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老爸的果园》

在老家景阳楼门口的右下方,有两块地是我家的自留地,它就是我老爸的果园。自留地的右边,也就是岐山脚下有一条小小的水坑,正好为老乡们的灌溉和浇水提供了便利。

经典散文《老爸的果园》高清封面图

老爸在老家是有名的“清洁工”,用乡亲们的话说:他扫的地,连地皮都快要被扫掉了一层。为此,老爸也经常被旅游区主管卫生方面的干部表扬,多发奖金。就在老爸愈来愈为他的“卫生事业”感到骄傲的时候,他的耳朵却不让他继续骄傲了,有时听不见摩托车呼啸声。我极力鼓动他辞职。

老爸还真是个闲不住的人。虽然辞职,可他又在琢磨找事干了。2015年,老家有些老农种百香果来卖,听说收入不错,一斤七八元(人民币,下同),好的十一二元。这又勾起了老爸的“挣钱”欲。2016年的春节过后,他把原本借给别人种菜的这两块自留地收了回来,把杂草铲得溜光,连一只蚂蚁从地里经过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然后挖窠施肥,主要是外地买回来的猪粪鸡粪和兔子粪,混杂在一起进行发酵,上面还用薄膜盖住,以免臭气熏天臭死人。农历二三月份,土地开始湿润的时候,他就叫我哥哥从隔壁村买回百香果的秧苗种上,接下来就是浇水的事儿了。闲暇时间,他还上山砍树枝,大的树枝有碗口儿那么大,小的也有10公分口径,用来搭棚子。五一节放假我弟弟回了一趟老家,就被父亲当作义工了,帮他搭起棚子的框架。后来是他自己将一根一根的竹子、树枝放在架子上,横的,竖的,斜的,弯的,两个棚子就这样搭起来了。百香果的苗也很快长到棚子上去了,好绿的一大片啊。我回去看时,不禁联想到鲁迅先生《故乡》的西瓜园,这时我对老爸的敬意不由地从心底间涌起来,或许是对绿色的敬意吧,或许是对生命的赞许吧。

经典散文《老爸的果园》高清配图1

到了暑假,老爸接连打电话来,问我回不回家。我挑了一个周末回去,老爸就把我带到他的果园来了。只见一个个比鸭蛋还大的百香果挂在大棚上,像夜里的星星,闪耀着绿色的光芒,好像在跟你眨着眼睛逗你玩呢。我对老爸的敬意又更深了一尺,连忙竖起了大拇指,微笑着对老爸说:“厉害呀,老了老了还弄得了这么大个、这么旺盛的百香果来。”老爸的老脸乐开了花,得意地回答道:“嗨,得了,别吹了!回家吃饭去吧。”

百香果成熟了。老爸从大棚上摘下来,装在箩筐里,背到景阳楼对面的大榕树下去卖。大榕树下,也叫公王坝,孩儿的时候村里每次放电影也是选在这儿,这是土楼村最热闹的地方。现在这里是我们村的早市,5点钟开始就有土家菜和土家肉来卖了,还有面包馒头豆浆之类的早点,应有尽有,俨然一个小集市,热闹极了。8点钟左右就罢市了,然后迎接游客来这里参观旅游。我老爸的百香果就是专门卖给游客的。剥开两个百香果,倒入一次性的塑胶杯子里,再倒入矿泉水,酸酸的,再打一勺农家蜂蜜,就酸酸甜甜了,可好喝了,还解暑解渴,治口腔炎,养肠胃,美味多多,好处多多,惹得每个游客都喜欢来喝上一杯。而且还很便宜,一杯只收2元,实惠得很呢。老爸就这样每天都挑上颜色最红的,红得有点儿发紫了的,最成熟的百香果拿出去卖,不贪,每杯只收2元,不随便起价。他说:“游客来我们土楼一次不容易,能喝上我们的百香果汁就更不容易了,我们怎么可以贪人家的钱呢?”所以,老爸的本分老实,连游客都知晓了,都知道在土楼,在大榕树下,有一个卖百香果的老爷子,挺厚实的,很憨。

经典散文《老爸的果园》高清配图2

很快,一个暑假过去了,土楼旅游的黄金季节过去了。老爸还是伺候着他的百香果,那块自留地就是他的好去处,每次回家,就到那儿去找他保准没错。国庆节黄金周,虽然是中秋节临近,天气凉了,但是想喝百香果汁的游客还不少,可是老爸的百香果却不那么漂亮了,也许是天气开始转凉了,也许是中秋时节阳光开始没那么辣了,百香果缩小了,口味也更酸了。

这一年,老爸种的百香果收成好卖得也好,挣了八九千元,老爸的心里乐呵呵的。每每回去,他都会跟我唠叨他的百香果,以及他的游客们。我知道他心里不在乎这几千元,而是他觉得“英雄”又有了用武之地了。这就是老爸的不轻易服输的性格,这就是他之所以乐观、自信的底气。

文/林钧达  图/词多多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1)
文汇的头像文汇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4年6月19日 09:13
下一篇 2024年6月19日 09:25

推荐阅读

  • 印象主义水墨画

    我画水墨画的时候,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水墨画可不可以像印象派油画那样表现光影呢?事实上,水墨画和油画一样,都有空间、结构、光线和颜色的问题。传统的国画强调线条,虽然有明暗,但不重视光影,而油画则比较突出表现光影,重视色彩在表现光影的运用。 色…

    2023年1月3日
    1.6K0
  • 人生要学会留白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样的感受,我们总是忙忙碌碌,把时间塞得满满的,也似乎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都用于工作,但到最后却感觉收获很小,跟我们的付出不成正比。这种感受在年轻的创业者身上特别多见。因为普遍的年轻创业者都是志存高远,他们想要在最好的年龄里打拼…

    2022年4月17日
    1.5K0
  • 正字的迷惑

    读破万卷书,也难保不会写错字,有句谚语十分有趣,就是:“读书读得多,料字写成科”;读书读得更多,岂不是更加容易“皱字写成雏”?所以十年窗下的老书生,稍不留神,笔误也是常有的事,就算写对了的字,有没有用错,又是汪洋字海中矗立的另一座烟雾迷蒙的…

    2022年5月26日
    1.7K0
  • 《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全文

    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山花烂漫,海树挺拔,而我们,却常常在寻找中迷失方向,忘记了身边最简单、最温暖的存在——春风。 春风,是大自然的使者,它轻轻拂过,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带来了生机与希望。它不张扬,不炫耀,却以其柔和的力量,让万物复苏,让世界…

    2024年5月30日
    47.9K1
  • 古人离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送?

    中国人折柳送别,是中华深厚文化的精髓,乃是对亲人和朋友的最良好的祝福,也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最早的渊源应该是《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而且是名句,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杨柳…

    2022年4月29日
    3.6K0
  • 童年的慢时光

    一盏昏黄的灯泡挂在厨房的门口,灶膛里的火苗在夜色中扑闪,厨房在火苗的跳跃中,似乎比别处敞亮许多,我看见墙壁上挂着笼屉布,旁边还有奶奶做饭时常系在腰间的碎花围裙。 院子里传来了奶奶轻微的咳嗽声,紧接着奶奶慢慢地走进了厨房,她手里端着一个用秫秸…

    2024年4月26日
    6720
  • 我与采茶灯的故事

    与龙岩采茶灯结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正值花季的我,从乡村中学毕业到龙岩求学,说、唱、弹、跳、画是专业必修课。记得1989年初,有一次,舞蹈老师外出学习,学校安排外援黄淑霞老师代课,大家亲切地叫她“阿霞”老师,她教本土“采茶灯”基础舞步、队形…

    2024年7月17日
    8760
  • 王阳明“格竹子”,真正的聪明只肯下笨功夫

    明代大儒心学大师王阳明被我们称之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圣人”,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堪称传奇。但是他并不是一生出来就是一个圣人的,他小时候也干过傻事,“格竹子”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个。 先解释一下这个“格竹子”的“格”是什么意思?格就…

    2024年7月24日
    913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