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墟市时光(回忆好文)

难忘墟市时光(好文)高清封面图

自从乡下进城,为稻梁谋,难得周末休闲,且往风动厂集市,一如回味当年赴墟时光。

风动厂集市形成有日,可上溯至风动厂红火热闹时期。清晨始,九时旺,过午即散。集市面积不大摊点挺多:市场顶棚下筑台摆桌密布正规摊位;两排简易宿舍区间巷道规整摊点;原厂区道路两边,里层外层,密密匝匝摆满杂乱地摊;略宽阔处,推板车的,小货车的,轿厢罗列四时鲜果摊;货丰物畅,品种齐全:干鲜杂货,山珍海味,土菜大棚,家养放养,鲜活冰冻,应有尽有。耳听得叫卖声,问询声:新鲜刚摘的!本地品种?录音播放声: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也有闷头择菜黄叶,一副满不在乎货好价宜不愁卖的;有急匆匆直奔摊位,剁肉择菜交钱走熟客路线的,或许家中老小正眼巴巴等着尝鲜;也有信步摊前,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经过数轮砍价还价成交的;也有多轮砍杀作势走两步又回头,或被摊主叫回头终于成交的;也有左瞧瞧,右看看,不急不忙,哪里热闹哪里凑的;也有纯为捡拾人生中一段记忆,温习抚慰日渐炽烈的浓浓乡愁的,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恍如一幅《清明上河图》中景。

难忘墟市时光(好文)配图1

冬日暖阳堪比黄金。集市愈发热闹了。看着眼前似曾相识的场景,我的思绪却已飘回家乡墟市,墟市中忙碌的父亲:父亲那古铜色的脸庞、光光的前额、矮瘦的身形、佝偻的背影……我的家乡在福建西部冠豸山下,梅花山旁,连城县南大门芷溪古村落。那是底蕴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说起芷溪人,三村八坳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嘴唇薄薄,稻草成金条。人多地少注定惟读惟商才有出路。孩提始,边读书边摆摊叫卖,早上、中午、傍晚,从手提谷箩卖酸菜鸡蛋学起,紧接着肩挑谷箩贩四时果蔬,到拉着板车走村串巷赶墟,再到坐拖拉机、龙马车临县批发,于叫卖声中,芷溪人锤炼出口才,也成就了大大小小的老板和经商奇才。

父亲的父亲便是这样,父亲更是如此。祖父在我未出世时即已故去。一辈子在墟市讨生活,至今口口相传的是晚年在芷溪墟上炸灯盏糕,常用木炭火煲钵子酸菜肥肉,只与糟糠之妻分享,旁人只能干咽口水;祖母先逝,出殡日,欲追往从,众阻,俗有追则不能同时生,却将同时死之说。乘人不备,即从边门冲出,追至街上墟市。果然翌日即逝。其族兄清朝末代秀才孝荪先生赞道:椿荣萱茂齐眉寿,槐荫荆枝裕后昆。父亲也是一辈子在墟市讨生活。往往肩挑谷箩从上杭南阳、蛟洋丘坊墟市贩进各类山货,再到芷溪墟上售卖赚取微薄差价,长年累月,刮风下雨,都是肩背佝偻,挑着货担走在山间小道上,赶墟途程中。三四十里路,超过体重的担子,上坡两腿似铅,下坡几欲跪膝,常常摸黑返家。其中艰辛,自不待言。

难忘墟市时光(好文)配图2

而我,更多的是在墟市守摊。芷溪的墟市无非也是这样:两排南北走向2层砖瓦房,下店上宅骑楼围夹出古街,卵石铺就地面,中间青石条板街道,圆弧形供销大楼和其对面深宅大院,往东西方、南北方延伸围成的条条巷道,拓展了墟市的容量和厚度,容纳了四里八乡的赶墟人。千烟之乡万二人口的芷溪街市是热闹的,逢初五初十的墟天又格外热闹。人头攒动,挤挤挨挨,闹闹吵吵,三教九流,各种口音在此汇聚,各种生意在此成交。墟市是我家的柴米油盐,墟市是我3兄妹的学杂费。从5岁开始墟市守摊,周一到周六的早上中午晚上,周日全天,都在墟上坐摊,生意清淡时便拿起书本连环画册,闹杂声中迷入西游神妖、岳家精忠、水浒英豪的世界中,直到高中出外求学。一晃40年过去,当年的青涩已成追忆,而父亲也已长眠家乡,躺在当年赶墟的路边山上。念及此,不禁眼眶湿润了。

墟市连结着民生,连结着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连结着农家子弟的求学梦。正如虹吸原理,城里愈热闹,农村墟市便愈冷清。随着城市化浪潮席卷,农村渐成空壳。因无人气,很多乡村墟场风光不再,无复当年繁华。前些时回乡碰巧墟天,但见稀稀落落,摊贩似乎比顾客还多,赴墟的大多老迈,转悠半天也不见土特山珍,了无生气。家乡的墟市老了,不再涌动欣欣生意。

啊,回不去的墟市,回不去的乡村!

文/杨本明  图/词多多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1)
文汇的头像文汇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4年6月19日 09:19
下一篇 2024年6月20日 09:01

推荐阅读

  • 作家少年时代的作文

    作家少年时代的作文,对一生的书写是难忘的开端。那些作文,是作家们记得住的。少年是站在世界一侧的观察者,作家文字的列车从作文那一站开始出发。作文表达,距离文学仅一纸之隔。源自少年作文的记忆,具有作家终生品质的生存意味。作家作文里的少年生活饶有…

    2023年1月3日
    1.4K0
  • 执笔宜松或宜紧?

    初学书法的人都先要学执笔,执笔对写好字当然非常重要。常有初学者会问,执笔要用力吗?即是要抓紧些吗?自古以来,作书时执笔松些好还是紧些好?可谓众说纷纭。 宋代苏东坡在其“书论”中曾说到王献之小时候学习书法,父亲王羲之从其后拽取毛笔而未能夺掉,…

    2022年4月26日
    1.5K0
  • 用宁静来引导生活

    和朋友一起聊天的时候,分享到这样一些关于教育的事情:朋友是一名教师,每当学生放完假回来的时候,他总会问学生们,假期里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说,去了游乐场、商场玩或到餐厅吃到好吃的东西。总结来说,学生的假期活动也偏向于享乐,而且…

    2022年7月14日
    1.5K0
  • 地瓜——童年的味道

    在这个丰衣足食的年代,吃,对于我们来说,真的不是问题。问题是,吃什么,怎么吃,才有营养、健康。而对我来说,地瓜的香甜是无法忘怀的童年味道。 印象中,家中最不缺的食物就是地瓜。这是种生命力“很野”的植物,不管你有没去浇水施肥,它一样爬得满田野…

    2023年2月28日
    1.1K0
  • 志莲净苑游记

    农历正月初三,天蓝如洗,宗豪兄驾车载我去志莲净苑。由山门入园。山门在阳光下越发庄严肃穆,鎏金黄闪闪发亮,一如“山门”象征明灯之寓意,正正指引众生走向解脱之道。宗豪兄笑称︰“人活一世,俗务缠身,俗物亦不少,烦恼因欲而生,想要解脱,先要放下欲,…

    2023年2月2日
    2.0K0
  • 父亲,让我这样想你

    我的父亲,长得高高瘦瘦,梳着大背头,总是眉眼温和地笑着,几乎不曾见他和人大声吼过,偶尔批评我们,也是细声慢气讲道理。我12岁那年,父亲忽一日骤然离去。这一别,就是永远,留给我的,是那些淡淡的往事里,悠远而绵长的思念。 父亲年轻时学过画,一手…

    2022年11月5日
    1.2K0
  • 《弟子规》(训蒙文)全文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下面是词多多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弟子规》(训蒙文)全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经典《弟子规》(训蒙文)全文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

    2022年10月31日
    2.3K0
  • 名师出高徒

    王献之年纪轻轻就与父亲王羲之齐名,后世称其父子为“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所以能早早成名,皆因他们有好老师,王献之得益于其父王羲之指导,而王羲之则有幸遇到卫夫人为他启蒙。 卫夫人名卫铄,东晋著名书法家,师承楷书开山鼻祖钟繇,妙传其法。传…

    2022年6月1日
    1.8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