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俗

梁君度《脱俗》:字俗其一是千篇一律

字有百病,唯俗难医。

林散之说︰“俗字说不出来,只有你自己理会才行。”我觉得字俗其一是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其二是矫揉造作,奇形怪状,甚至以丑为美。

书法作品要有个性,即个人的风格。一种字体再好,若人人跟风,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就会显得俗。又或者功底全无,一味故作惊人之态,那也俗不可耐。

书法有法,那是共性。汉字形成之后,每个字怎样写,自有传统法规,非书家可随意自创。如魏晋时期“书”字楷书怎写,现在还是怎写,这点没变。但书法家书写时,用笔、结字、取势可以不同,神韵也各异,这就产生了个人的风格。之所以会产生“王体”、“欧体”、“颜体”等不同字体,盖源于此。如当初人人写“王体”,千古不变,今天处处所见皆同,也会显得俗。

“俗”不一定丑,只是没有个性,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李邕就告诫自己的学生“似我者俗,学我者死”。怕的就是别人依样画葫芦,只学得个形似,写出来都一个样。

那么如何写字才能“脱俗”呢?首先是多研究古人的书法,推陈出新。学古人要有追求,清代书论家宋曹《书法约言》里说:“书法之要,妙在能合,神在能离。所谓离者,务须加功力,自然生妙。”学古人,“不合”则不入古人堂奥,就无法理解古人的笔法、笔意和笔趣。但“不离”则太近古人,一点自己的东西都没有,没有个性、没有特点,只是“书奴”。

学古人的字,学老师的字,写几十年写进去了,但出不来,就是能合不能离。王羲之学卫夫人,学钟繇,但最后离了,才有自己。王献之与父亲离了,才有“二王”并称。颜真卿也是“二王”一脉,但他用笔古拙,结字圆劲,章法严谨,完全颠覆了“二王”的艺术风格,是集几百年来得沉雄刚健一派之大成,堪称后世楷模。要做到能合能离不容易,推陈出新更难,要靠多思,要多读书。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多走路、多接触和领略大自然,书道这种道也是道法自然的,道法自然就有天趣,自然就不会“俗”了。

声明:本文由作者“梁君度”原创,在词多多首发,版权归其所有。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s://mobanduoduo.com/meiwen/4235.html

(2)
梁君度的头像梁君度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2年5月23日 10:01
下一篇 2022年5月24日 13:18

推荐阅读

  • 大学城北

    我居住的下沙由一条高架分割成两个区域,一块是大学城南、一块是大学城北。城南相对比较热闹,有很多大学。城北以前是荒地,只有在与海宁交界的地方有一个Outlet。 昨天去那边看朋友,才发现此处现在已经盖满了大楼。不过它显然是一个纯住宅区。所有的…

    2022年4月25日
    1.5K0
  • 爱在椿萱并茂间

    不知不觉地又过了一个母亲节。 疫情还未结束,这个母亲节,女儿依旧不在身边,只在地球的另一端发来电子问候和拥抱,又通过网络为我订购了康乃馨。 作为一个虔诚的吃货,心里对孩子的思念之情与对美食热爱的分量是不相上下的。看到花,先想到在西方被当作母…

    2022年5月12日
    1.8K0
  • 北京鼓楼

    20年前,大学毕业的那个夏天,我去北京游玩。7月的黄昏,夕阳喋血,天高云淡,我在地安门外的护城河边,猛然听见钟声和鼓声交替响起。那钟声,悠扬浑厚,似参悟了世间轮回妙处的智慧长者;那鼓声,穿透力极强,带我的思绪飞向那邈远的苍穹。 我下意识地抬…

    2022年11月4日
    2.3K0
  • 星云大师《真诚的告白》(圆寂前遗嘱全文)

    各位护法信徒、各位朋友、各位徒众弟子们: 在这里要向各位做个真诚的告白。 我一生,人家都以为我很有钱,事实上我以贫穷为职志。 我童年家贫如洗,但我不感到我是贫苦的孩子,我心中觉得富有。到了老年,人家以为我很富有,拥有多少学校、文化、出版、基…

    2023年2月6日
    2.0K0
  • 善钓者的时光

    除却写字之外,我是一个没有什么耐心的人。 我的朋友孙光照与我两样,他是个对任何的人和事都极有耐心的人。熟悉孙光照的朋友都喊他少时的名字大中。大中的耐心的表现之一是喜欢钓鱼。 当大中约我去钓鱼的时候,我其实是想拒绝的,因为不想到水边去枯等和喂…

    2022年11月5日
    1.5K0
  • 因李白的诗书而名留千古的两个人

    历史上有两个人幸运地因李白的诗书而名留千古。 第一个是汪伦,汪伦字文焕,安徽歙州黟县人。唐开元间任泾县令,他是李白好友。汪伦卸任后,由于留恋桃花潭,便举家由黟县迁往泾县,居泾县桃花潭畔。天宝元年(740年)至宝应元年(761年)间,李白曾多…

    2022年4月26日
    1.9K0
  • 浮生得趣花草间

    难过的炎炎夏日,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其实也没有那么难过,一本沈复的《浮生六记》在手,便得了一夏的清凉与幽静。 《浮生六记》里,最得趣的一篇是《闲情记趣》。沈复在《闲情记趣》中,初时写自己的“喜虫”,“贪此生涯,卵为蚯蚓所哈,肿不能便,捉鸭开口…

    2022年4月24日
    1.6K0
  • 人生要学会留白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样的感受,我们总是忙忙碌碌,把时间塞得满满的,也似乎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都用于工作,但到最后却感觉收获很小,跟我们的付出不成正比。这种感受在年轻的创业者身上特别多见。因为普遍的年轻创业者都是志存高远,他们想要在最好的年龄里打拼…

    2022年4月17日
    1.5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