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年味

老家的年味-封面图

已在城市里过了许多个年。每每过了除夕,便向往着老家,总认为乡间的春节才叫春节,那滋味,城里是找不着的。

前些年的某个正月,头两天阴湿寒冷。原打算初二回老家,至初三上午方起程。高速路上,你超我赶,车子如过江之鲫,甚是浩荡。多少蜗居城里高楼和豪宅的人,这一刻,不约而同地扑向家乡——自己今生今世的出发地。

下高速走国道后,沿途大小村庄,鞭炮声不绝于耳,车子在弥漫的青烟里前进。行至通衢交汇的朋口,停车买了两大袋香烛鞭炮。村里的同年哥北生挂来电话,急急地问:“到了没有?”我答:“就到就到!”事先已说好,回村的第一顿饭在他家吃。当日中午,他家摆十几桌,大宴宾朋。所为何事?那天他家轮值敬奉“公太”。

“公太”者,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是也。王审知统领闽地时,开明治理,崇文重教,通畅物流,扶持农桑,体察民瘼,赈灾救危,施德政于一方,深得八闽生众拥戴。人去灵在,闽王渐渐衍为百姓纪念、膜拜的神明,成了享受鼎旺香火的“公太”。闽省怀念王审知活动,尤在我们河源十三坊这一带为什。数百年里连续着一个共同的祭祀,每一坊奉祀“公太”一年。13年转一圈,所以各坊均在这一年全民动员,倾力为之。每年农历二月初三的迎“公太”,队伍绵延数里,旌旗斑斓,“白马”翩翩,鼓乐喧阗,神铳震天,观者如云。“公太”迎进村后,家家户户轮流供奉。焚香上烛,鞭炮裂帛,刀宰肥猪,广延宾客。那年,这项盛事轮至我村,将延至次年二月初一的“出公太”。这一年间,村里四季酒香氤氲,夜夜好戏连台。一个戏班子进驻,往往十几二十天不出村。

等赶到同年北生家里,佳肴已盘跟盘碟接碟地上桌了。我与妻、儿加入席中,举杯提箸,不客气地吃将起来。肚子里垫了一点底之后,我起身逐桌敬酒,与乡亲、熟人们碰杯,“顺遂顺遂,发财发财!”热情说着拜年的话。席间,竟然见到了40多年前教我小学四年级的邱老师。多年没见他,他气色红润。相互紧紧握手,彼此问候一番。他与北生是同一个十番乐班的,他们经常在一起吹吹打打,进出于这一方乡村。今天,他们这个乐班的人都来了,乐器家什也带来了,开席前已热闹过一阵。他们知道我也能弄一点乐器,邀我吃罢酒一起操家伙。我连声道:“好好!”

宴罢,乐班开始演奏。有一架电子琴,他们说对键盘乐器不在行,让我弹这个。我说,我也是“半塘水”,那就乱弹琴吧。来过《南词》、《北调》、《过江龙》等几支十番古调后,奏起了《妈妈的吻》、《走进新时代》等新潮歌曲。我十指忙乱,滥竽充数,勉强跟上帮敷衍下来。奏的摇头晃脑,听的屏声凝气。乡亲们也只有在这正月里或是平日办喜事时,才有闲情欣赏这箫笛丝竹之声。

接下来,我便照例从村头逛到村尾,进东家,出西家。到每一家,家家都有客,老酒热上来,好菜端出来,非要你坐下喝几杯。我酒量差,每家只能喝一两口。走入小时候常在一起的玩伴昌发的家,我一屁股坐在木沙发上说,酒就不必了,喝茶吧。昌发的家是去年底赶建好的楼房。原先的住房实在是老旧了。我问他花了多少银子,他回道,十几万块吧。虽说他大儿在县里电力部门供职,收入不错,但小俩口几年前在城里买了套房,拿不出多少钱给老爸。昌发也就东求西借,还向我开了口。只叹我不会赚钱,可怜的那些积蓄又被妻家的亲戚搬借去了。最终还是匀了一点小钱给他,算是有了对付。这个时候,心里就又愤恨自己,颈上这颗穷酸脑壳,何时换成会炒股、会炒房、会买彩票中大奖的脑袋就好了。

昌发那个远嫁的女儿蕙子也回来了。每次见到她,我都喜欢跟她说说话,因为她的聪明懂事,因为怜惜她幼小就失去了亲娘。几十年前,我在老家当农民时,时常同她爸妈一起干活。累归累,但一伙年轻人说说笑笑,度着贫窘的岁月。她妈得病时,我骑着单车去几十里外帮忙抓药,回来的路上差点被一架载满了人的拖拉机压在轮子底下。

我们边饮茶边说话,昌发的侄女来了,拖着这屋里的人去吃酒。情意难悖,只得跟着去了。如此这般,喝到晚间,头壳早也麻麻的,走路有点飘。后面转进了永恒的家,一桌人大多是外出回村的,有的已明显喝高了,翻来覆去说几句同样的话。“全福寿,六六顺”、“全福寿,久久长”……一伙人猜起拳来了,还分成泉州代表队、龙岩代表队。在泉州当老板的其开,年轻气盛,酒量好,拳也好。几轮下来,老是他占上风。他一边散发软壳中华香烟一边说,你们龙岩队人比我多,但赢不了我们。我很不爽,一直观察其开的拳路,找他拼拳,扳回了一些面子,但不服不行,至终,还是他们泉州队赢的多。

夜深人散。虽然喉咙有点嘶哑,心里却道,过瘾过瘾!

我们那儿,有一句老话,叫“玩正月”,说是“有吃没吃,玩到正月二十。”所以,春节的气氛要绵延到正月下旬。其间的高潮在元宵。昌发说,今年元宵节周围的村庄要到我们村里“参公太”,热闹得紧,你要回来哟。于是,正月十二的下午,我又要从市里赶老家回去了。

文/黄征辉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2)
文汇的头像文汇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3年2月16日 12:53
下一篇 2023年2月28日 17:40

推荐阅读

  • 脱俗

    字有百病,唯俗难医。 林散之说︰“俗字说不出来,只有你自己理会才行。”我觉得字俗其一是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其二是矫揉造作,奇形怪状,甚至以丑为美。 书法作品要有个性,即个人的风格。一种字体再好,若人人跟风,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就会显得俗…

    2022年5月24日
    2.2K0
  • 成功都是从失败开始

    在生活中,怀才不遇的人确实有很多,但是优秀的人即使遇到再多的失败,也不会被击倒。这是在职场上打拼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 其实,怀才不遇这个词语放到今天这个社会中并不是非常绝对。从前,一个人打拼总是会被各种方面限制着,如果没遇上能够赏识自己的人…

    2022年7月14日
    2.1K0
  • 印章的妙用

    笔者自学书法以来,便开始用印章。几十年下来,不论好丑,印章也有一堆,虽未能成齐白石那样的百石富翁,也有好几十方。篆刻家何国勋说,书画家从来不嫌印章多,几乎人人皆用时方恨少。 古时候,印章的主要功用是作为取信于对方的标志,《后汉书·祭祀志》中…

    2022年4月26日
    1.8K1
  • 不能停歇的自我教育

    你今天自我教育了吗?我每天临睡前都要这样自问。如果答案肯定,我一定睡得踏实;如果答案否定,我往往夜半梦醒;倘若答案模糊,我必定辗转反侧。真的不是跟自己过不去,而是心这东西实在不好欺骗。 活了大半辈子,我虽然庸碌,所幸没有堕落,功在自我教育。…

    2024年6月6日
    6490
  • “徐娘半老”背后的爱情悲剧故事

    ““徐娘半老””这个成语,十个人里有九个可能都会用错。通常大家用“徐娘半老”是来形容身边那些气质优雅风韵尚存的中年妇女。其实这里面的误会可大了,“徐娘半老”实际上讲的是一个爱情悲剧。 首先这个徐娘是谁呢?徐娘的全名叫徐昭佩,是历史上一个真实…

    2024年6月21日
    5850
  • 用宁静来引导生活

    和朋友一起聊天的时候,分享到这样一些关于教育的事情:朋友是一名教师,每当学生放完假回来的时候,他总会问学生们,假期里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说,去了游乐场、商场玩或到餐厅吃到好吃的东西。总结来说,学生的假期活动也偏向于享乐,而且…

    2022年7月14日
    1.7K0
  • 米芾的行书

    论书法,普罗大众都知道王羲之,但不一定知道米芾。米芾是宋四大家之一,他年龄略小于苏轼、黄庭坚、蔡襄,成名也稍晚,但其书法之精妙,却在苏、黄、蔡三家之上,为世人所推崇。 宋人“尚意”,真率畅意是基本审美格调,故宋代是行书的天下。米芾痴迷魏晋,…

    2022年4月26日
    1.8K0
  • 爱上《人世间》

    最近看完一部特别好看的内地电视剧《人世间》,是一部大时代小巿民角度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此剧在内地大受欢迎,而所知疫情下和一些喜欢内地剧集的香港观众都追看,都愈看愈喜欢,都被剧中演员的演出所感动。 这个剧描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东北某地一个贫苦区…

    2022年4月17日
    1.4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