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加上收音机,称之为“三转一响”,农村家庭要得到其中的一件也非常不容易。拥有“三转一响”的婚嫁,那是豪嫁,并不亚于现在的“有车有房”。若是谁家有其中一件,那绝对是极有面子和值得炫耀的,它是身价的象征。
因为当时缝纫机、手表、自行车、收音机都是紧俏物品,普通市民很难买到,我家已经拥有手表及收音机。后来父亲利用“侨汇券”加现金、委托熟人花费了一番心机,再为家里买到了一台蝴蝶牌缝纫机。
蝴蝶牌缝纫机是上海生产的中国名牌商品,它不仅是民族的记忆,更有着时代的烙印,它是中国缝纫机的杰出代表,在那个时代,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它都是最受民众欢迎的品牌之一。蝴蝶牌缝纫机最早可追溯到1919年,生产蝴蝶缝纫机的上海协昌缝纫机厂,前身只是一个小铁车铺,当时人们把缝纫机形象地称为“铁车”。
缝纫机按照它的用途,可分为家用缝纫机、工业用缝纫机和位于二者之间的服务性行业用缝纫机;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手摇、脚踏及电动缝纫机。闽江牌缝纫机是福建省的品牌,也曾红极一时,福建省内百货公司的配送车每天都在工厂的仓库门口排队等候,只要货一出来,马上就被装车拉走。那个时候闽江牌缝纫机比蝴蝶牌缝纫机便宜,在福建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0%。
初期,家用缝纫机基本上都为单针、手摇式缝纫机,后来发明的电动缝纫机,一直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当年农村流行“学个手艺好傍身”,泥水、木匠、裁缝是比较大众化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被一所职业技校录取,当时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就是“裁缝”与“种植”,因为教我们数学的老师懂得照相,后来经全体学生的申请,再加入摄影课程。
我家里有缝纫机,虽然我学的是裁缝专业,但是我家的缝纫机没有被充分利用,因为我对制衣行业没有真正的兴趣,自己缝纫出来的衣服寥寥可数,只为自己制作了一套米黄色的西装,为妹妹及邻居做了一件时髦的青春夏装。我在职业学校毕业后,想圆自己的大学梦,又到下洋侨育中学插班读高中二年级,把所学到的裁缝知识给慢慢地遗忘了。我在那个年代也未能如愿进入大学的大门,几年前的一个偶然机会,我终于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离开学校后,我也没有利用学到的裁缝知识为生,而是到坎市镇汽车站打工,工作的方式完全是另一种尝试。后来妹妹也去学裁缝,家里的缝纫机又被使用了一段时间。其实,我两兄妹对制衣都没有真正的兴趣。其后,妹妹去深圳打工,缝纫机被彻底遗忘了。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后来在全国各地城镇开了很多售卖成衣的商店,请师傅量体制衣的愈来愈少。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缝纫机厂的产量开始下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缝纫机的需求也慢慢降低了,结婚“三大件”的名单里也没有了缝纫机,改为彩电、冰箱。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大型制衣厂的飞速发展,家庭式的制衣模式逐渐式微。福州市生产缝纫机的工厂后来转产摩托车配件,停产缝纫机,闽江牌缝纫机也成为了历史。
半个世纪过去,家用缝纫机已成了“艺术品”,我的蝴蝶缝纫机也不例外。
文/张武昌
本文中的好词:
三转一响、紧俏物品、一番心机、红极一时、逐渐式微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