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点滴:我家的缝纫机

生活点滴:我家的缝纫机图1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加上收音机,称之为“三转一响”,农村家庭要得到其中的一件也非常不容易。拥有“三转一响”的婚嫁,那是豪嫁,并不亚于现在的“有车有房”。若是谁家有其中一件,那绝对是极有面子和值得炫耀的,它是身价的象征。

因为当时缝纫机、手表、自行车、收音机都是紧俏物品,普通市民很难买到,我家已经拥有手表及收音机。后来父亲利用“侨汇券”加现金、委托熟人花费了一番心机,再为家里买到了一台蝴蝶牌缝纫机。

蝴蝶牌缝纫机是上海生产的中国名牌商品,它不仅是民族的记忆,更有着时代的烙印,它是中国缝纫机的杰出代表,在那个时代,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它都是最受民众欢迎的品牌之一。蝴蝶牌缝纫机最早可追溯到1919年,生产蝴蝶缝纫机的上海协昌缝纫机厂,前身只是一个小铁车铺,当时人们把缝纫机形象地称为“铁车”。

缝纫机按照它的用途,可分为家用缝纫机、工业用缝纫机和位于二者之间的服务性行业用缝纫机;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手摇、脚踏及电动缝纫机。闽江牌缝纫机是福建省的品牌,也曾红极一时,福建省内百货公司的配送车每天都在工厂的仓库门口排队等候,只要货一出来,马上就被装车拉走。那个时候闽江牌缝纫机比蝴蝶牌缝纫机便宜,在福建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0%。

生活点滴:我家的缝纫机图2

初期,家用缝纫机基本上都为单针、手摇式缝纫机,后来发明的电动缝纫机,一直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当年农村流行“学个手艺好傍身”,泥水、木匠、裁缝是比较大众化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被一所职业技校录取,当时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就是“裁缝”与“种植”,因为教我们数学的老师懂得照相,后来经全体学生的申请,再加入摄影课程。

我家里有缝纫机,虽然我学的是裁缝专业,但是我家的缝纫机没有被充分利用,因为我对制衣行业没有真正的兴趣,自己缝纫出来的衣服寥寥可数,只为自己制作了一套米黄色的西装,为妹妹及邻居做了一件时髦的青春夏装。我在职业学校毕业后,想圆自己的大学梦,又到下洋侨育中学插班读高中二年级,把所学到的裁缝知识给慢慢地遗忘了。我在那个年代也未能如愿进入大学的大门,几年前的一个偶然机会,我终于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离开学校后,我也没有利用学到的裁缝知识为生,而是到坎市镇汽车站打工,工作的方式完全是另一种尝试。后来妹妹也去学裁缝,家里的缝纫机又被使用了一段时间。其实,我两兄妹对制衣都没有真正的兴趣。其后,妹妹去深圳打工,缝纫机被彻底遗忘了。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后来在全国各地城镇开了很多售卖成衣的商店,请师傅量体制衣的愈来愈少。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缝纫机厂的产量开始下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缝纫机的需求也慢慢降低了,结婚“三大件”的名单里也没有了缝纫机,改为彩电、冰箱。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大型制衣厂的飞速发展,家庭式的制衣模式逐渐式微。福州市生产缝纫机的工厂后来转产摩托车配件,停产缝纫机,闽江牌缝纫机也成为了历史。

半个世纪过去,家用缝纫机已成了“艺术品”,我的蝴蝶缝纫机也不例外。

文/张武昌

本文中的好词:

三转一响、紧俏物品、一番心机、红极一时、逐渐式微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4)
文汇的头像文汇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3年3月6日 14:09
下一篇 2023年3月29日 10:08

推荐阅读

  • 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元和十三年,一个清冷的秋夜。江西浔阳的湓水之滨,一个中年男人在河边徘徊。月亮又一次地圆了,那洒向大地的清辉,被粼粼波光折射出一种梦幻的美。今夕是何夕?他似乎忘记了时间,只记得这中秋的满月,已然陪伴深处异乡的他不止一年。他下意识地摸一摸鬓角…

    2022年11月4日
    5.4K2
  • 难忘墟市时光(回忆好文)

    自从乡下进城,为稻梁谋,难得周末休闲,且往风动厂集市,一如回味当年赴墟时光。 风动厂集市形成有日,可上溯至风动厂红火热闹时期。清晨始,九时旺,过午即散。集市面积不大摊点挺多:市场顶棚下筑台摆桌密布正规摊位;两排简易宿舍区间巷道规整摊点;原厂…

    2024年6月19日
    4360
  • 怀旧的意义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入秋后的某个夜晚,有人在中学同学的聊天群组发了这首《同桌的你》。要知道,这首歌曾是那个年代同学们…

    2022年11月4日
    1.6K0
  • 桑树果子

    桑树果子也叫桑葚,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由青而红而紫,颜色愈发妖娆,口感也因颜色的变换,从淡而无味,至涩、酸,变甜,浓而密集的甜,穿舌,进喉,入腹。 我们吃它,不是为了果腹,而是贪恋舌尖上的那一触,短暂、交融,令我们小小的心如同插上了翅膀。那感…

    2024年7月17日
    7090
  • 惟愿后院永远宁静

    中国古代的文人是极风雅的,每一个节气皆可入诗,《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大抵是连3岁孩童都会背的,而杜甫的“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更是为大多成年的文人雅士所喜…

    2022年4月24日
    1.4K0
  • 回归本分,方得始终

    在书上看到一句话:让世界万物都做它自己最简单的事,世界就会变得美好。刚开始读到这一句的时候,觉得只不过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但是慢慢琢磨后,什么是最简单的事呢?而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做自己最简单的事,世界就会怎样变得美好? 思前想后,发现这句话蕴含…

    2022年11月4日
    1.2K0
  • 母亲的爱

    我在单位食堂吃过晚饭,正准备回家。母亲打来视频电话,一叠声地问我在哪里,吃饭了没有,要不要出门和朋友去散步……手术后还在康复期,声音嘶哑的我,细声细气地一一回答。 原来,母亲今天去买了新鲜的金橘子,娥姐又给她买了一箱大红的苹果,她老人家惦记…

    2022年5月10日
    1.3K1
  • 阅读增长智慧

    想一想,我们多久没有真正地阅读过了。在平时里要去翻一本书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我们需要用到一些实用性的材料去完成某个任务或者是想要通过哪一次的考试。总之,相对于以前来说,我们现在翻开书本经常是受外力的推动,但却很少是由于我们自己想要去看一本书了…

    2022年4月20日
    1.8K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