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清照会笑话王安石的词?

为什么李清照会笑话王安石的词-配图

李清照在你心目中,肯定是最著名的女词人,但你也许不知道,她其实是宋代的文艺理论家,她的《词论》是一篇研究词学的重量级论文。在这篇论文里,李清照举例说,王安石和曾巩都是文学大师,但他们填出来的词往往惹人笑话。李清照为什么会笑话他俩呢?因为李清照觉得,他们的词根本就唱不出来。

而能唱,在李清照看来,是词非常重要的技术标准。跟我学过唐诗课的同学应该还有印象,唐诗的代表性成就是近体诗。在近体诗的领域里,杜甫是技术流的头号专家,精通声律,但如果请杜甫来填词,他其实还有很多新技术要学。这一讲,我就对照着唐诗,讲讲宋词的技术标准。

朗诵艺术和歌唱艺术

词和诗的技术差异,本质上是歌唱艺术和朗诵艺术的技术差异。朗诵必须讲究抑扬顿挫,但也只需要讲究抑扬顿挫。歌唱就复杂多了,歌词的发音、口型必须和旋律的走向完美贴合。

我们可以参照一下今天的流行歌曲创作:写歌有两种方式,一是先有歌词,再给歌词谱曲,二是先有旋律,再给旋律配上歌词。

从技术角度来看,前者很容易,后者很困难。之所以前者很容易,是因为歌词本身就有读音上的抑扬顿挫,作曲家只要熟读歌词,就不难依着歌词本身的抑扬顿挫发展出高低起伏的旋律。之所以后者很困难,是因为旋律已经固定好了,歌词里的每一个字都必须照顾到旋律的走向,同时还要保障文从字顺。

你可以试着唱一下我们的国歌,有一句是“起来,起来,起来”,你把“起来”换成“起立”再唱一下,就会觉得别扭了。如果再换一下,换成“河流”,你会发现这更难唱。再换一下,换成“垂柳”,不但难唱的程度又有增加,而且听的人很难听出来你唱的到底是哪两个字。如果再把“起来,起来”换成“中流,砥柱”,虽然“中流砥柱”是一个高大上的成语,但唱出来的时候,不但发音的难度更高,而且听上去还很容易误会成别的词。

这就意味着,填词的时候除了平仄声调之外,至少还要考虑开口音和闭口音。也就是发一个字音的时候,口型是张开的,还是闭上的。起来的“来”是开口音,韵尾收i或者u的“立、流、住”,是闭口音。

为什么李清照会笑话王安石的词-配图2

宋朝人恐怕不会欣赏吐字不清的周杰伦,他们对唱歌的要求首先就是字正腔圆,一定要让人听得清,听得懂。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要求存在,词才会受到特别的重视。宋词要依靠歌女才容易流传,歌女爱不爱唱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首词的流传程度。

那么可想而知,歌女的选择标准一定不会是纯文学的标准,她们还必须考虑到演唱的难度。凡是唱起来太别扭,还有唱出来容易让人误解的词,都是很容易被淘汰的。所以文人填词往往会面临一种选择:如果歌唱性和文学性都好,这固然是理想状态,但如果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到底应该把谁放在第一位呢?

不同的选择造就出不同的人生。在北宋的填词名家里,有两个很典型的人物:柳永把歌唱性摆在第一,苏轼把文学性摆在第一。结果柳永成为宋代最流行的词曲作家,柳永的作品传唱度无人能及,但传统士大夫很看不惯他。这份看不惯在当时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填词的格调虽然就是以卿卿我我、花前月下为正途,但那只是娱乐,娱乐之后还要继续端起架子做回士大夫。柳永却不知轻重,把全副精神投入到娱乐事业,诗总共也没写过几首,词却写得连篇累牍。当时的人看的话,这样的人纯属斯文败类。

相比之下,苏轼就做得很好,该写诗的时候写诗,该填词的时候填词,该严肃的时候严肃,该活泼的时候活泼。但苏轼也有苏轼的问题,那就是他的词越写越好,文学性过于强了,意境过于高远了,感觉就像用爱情歌曲的旋律来唱国歌,不搭。苏轼的词不大在意歌唱性,但这到底好不好,就要两说了:在意填词的人会觉得他技术不过关,写法太随意。

不在意填词的人会觉得这种随意的、不较真的态度才是士大夫对待娱乐项目最应有的态度,否则的话,一个知识分子、政府官员,把娱乐项目做出专业感来,这成何体统?这两种态度,在北宋各自有着极端化的发展。前者的代表是李清照,把填词当作严肃认真的艺术创作,认为词既然是唱出来的,填词的时候就应该对歌唱性精雕细琢。后者的代表是理学先驱者二程兄弟,非但看不上词,连诗都不想写,他们相信艺术是一条歧途,只有儒学才是人间正道。

为什么李清照会笑话王安石的词-配图3

歌唱性和文学性

我开头提到李清照的《词论》。她的文章谈到,诗文的用字只要区分平仄就够了,但填词还要区分五音、五声、六律、清浊、轻重。比如有的词牌规定要押仄声韵,但仄声里边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三类,有些地方用上声字押韵就和谐能唱,用入声字押韵就没法唱了。

李清照列举的五音、六律都是怎么回事,我们也不必深究,但你只需要知道,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一旦进入演唱,声调的高低,就要跟旋律的高低相互协调,尽量避免冲突。用行话说,要做到“不倒字”,就这点而言,填词的难度是增加了。

汉语的特点决定了关注歌唱性来填词是一件高难度的技术活儿,一旦创作者的功力不深,就难免为了歌唱性做出内容上的牺牲。南宋填词名家张炎有一次回忆父亲的填词经历,说他填了一句“琐窗深”,发现不好唱,就改成“琐窗幽”,发现还不好唱,只好再改,最后改成了“琐窗明”。为了迁就歌唱性,语意竟然做了一百八十度的反转。(《词源》)

唐代的诗人大概很难理解宋人填词的难处,“深”、“幽”、“明”三个字明明都是平声字,在近体诗里只要不做韵脚,是完全可以通用的。不过,就算把李清照的词提到的五音、五声、六律、清浊、轻重完全做足,其实还不算够。因为李清照漏掉了一个大要素,那就是词不但要宜于歌唱,还要宜于歌女来唱。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北宋文人李廌(zhì)的一首《人月圆》:

唱歌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肤。
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
老翁虽是解歌,无奈雪鬓霜须。
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

这首词虽然毫无文学性可言,却很有社会学价值,因为它讲出了填词的一大要领,那就是唱歌的人必须是妙龄美女,只有娇滴滴的声音才会打动听歌的人。如果反过来,换成老年男性歌唱家,那么无论他的歌唱造诣有多高,大家也不想听。试想一下,一名“皓齿冰肤”的歌女,“语娇声颤”地唱着“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蝶恋花》),似乎是在“意传心事”,足以使在座的男性客人心荡神驰。但如果她唱的是“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江城子》),实在不伦不类。所以填词高手非但要在内容上,还要在字音上,照顾到“语娇声颤”的特点,比如在韵脚用字上尽量不选那些发音洪亮的字。苏轼的词,虽然文采一流,但在北宋其实属于另类。

所以说,填词活动,起初跟歌唱密切相关,歌唱性的要求,增加了写作的难度。等到词的私人属性越来越强之后,这些高标准的技术要求才渐渐没了意义。那些为了歌唱性而煞费苦心的创作,终于彻底输给了时间。

文/熊逸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8)
得到铁粉的头像得到铁粉优秀作者
上一篇 2023年2月6日 11:31
下一篇 2023年2月6日 15:37

推荐阅读

  • 儿时拔草

    母亲喜欢养兔子,她对兔子的脾性和体表特征摸得一清二楚,经常有邻居提着母兔上门,请教我母亲这只母兔是否有孕怀有几只兔宝宝,母亲轻柔地摩挲着母兔,一说一个准。 兔子不挑食,既吃米饭,也吃萝卜和蔬菜。在我印象中,兔子最爱吃的还是“大围莲”、车前草…

    2024年7月17日
    8350
  • 《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全文

    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山花烂漫,海树挺拔,而我们,却常常在寻找中迷失方向,忘记了身边最简单、最温暖的存在——春风。 春风,是大自然的使者,它轻轻拂过,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带来了生机与希望。它不张扬,不炫耀,却以其柔和的力量,让万物复苏,让世界…

    2024年5月30日
    47.6K1
  • 母爱麦芽糖

    小时候生活艰苦,同村的小朋友和我一样,都没零食吃。但为了让我解馋,每隔上一段时间,母亲就会给我做麦芽糖。麦芽糖吃起来不是特别甜,我却异常高兴和快乐,心里就像喝了蜜。 母亲先将小麦浸泡,待发芽三四厘米长,把麦芽切碎,然后将糯米洗净倒进锅里焖熟…

    2022年5月28日
    1.9K1
  • 作家少年时代的作文

    作家少年时代的作文,对一生的书写是难忘的开端。那些作文,是作家们记得住的。少年是站在世界一侧的观察者,作家文字的列车从作文那一站开始出发。作文表达,距离文学仅一纸之隔。源自少年作文的记忆,具有作家终生品质的生存意味。作家作文里的少年生活饶有…

    2023年1月3日
    1.4K0
  • 经典散文《老爸的果园》

    在老家景阳楼门口的右下方,有两块地是我家的自留地,它就是我老爸的果园。自留地的右边,也就是岐山脚下有一条小小的水坑,正好为老乡们的灌溉和浇水提供了便利。 老爸在老家是有名的“清洁工”,用乡亲们的话说:他扫的地,连地皮都快要被扫掉了一层。为此…

    2024年6月19日
    4720
  •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汝瓷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我妈特别不能理解周杰伦的歌为什么这么火,我跟我妈说,你一旦听清了他的词,你就会爱上他。周杰伦有一首歌《青花瓷》,歌词写的很美,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亦如你初妆里。面最著名的那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大家都会唱吧?。…

    2024年6月20日
    9431
  • 写意水墨画

    我以前画油画,后来转画国画。好友陈永康是岭南派画家,他建议我取法王雪涛大师,王雪涛乃一代花鸟名家,曾师从齐白石多年,他的小写意花鸟画另辟蹊径,闯出自己一番天地。我师法王雪涛,确获益良多。王雪涛有弟子肖朗,肖朗青出于蓝,虽未必胜于蓝,却也写出…

    2022年11月5日
    1.9K0
  • 夏日白鹊山

    白鹊山的夏日,是风与光的交织,是凉爽与宁静的共舞。清风迎面吹来,带走夏日所有的燥热,只留给人们清爽与惬意。 白鹊山居,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山居四周山峦叠嶂、连绵不绝,宛如一条蜿蜒曲折的巨龙盘踞于天地之间;山上树木繁茂、郁郁葱葱,恰似一片…

    2024年7月10日
    476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