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再洒脱一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王楚涵博士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他一生四次当官,四次辞职,写下一封辞职信,就是现在非常有名的《归去来兮辞》。你们觉得陶渊明爱喝还是李白爱喝?基于我们对这两个人的理解,也许能回答谁更爱喝或者谁更能喝,但是他们俩在酒中喝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李白他的一生是非常想入世而不得的,所以他的酒其实是喝的有一点功利的。“与尔同销万古愁,举杯消愁愁更愁”。很多的时候他是因为不得志,因为一生奔波,所以借酒消愁。而陶渊明是完全不一样的,陶渊明就是屡次入仕,发现自己这个官场玩不转,不好玩,他是屡次出来。所以他们俩的酒喝的是不太一样的,一个是消愁,一个是自适、释然。

陶渊明也是一个超级大酒友,在他现存的145首诗作中,跟酒有关的就有56首。他在他的《饮酒·其三》中说过这么两句话,“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什么意思呢?因为陶渊明生于这个历史上最乱的一段魏晋时期,分裂叛乱。所以他说儒道在这个世道已经式微了。人人都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非常的自私,非常的虚伪。有的人就为了所谓的名声,把酒放到他面前他都不喝。从这个当中我们就能感觉到,他不仅是一个爱

喝酒的超级发烧友,而且还是一个耿直boy。他的这种耿直体现在工作中就是那一句非常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第四次为官,他在他们老家彭泽当了81天的彭泽县令。陶渊明当时辞去了他的建军参军一职,就回去种田去了。种了没多久,他生活太贫困了,就过不下去了。于是在他的叔父的举荐和帮助下,他就去了彭泽去当县令。一开始陶渊明对这个彭泽县令他是比较满意的,因为这个县令一职薪水还不错,可以解他的这个燃眉之急。二则彭泽县离他的家不过百余里,所以他这次他是决定,一定要好好的工作,当好这个县令。但是,意外总是在不经意间又来了,就在那一年的冬天,浔阳县太守就派了一个督邮来到彭泽县视察工作。督邮这个官职始于汉武帝时期,他属于郡太守的一个佐吏。很多督邮,倚仗太守的威望耀武扬威的,所以名声并不好。

王楚涵博士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高清配图

当时按照规定,太守派督邮到县里面去巡查工作,县令必须是要亲自去迎接的。所以陶渊明虽然说从心底里不喜欢这种趋炎附势的督邮,但是为了公务,他也不得不见。所以那一天,他正好准备出门。但是出门前,他这个县令一看到陶渊明还穿着平常的衣服,就一把拦住他,跟他说,大人你怎么还穿着平时的衣服?我们去见这个督邮,您必须要穿官服,而且还要束大带。您这么出去,如果万一被督邮看到,说我们俩不成体统,然后去太守那发难就不好了。陶渊明一听,当时怒火中烧,他一想我去了就不错了,你还让我穿这个穿那个,所以丢下一句“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于是拍拍屁股就走了。

在历史上之前就有三国时期的刘备,在这个安喜县当县尉的时候,也是因为受不了当时督邮的刁难,所以他愤而辞官。陶渊明他一听让他换衣服,只是感觉自己特别的耻辱。他就毫不犹豫地写下一封辞职信,然后头也不回的走了。而这一封辞职信就是现在非常有名的《归去来兮辞》。

他在《归去来兮辞》里写了一个比较委婉的理由。他说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陈氏嫁在武昌,在武昌病逝了,她要回去奔丧,所以不得已请求求免去自己的官职。但是同时他又透露说自己天生就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这是勉强不来的。虽然说身体上的饥饿寒冷也来得真切,但是如果要让他违背自己的本心去做事儿,那他身心都感到非常痛苦,“既自以心为形役”,心为形役才是他真正辞官的理由。

他当朋泽县令这八十多天来,他觉得自己还是太不开心了,本来想干点实事,结果干实事没人关注,天天在教他今天该穿什么,明天该穿什么,去接见上级。在他看来这不可笑吗?所以他在归去来兮辞中,他就说了这么两句话,叫“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世而昨非”。既然这个是这么个情况,自己不能再错下去了,赶紧走人。

看看陶渊明是不是跟李白正好是相反的。李白是想尽办法挤破头,他要冲到仕途里去。而陶渊明就是屡次入仕,发现自己这个官场玩不转,不好玩,不开心就走人。他是屡次出来,他的这种淡薄、这种释然、这种诗意和情趣。哪怕是身处在这种非常贫穷的这个窘境下,他依然能够追随自己的内心,能让自己的心不受束缚,能让自己自由自在,富贵不淫,贫贱不移。他确实是为了生计而入仕,最后又为了骨气而出仕。所以他不管是入仕还是出仕,他总是活在当下,他永远不失他自己内心的这一份本心和素志。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3)
何楚涵博士的头像何楚涵博士优秀作者
上一篇 2024年7月10日 09:01
下一篇 2024年7月24日 09:07

推荐阅读

  • 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全文及鉴赏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宋代:苏轼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翻译 三年间我的梦魂…

    2023年3月3日
    1.6K0
  • 柳宗元《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翻译及点评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唐代:柳宗元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译文 许多故旧相送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忍受别离的苦痛寂寂寞寞到了长亭。贬谪南荒从未遇到郦食其那样的朋友,长夜难…

    2023年3月31日
    1.2K0
  • 周邦彦《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全文及鉴赏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 宋代:周邦彦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翻译 一抹斜阳透过树叶照在水面,江…

    2022年5月12日
    1.6K0
  • 苏轼《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全文及鉴赏

    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 宋代:苏轼湿云不动溪桥冷。嫩寒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 《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翻译 潮湿的云彩凝滞不动,溪桥清冷,轻寒刚刚穿透东风的身影。桥下水发出长长…

    2023年2月23日
    1.6K0
  •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全文及鉴赏

    彭蠡湖中望庐山 唐代:孟浩然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

    2023年2月14日
    1.3K0
  • 温庭筠《遐方怨·花半拆》全文及鉴赏

    遐方怨·花半拆 唐代:温庭筠花半拆,雨初晴。未卷珠帘,梦残,惆怅闻晓莺。宿妆眉浅粉山横。约鬟鸳镜里,绣罗轻。 《遐方怨·花半拆》翻译 正是雨后初晴的时候,花儿刚刚绽开了笑脸。珠帘尚未卷起,心中的梦境已残。怕听那清晓的莺歌,好似唱不尽的幽怨。…

    2022年5月17日
    1.8K0
  • 苏轼《减字木兰花·江南游女》全文及鉴赏

    减字木兰花·江南游女 宋代:苏轼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雨细风微,两足如霜挽纻衣。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迁客今朝始是归。 《减字木兰花·江南游女》翻译 流落黄州他乡的歌女,你问我哪一年能回朝廷?今天,细雨微风,你仍挽起麻衣…

    2022年9月13日
    1.5K0
  •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全文及鉴赏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代: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译文 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老天…

    2023年1月10日
    1.5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