去赞美他龙场的破房子,这样的一个事情当中就可以看出来,王阳明是有君子人格的,而他的这种君子人格就是支撑他在龙场生活下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力量。

王阳明在龙场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果然生病了。龙场这个地方的环境非常的恶劣,之前被发配到龙场去的人,大多都是有去无回,不是死在去龙场的路上,就是在龙场待了一段时间之后,也就生病死了。他看着这个满地的荆棘和毒虫,他觉得自己可能这一次也会死在这个荒山野岭了。此时的他是“一切得失荣辱皆能超脱,唯生死一念尚不能谴于心”。到了这么一个绝境,什么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王阳明都不在乎了,我都放下了。但唯独对生死这件事儿心里还不能放下。其实也很正常,对不对?我们都能理解王阳明也是一个普通人,这个时候他不过36岁,年纪轻轻的,你说让我就在这个荒山野岭里也就这么死了,谁甘心?但是现在的问题不是他甘不甘心的问题,而是如果他撑不下去,那他不甘心也没有用,他只是徒增烦恼。

王阳明龙场悟道:心是最强大的力量-高清配图2

当他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他就在他自己住的这个山洞里面的一个石床上,每天就在那静坐,他希望自己能够内心放下生死。有一天他就照例又在静坐,慢慢的就开始迷迷糊糊,进入了一个半梦半醒的状态。突然听到好像有人告诉他“格物致知”的要领,用他徒弟的话是怎么说的呢?“寤寐中若有人语者”,于是他突然一惊醒,激动的大喊:

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成圣人的道理,原来早就在自己的本性当中了,悟道不应该去寻求外物,而应该回到自己的本心中来。简单来说,我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当中,只要我们内心强大,那我们的心是不会被外界环境所影响的。

苏东坡晚年的时候写过一首诗《自题金山画像》。前两句他是怎么说的?“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乍一听好悲凉,奔波一生,最后哀莫大于心死。但是这么悲观的诗句,其实是不符合苏东坡这样的一个文风的。苏东坡他并不是要表达一种悲哀的意思,这两句诗都是有出处的。第一个“已灰之木”出自于庄子的《齐物论》,说的是“形固可以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第二句“身如不系之舟”的“不系之舟”,出自庄子的《列御寇》“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真正的智者,他的心是非常平静的,他不会轻易被外界的环境所打动。我的身心是非常自由的,就像没有拴绳的小舟一样随波逐流。自由自在,随波逐流,这才是最强大的力量。所以当王阳明顿悟的时候,他才会大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当我的内心无所求,无所畏惧的时候,我连生与死都不怕了,那还有什么可以伤害到我?大道至简,无欲则刚。内心强大,那么我就可以无为,也可以无所不为。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3)
何楚涵博士的头像何楚涵博士优秀作者
上一篇 2024年7月24日 09:19
下一篇 2024年12月4日 17:30

推荐阅读

  • 多和不如自己的人比

    朋友说,他觉得自己非常失败。一问原因,原来是听说了某位朋友为儿子购买了第二套房子,而且他们都是同龄,他亦非常羡慕那朋友的事业发展,好像一路坦途,一做起来就赚了很多,内心夹杂着羡慕和嫉妒;另一方面,和这位朋友对比,当初也是同一个起跑线奋斗的,…

    2022年7月14日
    1.7K0
  • 《灰姑娘》童话故事完整版

    从前,有一个富人的妻子得了重病,在临终前,她把自己的独生女儿叫到身边说:“乖女儿,妈去了以后,会在九泉之下守护你,保佑你的。”说完,她就闭上眼睛死了。 她被葬在花园里。小姑娘是一个虔诚而又善良的女孩,她每天都到她母亲的坟前去哭泣。不久,她爸…

    2022年6月13日
    29.2K1
  • 我的世外桃源

    春分这天,我已养了近十年的龟丞相从冬眠中醒来了。 如往年一样给龟丞相喝水、泡澡、喂食完毕,它便“急急脚”地赶着去巡园,途经的每一株花草每一块石头都不曾被它忽略,连飘落在地上的花瓣都要停下仔细地去研究一番。每年只有到了这个时候,看到丞相大人醒…

    2022年4月18日
    1.7K0
  • 桑树果子

    桑树果子也叫桑葚,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由青而红而紫,颜色愈发妖娆,口感也因颜色的变换,从淡而无味,至涩、酸,变甜,浓而密集的甜,穿舌,进喉,入腹。 我们吃它,不是为了果腹,而是贪恋舌尖上的那一触,短暂、交融,令我们小小的心如同插上了翅膀。那感…

    2024年7月17日
    7900
  • 民国第一设计师“鲁迅先生”设计北大校徽背后的寓意

    这个是谁?鲁迅是不是知道这谁画的吗?是他自己画的。我们知道鲁迅是什么?文学家、思想家、美食家、什么家、革命家,对不对?各种家。但是你们知道吗?鲁迅绝对是民国第一设计家。 鲁迅的这个猫头鹰,你们仔细看它里面两个那个猫头鹰的眼睛是一个男的和一个…

    2024年6月17日
    5790
  • 古人离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送?

    中国人折柳送别,是中华深厚文化的精髓,乃是对亲人和朋友的最良好的祝福,也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最早的渊源应该是《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而且是名句,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杨柳…

    2022年4月29日
    3.5K0
  • 母爱麦芽糖

    小时候生活艰苦,同村的小朋友和我一样,都没零食吃。但为了让我解馋,每隔上一段时间,母亲就会给我做麦芽糖。麦芽糖吃起来不是特别甜,我却异常高兴和快乐,心里就像喝了蜜。 母亲先将小麦浸泡,待发芽三四厘米长,把麦芽切碎,然后将糯米洗净倒进锅里焖熟…

    2022年5月28日
    1.9K1
  • 心静下来,才能感受美好生活

    和朋友们相聚的时候,大家都在埋怨年末工作实在太多了,各种规划总结,检查应对,把我们的时间都榨走了。尤其是一些正在创业的年轻人,其实在一年的末尾,心情是更加的焦虑,恨不得有分身术,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得妥妥当当。 但是哪里来的分身术,哪里来的三…

    2022年4月17日
    1.7K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