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童年的味道

地瓜——童年的味道-封面图

在这个丰衣足食的年代,吃,对于我们来说,真的不是问题。问题是,吃什么,怎么吃,才有营养、健康。而对我来说,地瓜的香甜是无法忘怀的童年味道。

印象中,家中最不缺的食物就是地瓜。这是种生命力“很野”的植物,不管你有没去浇水施肥,它一样爬得满田野都是,那片绿,是那样的蓬勃,让人不容忽视!而它的根茎,就是地瓜,可做主食,可当零吃,它让我贫瘠的童年,拥有美好的回忆。

每到收获时节,锄头挖下去,总有惊喜,它绝不会让你空手而归。那时候,我们总是跟在妈妈后面,拿着蛇皮袋子,欢天喜地地捡起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地瓜,有时甚至迫不及待就在河水里洗净,一口咬下去,嘎崩脆,那乳白色的汁水,甜滋滋的,直接就甜到了你心里,让你欢畅得无法言说。

肚子饿了,大人们干活还没有回来,也可先蒸几个地瓜吃。打开煤炉,放上铝锅,倒些水,用大盆装着几个地瓜,盖上锅盖,就可以坐等美食了。待锅里热气腾腾中伴着一股甜味时,我们总是猴急地拿出地瓜,一边烫得两只手倒过来倒过去地倒腾着,一边吹着气,烫得龇牙咧嘴地还要吃。那种迫切,现在想来,仍是不由会心一笑。

在没有菜下饭的时候,我们会把地瓜切成薄片,加些水,放些盐,在大铁锅里,翻过来,炒过去,直到乳白色的地瓜变成土黄,甜中带咸,咸中带甜,也是一道下饭的好菜!

烤地瓜,则是我们小伙伴们的保留节目。满田野的地瓜,好像都是我们的,随便我们挑。我们也不客气,挑几棵长势较好的,一边用力地揪出藤蔓,一边找些小棍子,刨开泥土,小心地把地瓜挖出来。几个小伙伴早捡回石头和树枝、草叶,垒起简易灶台,明目张胆地在田野里直接烤地瓜。那慢慢煨出的香味,让我们一个个情不自禁吞口水!往往不等地瓜完全烤熟,大家就七手八脚地用小棍子从炉膛的黑灰里把地瓜扒拉出来,小心剥去焦黑的表皮。一小口一小口地咬着,那地瓜表层绵软,裹着里面半生的地瓜芯,别有一番滋味!烧烤地瓜吃完了,每个人的手上、脸上、嘴上,都是一道道黑乎乎的印痕。我们谁也不说话,就这样腆着肚子,咂巴咂巴嘴,咬着草枝,躺在田野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看着蔚蓝的天空上朵朵白云飘散,不时眯缝着眼,情不自禁就想要酣睡一场,别提有多惬意了!

为了能名正言顺、经常吃到这样的美食,我和小伙伴还在马路边找了块小小的湿地,学着记忆中母亲栽地瓜苗的样子,把长长的地瓜藤拗成手臂长的一截,断茬处往湿润的泥地里用力斜插下去,再把地瓜苗周围的泥土踩得半实。再从近旁小河里用双手捧着水,一趟一趟地给地瓜苗浇水。满满的一捧水,一路跑一路洒,等我们回到地瓜苗要浇水时,我们手心里的水,每次都剩下一点点。我们累得小脑门上汗水直流,也不气馁,仍旧兴奋得很。我们给各自栽种的地瓜苗作了记号,这棵靠近大树根的是你的,那棵墙皮底下的是我的,那棵中间的是你的……

此后,我们每天下午放学都会先绕路到那块秘密菜园,看看地瓜苗长势如何。你的这棵好精神哪,是不是很快就会有地瓜吃了?我的这棵怎么蔫了,无精打采的,枝条都趴地上了,赶紧浇一泡童子尿,增强营养。要不要再施点肥啊?家里好像还有什么化肥,明天带一点过来。小伙伴们你一言我一语,对着这片小小的菜园子指点江山。

但是,这片寄予了我们厚望的小菜园子,始终还是没修成正果。因为每天放学都没按时回家,家长们以为我们又去哪里淘气了,严正警告,必须按时回家,否则“家法”侍候。

那时家长们教育孩子,打起屁股可是动真格的。我们都生了怵,放学后乖乖回家。初时还让我们魂牵梦绕的小菜园,渐渐地被家庭作业、家务活所淹没。

待到放假,我们再相约去看时,才发现,小菜园的地瓜苗都枯萎了。我们幼小的心灵遭受了一次不小的打击。想来家长们总比我们有办法,我们坐享其成就好了。大家相互安慰着,一会儿就忘了这个浅浅的悲伤,又开心地去玩闹了。

到了正月,我和妈妈总会做一些地道的炸薯片。我们把地瓜蒸熟以后,去皮,用擀面杖碾成糊状,添些木薯粉,搓成条状,切成一片片薄片,再在晴朗的日子里晾晒至半干,最后在油锅里沉沉浮浮炸成焦黄香脆的薯片。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这个喷香扑鼻的炸薯片,就是我们最好的年货。犹记得,有年正月,我邀了同学到家里玩,献宝似的,把炸薯片拿了出来,结果大家吃到停不下来,几乎把我们的库存吃个精光!当时我并没有理解妈妈想要留下一些给妹妹们吃的为难,那个年代,谁家也没有多少存粮啊!

时至今日,地瓜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大家都知道它富含糖分和蛋白质,各种维生素也较丰富,营养价值很高,成为深受人民喜爱的粮菜兼用的天然滋补食品。著名的“闽西八大干”之首——连城地瓜干,更是久负盛名。而在肯德基、麦当劳等速食店里,炸薯条也变成了孩子们的最爱。但在我的脑海中,童年时地瓜的各种味道里,就像《舌尖上的中国》里所说的︰“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吾心亦然。

声明:本文由作者“赖春蕾”原创,在词多多首发,版权归其所有。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s://mobanduoduo.com/meiwen/19689.html

(4)
赖春蕾的头像赖春蕾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3年2月16日 14:04
下一篇 2023年3月6日 14:09

推荐阅读

  • 书卷盈室满心香

    喜欢看书,特别是看纸质书,是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 在那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解决温饱是头等大事,买书看书于我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所幸的是,父亲是爱书之人,他收藏的几十册书成为我童年时期最重要的精神粮食。小学毕业前,我似懂非懂地读完了四大名著…

    2024年6月6日
    7060
  • 散文《最美的遇见》

    散文《最美的遇见》(版本1)作者:隔窗听雨 谁能告诉我,与你有没有过前世的约定?谁能告诉我,与你在前世的哪个路口相逢?不然,为何你我相见,像似一次久别的重逢?而你,像似早就造访过我的心中。遇见你,让我相信了什么是命中注定;遇见你,让我相信了…

    2022年12月24日
    2.2K0
  • 幸福就是我们已拥有的

    今天又再次说到幸福这个话题,其实都已经说过无数遍了,我们也都知道如何去获取幸福,但也总是忘记。而别人一说到幸福的时候,就会想到自己种种的不幸,在生活中所遭遇的一些不如意,或者会想到自己还没有达到的目标,认为幸福在前方或他处,觉得距离自己还很…

    2022年5月4日
    1.6K1
  • 苏东坡鲜为人知的情事,天不老,情不绝

    苏东坡他有一个堂妹,这个堂妹叫小二娘,不仅是他的堂妹,还是苏东坡的初恋情人。民间一直流传着苏东坡有一个妹妹叫苏小妹,嫁给了苏东坡的学生秦观。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写的“三言二拍”里,就有一篇关于苏小妹的故事,苏小妹“三难新郎”。“三言二拍”的三…

    2024年6月25日
    8470
  • 怀旧的电影海报

    看电影在过去是一件大事情,每一部电影上映,都有配套的宣传海报提前展出造势。被悬挂在影院门头上方显眼处,或张贴在玻璃橱窗里的巨幅海报,对人物、背景、色彩、构图都有充分考量和精心安排,既须涉及故事的核心或伏线,又不能剧透,不用借助过分花巧的表达…

    2022年5月16日
    1.8K0
  • 作家少年时代的作文

    作家少年时代的作文,对一生的书写是难忘的开端。那些作文,是作家们记得住的。少年是站在世界一侧的观察者,作家文字的列车从作文那一站开始出发。作文表达,距离文学仅一纸之隔。源自少年作文的记忆,具有作家终生品质的生存意味。作家作文里的少年生活饶有…

    2023年1月3日
    1.5K0
  • 民国第一设计师“鲁迅先生”设计北大校徽背后的寓意

    这个是谁?鲁迅是不是知道这谁画的吗?是他自己画的。我们知道鲁迅是什么?文学家、思想家、美食家、什么家、革命家,对不对?各种家。但是你们知道吗?鲁迅绝对是民国第一设计家。 鲁迅的这个猫头鹰,你们仔细看它里面两个那个猫头鹰的眼睛是一个男的和一个…

    2024年6月17日
    7940
  • 人生要学会留白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样的感受,我们总是忙忙碌碌,把时间塞得满满的,也似乎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都用于工作,但到最后却感觉收获很小,跟我们的付出不成正比。这种感受在年轻的创业者身上特别多见。因为普遍的年轻创业者都是志存高远,他们想要在最好的年龄里打拼…

    2022年4月17日
    1.5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