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与王明阳:人生难得糊涂

王楚涵博士评唐伯虎与王明阳:人生难得糊涂

自从唐伯虎因为徐经被牵连进“科考泄题案”的那一天起,仕途和科举就跟他此生无缘了。徐经是谁呢?他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后代叫徐霞客,是徐经作弊了,然后唐伯虎因为自己太高调了,到处说这一次的第一名肯定是我。结果最后被牵连进这个“科考泄题案”,他跟徐经都去了监狱。所以他就回了老家,就开始卖画,卖了大概五六年。

在他36岁的时候,他就用它卖画,攒的钱还找朋友众筹了一些。就在苏州城北的桃花坞买了一个小房子,就叫“桃花庵”。就在这个桃花庵里面,就开始过起了种花、饮酒、作诗、卖画这样的一个很闲适的生活。

几年后的一天,宁王朱宸濠的一个使臣就来到了桃花庵,他就过来邀请唐伯虎去给宁王当幕僚。这个宁王朱宸濠是朱元璋的五世孙,他当时的封国在南昌。但是这个宁王他的野心非常的大,他的想法可不只是当一个王爷,他要篡位。当时他就私下里去招兵买马,为他这个夺权做准备的。但是当时唐伯虎接到这个邀请的时候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他只知道自己已经绝意仕途十多年了。虽然说在桃花庵里面这个日子过得还不错,但是有时候想想起来他意难平。这一次可能是他最后一次翻身的机会了,他就欣然前往去了南昌的宁王府。

他刚去的时候,因为唐伯虎长得非常的英俊,还出口成章,就吸引了一众粉丝。在整个南昌城,当时到处都在传言说这个唐解元来到了宁王府,成为了宁王府的座上客。当时的这个宁王也非常的满意唐伯虎给他带来的这个广告效应。每次宁王府里面,只要有这种规格比较高的大聚会,宁王就让唐伯虎坐在他的身边,称他为“解元公”。

可是干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就发现问题了,在晋宁王府之前,这个朱宸濠的名声是什么样子的?在外面他的名民生是清正廉明,礼贤下士。结果他在宁王府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发现这个宁王实际上在私下里是搜刮百姓,而且还私自诛杀这个地方官员,到处去抢夺钱财。最关键的是他发现这个宁王府里面,经常会有人在偷造兵器,而且他还经常看到一些亡命之徒出入这个宁王府。他综合一分析,得出了一个让他自己都吓个半死的结论:宁王要造反。

当他得到这个结论的那一刻起,他就想着他要逃。因为宁王造反,他不管成与不成,自己肯定是要受到牵连的。但是天下皆知,我唐解元是宁王府的座上宾,已经绑在一条船上了,他走不了了怎么办?所以这个时候,他就用了一个苦肉计,他就开始装疯卖傻。从那一天起,他就每天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披头散发,衣不遮体,到街上大喊大叫,让所有的人都以为他疯了。

但是这个宁王是一个城府很深的王爷,他心里是不信的,他就害怕唐伯虎骗他,所以有一次宁王就试探唐伯虎,没有跟唐伯虎事先打招呼,就派了一个手下以宁王的名义去给唐伯虎送礼物,去突袭唐伯虎。结果那个手下才刚走到唐伯虎的府邸门口,就看到唐伯虎没有穿衣服,蹲在那个地上,嘴里还骂骂咧咧的。然后这个手下也没进门,就马上回去告诉这个王爷,这一下宁王才真的相信唐伯虎疯了,宁王就也很惋惜,半年前挖来的大才子,在他那儿吃了半年空饷,最后给疯了,所以没有办法就打发他从哪儿来回哪儿去了,唐伯虎这才得以脱身。

果不其然,五年之后,宁王就起兵10万,开始要造反了。只是宁王自己都没有想到,他这一次造反,遇到了一个大克星。这个大克星就是王阳明。当时跟唐伯虎一起在科考受到牵连的这个同届考生。王阳明当时他正好奉朝廷之命要去福建平叛。当时宁王有10万判军,而王阳明这边光杆司令一个,啥也没有,手下有的那一点点人可以忽略不计,怎么个平叛呢?他当时就赶紧跑到江西的吉安去招兵买马。但是就算这样招兵买马,根本来不及招10万去备战,对吧?

王阳明也是一个狠人,他当时就派人去南昌到处贴告示,去散播谣言,说朝廷派了一支军队和自己的军队,马上要在南昌集结,去攻打南昌。这支军队有16万人。结果宁王将信将疑,王阳明也算到了宁王会将信将疑,他就使了一个离间计,仿照宁王手下人的笔迹和口气,写了几封他手下跟朝廷私通的信,这下宁王相信了朝廷和王阳明要联合起来弄他。所以宁王本来当时要集结大军去打南京,结果他就想,那你们要来打我,我就先不动。他就在南昌城里,就坐等他们来攻南昌城,结果等了半个月没有人来打他,他才发现他上当了。发现上当了,宁王干嘛呢?他第一件事就带着他大部队浩浩荡荡攻南京去了。

攻南京的第一站先攻这个南京的门户安庆。在安庆打的时候,王阳明也就集结了几万军队。王阳明就没有去安庆跟宁王打。等宁王的大部队一走,王阳明就开始打南昌。宁王的手下就来告诉宁王说,老家后院着火了怎么办?当时宁王一听就很着急,他的手下给他出过一个主意,说要么咱们就心一横,咱们南昌就随他打,我就一鼓作气,把安庆攻下,我们就打进南京城。如果当时宁王听了他手下的这个建议,那他就成功了,至少结局肯定不是这样。

但是这个宁王有时候太精明了,太小心了。他一想那南昌要是失手了,我的老窝就没有了,他就没有答安庆了,又带着部队折返去保他的南昌。王阳明怎么可能会让他回到南昌去打?王阳明就带部队在这个鄱阳湖附近去堵截他从安庆回来的军队,然后在鄱阳湖活捉宁王。这就是非常典型的王阳明以少胜多,用一个临时组建的草台班子胜了宁王十万叛军,前后用了35天。
唐伯虎其实在这个事情里面我们就能发现,其实他一点都不傻,他很聪明,有两个点。第一个就是说他能够在这个危险未发他的时候,他就能察觉到,而且能果断的离去。他并没有去赌,他就不惜对自己特别的狠,以退为进,用一种装疯卖傻的方式让自己逃离了这个杀身之祸。

所以在我们现在来说,“糊涂”,说你这个人“真糊涂”,好像是一个贬义词。但是难得糊涂,我们经常说人的一生要“难得糊涂”。其实“难得糊涂”不失为一种生活中一种柔性的大智慧,对不对?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2)
何楚涵博士的头像何楚涵博士优秀作者
上一篇 2024年7月17日 09:13
下一篇 2024年7月24日 09:19

推荐阅读

  • 人生凭栏处:缺位的”风景“

    “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课堂上,我和学生们一起诵读鲁迅先生的这篇《故乡》。小林同学举手发问:“老师,为什么不能直接写…

    2022年4月25日
    1.9K0
  • 夏日白鹊山

    白鹊山的夏日,是风与光的交织,是凉爽与宁静的共舞。清风迎面吹来,带走夏日所有的燥热,只留给人们清爽与惬意。 白鹊山居,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山居四周山峦叠嶂、连绵不绝,宛如一条蜿蜒曲折的巨龙盘踞于天地之间;山上树木繁茂、郁郁葱葱,恰似一片…

    2024年7月10日
    7290
  • 《弟子规》(训蒙文)全文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下面是词多多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弟子规》(训蒙文)全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经典《弟子规》(训蒙文)全文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

    2022年10月31日
    2.5K0
  • 经典散文《老爸的果园》

    在老家景阳楼门口的右下方,有两块地是我家的自留地,它就是我老爸的果园。自留地的右边,也就是岐山脚下有一条小小的水坑,正好为老乡们的灌溉和浇水提供了便利。 老爸在老家是有名的“清洁工”,用乡亲们的话说:他扫的地,连地皮都快要被扫掉了一层。为此…

    2024年6月19日
    7130
  • 自信,但不是野心勃勃

    认识一位朋友,他的儿子相当优秀,从小就好像是学霸的存在,思维活跃,又有才能。从小学到大学都是非常顺利的,这正是我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到了大学,当然不用说了,各方面表现都非常突出,老师都很器重他,觉得他将来肯定会成就一番事业。到了毕业就业的时…

    2022年8月2日
    1.7K0
  • 生活点滴:我家的缝纫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加上收音机,称之为“三转一响”,农村家庭要得到其中的一件也非常不容易。拥有“三转一响”的婚嫁,那是豪嫁,并不亚于现在的“有车有房”。若是谁家有其中一件,那绝对是极有面子和值得炫耀的,它是身价的象征。 …

    2023年3月6日
    1.3K0
  • 立于大地与星辰之间,我们真的懂梵高吗?

    他的一生画过八百多幅画,但是只卖出去了一幅,还是他弟弟买的。梵高他是出生在荷兰的一个牧师家庭,但是,好巧不巧他出生的那一天正好是他亲哥哥的忌日。他的父母为了怀念他的哥哥就直接把他已故哥哥的名字给他用了,文森特梵高其实是他哥哥的名字。他的母亲…

    2024年6月25日
    7710
  • 论字的”肥“与”瘦“

    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环肥燕瘦”,都是美的典范,没有一个标准,很难一概而论。 书法的肥瘦问题,说到底就是筋、骨、肉的问题。书法的筋、骨、肉代表着书法的形质和精神…

    2022年4月26日
    2.1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