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佳作:《故乡的眼》(抒情散文)

故乡情佳作:《故乡的眼》(抒情散文)配图

只有池塘才是故乡的眼。老井不是,虽清澈却缺少了生气。溪河也不是,它远远地绕开村庄,过于匆促而疏远。只有池塘,如同邻居家那条无赖的土狗,懒洋洋地趴在村庄边缘某座黑瓦白墙的土房前,丝丝入扣地记载着整个村庄的酸甜苦辣,但恒久地保持沉默。

池塘是村子里醒得最早的。不等第一缕阳光照射,它就调皮地在满塘的绿叶上留下露珠的吻痕。池塘里大多是水浮莲,叶子像婴孩的小手般大小、肥厚,握成一簇,摸上去毛绒绒的,水珠在叶子上滚动,珠玉般晶莹剔透。水浮莲在池塘里长得挨挨挤挤,却被相互绑着的竹竿规整地分成几块。当然,水浮莲没那么老实,长着长着就爬到竹竿上偷渡过去,也没人计较的。隔不两天,就有人挑起畚箕捞起满满一担水浮莲,挑回家去,连根须一起剁碎了,再撒些盐巴当猪食,长膘。

一头头水浮莲像小白菜一样整齐地码进了畚箕,你还要记得,把其它角落的水浮莲往捞得稀疏的这头赶匀,也不需泼洒肥水,肥沃的池塘也能诱惑得水浮莲们春心荡漾地疯狂生长,很快又密不透风了。不要被水浮莲温柔多情的表像给迷惑了。抓抓它们,原来只有手会痒,不抓不痒,愈抓愈痒,全身起小疙瘩了。

秋末,水浮莲人老珠黄,打捞净了,趁着赶墟的时候买来一担箩装的薸子,放在塘里不几天便长成绿茸茸的地毡,猪爱吃,池塘便一年四季也不感到寂寞。

自小体弱,盛夏里大都在家帮忙,洗衣,做饭,晒谷,喂猪,自然得捞水浮莲。池塘里流水脉脉,阳光下波光粼粼,明澈得能清楚地看见水底黑油油的软泥,鱼儿虾仔快活地穿梭其间,烈日炎炎,下到池塘里还能冰爽一下。但我一向忌惮下池塘。最怕的是蚂蟥,典型的“吸血鬼”,阴暗里妖娆地舞动,悄无声息地“巴”到身上,麻酥酥的令人浑然不觉,吸附力又极强,只有等它喝饱了鲜血,整个身子鼓胀到圆滚滚的,才心满意足地松口掉落,而那伤口还要流好些血才能止住。

有时还能碰上泥蛇。我曾亲见塘中的小伙伴突然欣喜若狂,双手迅疾地抄入泥中攥起一条滑溜扭动的物体:“快看!快看!黄鳝!”他得意地挥动双手喊,声音又陡然提高八度:“啊!泥蛇!”他打了个寒颤,远远抛开那个物体,连滚带爬地窜到岸边,脸色惨白,半天没喘过气来。——我至今还区分不清黄鳝和泥蛇,因此对他如此之快的反应竟生出几分敬佩。

我自然不想跟蚂蟥泥蛇之流亲密接触,于是特制了长长的竹笤笊,伸到池塘里随心所欲地打捞。自然也不会忘记打捞池塘的乐趣。田螺是最常见的。跟在田埂上捡花生一样,一个一个捡起来,放到脸盆里漂净了肚肠,大灶上花生油烧得滚热,加上蒜末姜丝酒娘,倒下去爆炒一番,简直是无上美味。菱角一伸手能勾到,生吃甜脆可口。小鱼小虾下锅一炸,连舌头都快吞下去!还有一种五彩斑斓的“蓑衣帕”,养在玻璃瓶里仙子一般,喂些饭粒、死苍蝇即可,命很长,能牵绊住许多痴痴的眼光。

渐渐地,妹子妇人提了桶衣裳来池塘边浆洗。木槌敲打着青石板“梆梆”作响,叽叽咕咕地说笑声交织,田头灶尾被清亮的嗓音迅速传播着。听得高兴了,戏水的麻鸭扇着翅膀嘎嘎应和起来,大白鹅忙不迭放下矜持跺着方步走来。也有人挑了塘水到旁边园里浇菜。坎上绵延着繁茂的金针菇,艳黄的花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摘下来凉拌,相当开胃爽口。

中午的池塘最是热闹。半大小子脱个精光在水里扑腾,除了眼白和牙齿,全身比烧炭的还黑。更害羞的便在边上的小树林里用蜘蛛网捕蝉。绞满蛛网的树杈谨慎地一点点靠近,猛地一罩,蝉便只能徒劳挣扎。撕去翅膀扔到袋子里,理好蛛网再瞄下一只。往往一中午能捕上十来只,架在火上烤了吃,色味都比瘦肉要好得多。

笼罩在晚霞里的池塘是蜻蜓的天堂。鼓着无辜的大眼,迅捷地在空中盘旋、起降,远远地停靠在刚露出水面的小荷上、紫得像梦一般的水葫芦花上,轻轻颤动的翅膀变幻着五色。“从来不曾忘记晚霞中的你,踏过青青草地夕阳在心里……”若干年后,当我听到这首《晚霞中的红蜻蜓》,一种莫名的情愫升腾起来,那些绮丽的图景一一展开。

暑热渐渐消散,池塘边上凉风习习。三三两两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拍着蒲扇拖了竹椅乘凉来了,稻花香里说说年成谈谈孩子,在青蛙和虫子们的欢唱声中,孩子倚在大人膝上朦胧欲睡,又突然被一阵嘈杂的骂声惊醒。支楞起耳朵一听,总是边上的马金家。她家一口气生了5个儿子,靠着几丘薄田,自然生活拮据,哪个孩子稍不注意便会招来打骂,而其他孩子竟能充耳不闻地在昏黄的灯下苦读。几年后,这5个孩子先后考上重点大学。远近的人聚到那座土房前后仔细查看:“你们看看,马金家前有池塘、有活水,这是财运、家运呀!”

走走停停,到过不少村庄见过不少池塘,有些污浊不堪,完全是失去神采的死鱼眼;有些被各式楼房推挤到瑟缩在角落,仿佛迟暮的老人,早没有了活力;有些被打扮得花枝招展,犹如戴上“美瞳”,失却“村气”野趣,反而俗艳失真。故乡的眼啊,我暗自庆幸又隐隐担心,暮霭中为你深深合十祈祷,我愿用一生期许换你永远澄澈清明!

文/戴春兰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2)
文汇的头像文汇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3年2月28日 17:40
下一篇 2023年3月6日 15:14

推荐阅读

  • 《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全文

    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山花烂漫,海树挺拔,而我们,却常常在寻找中迷失方向,忘记了身边最简单、最温暖的存在——春风。 春风,是大自然的使者,它轻轻拂过,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带来了生机与希望。它不张扬,不炫耀,却以其柔和的力量,让万物复苏,让世界…

    2024年5月30日
    48.0K1
  • 《送别》悲歌的来龙去脉

    李叔同1914年创作了《送别》一曲。歌词为下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

    2022年4月29日
    2.5K0
  • 桑树果子

    桑树果子也叫桑葚,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由青而红而紫,颜色愈发妖娆,口感也因颜色的变换,从淡而无味,至涩、酸,变甜,浓而密集的甜,穿舌,进喉,入腹。 我们吃它,不是为了果腹,而是贪恋舌尖上的那一触,短暂、交融,令我们小小的心如同插上了翅膀。那感…

    2024年7月17日
    1.0K0
  • 古人离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送?

    中国人折柳送别,是中华深厚文化的精髓,乃是对亲人和朋友的最良好的祝福,也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最早的渊源应该是《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而且是名句,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杨柳…

    2022年4月29日
    3.6K0
  • 话说打油诗

    一个有趣的现象:可能是Yi情居家导致无聊有闲,小狸的微信朋友圈里,最近有好几个人开始“写起诗来”。而且是古诗多于新诗,短短的,颇整齐,但认真看看,就会发现严肃的“古诗”外衣下,基本都是“段子”的内核,用一个专业的词汇叫:“打油诗”。 打油诗…

    2022年5月30日
    2.0K0
  • 《红楼梦》贾府生活奢华的背后是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

    通过小说来认知社会的一部神作就是《红楼梦》。《红楼梦》它就是一部典型的描绘当时的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作品,从这个贾府的兴衰来看当时封建社会的兴亡史。当时在这个贾府一墙之隔,贾府之外的百姓是已经穷困到连草根都吃没了。但是贾府里面就好像是另外的一…

    2024年6月21日
    9650
  • 夸夸我的妈妈(作文精选)

    《夸夸我的妈妈》一年级作文范文(200字) 我今天要夸夸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天底下是最好的妈妈!她每天都会给我做好吃的饭菜,还会帮我洗衣服和收拾房间。我的妈妈很聪明,她知道很多东西,还会讲很多有趣的故事给我听。她还会辅导我做功课,让我学习更好…

    2023年3月29日
    1.5K0
  • 有那么一段时光(散文)

    岁月日复一日地把时光带走,进入冬天。寒冷无着的早晨,微信上,一个朋友和我说,想念老家了,翻开手机显示的日期,在外飘泊已经有3年,是应该回去看看了。许是为了寻找一份喜欢的工作,她远离家乡、父母,到那么远的一个城市工作,并且待了那么久。 她让我…

    2024年6月19日
    591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