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凭栏处:缺位的”风景“

人生凭栏处:缺位的”风景“

“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课堂上,我和学生们一起诵读鲁迅先生的这篇《故乡》。小林同学举手发问:“老师,为什么不能直接写“我的心悲凉起来”?如果是真的悲凉,又何必非要与天气互相配合起来呢?”

我不禁想起,中学时代的自己第一次读这些句子时的感悟——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又黯淡的季节里,作者面对眼前这缺乏活力的衰败荒村,心情不佳是一种必然。当时只觉得这寥寥数语的风景描写,是一种铺垫,让“悲凉”的心境水到渠成。待读大学时,自己也开始了小说创作,研究深入一些,回过头去再看,觉得它最深的精妙之处在于“禁不住”。一个人心情的自然流露,是最真切的表达,眼中有怎样的风景,自然就会有怎样的心境。而这心境,究竟是隐晦地暗示出来,还是真实地流淌出来,实则体现着作家本身的思想和写作哲学。

想到这,我改变了原有的课堂教学计划,决定和同学们讲一讲“风景”。我忽然意识到,对于风景的捕捉和描绘,在日益“快餐化”的生活之中,已经缺位很久了。小林的提问一点也不奇怪,而且充分说明了他是个爱思考和能够发现问题的孩子。

如今的孩子们,阅读纸质书籍的习惯培养起来本就不易,而大量的短视频、网络文学等在商业运作和文艺消费的刺激下,充斥我们的生活。在阅读和观赏的过程中,视觉的刺激、阅读的快感,带来了流量,反过来又刺激文艺创作。于是,粗浅的情节、离奇的故事、短促乃至粗暴的表达,成了畅销书、影视剧、网络文学的标配。打开脸书,就连四大名著都可以被毫无耐心地剪辑成不到10分钟的“普及式”掠影。日子久了,孩子们的中文阅读能力,不但不会有长进,更有可能被误导、被麻木,失去对文本的体悟能力。在一味追求“快”和“奇”的节奏里,对于风景的描写和捕捉,显然变得可有可无,直至缺位和缺失;类似于《故乡》之中,用风景描写去渲染气氛、铺垫情节、暗示心理,就成了最没有用的闲笔。

我告诉孩子们,风景源自眼睛,眼睛则源自心灵。我们不但在阅读之中,要学会通过品味作家们描写风景的文字,去体悟文字背后的思想与情怀,更要在我们自己的写作和人生路上,学会用体察的心态和明亮的双眸,去看世界,不要让“风景”缺位,进而少一些功利、多一些反思,欣赏一路的春华秋实,收获人生的丰富厚重。

声明:本文由作者“童心”原创,在词多多首发,版权归其所有。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s://mobanduoduo.com/meiwen/2471.html

(3)
童心的头像童心优秀作者
上一篇 2022年4月25日 16:16
下一篇 2022年4月26日 11:51

推荐阅读

  • 一物不将来时

    《五灯会元》流行一个故事: 某日严阳尊者来参拜赵州大师,赵州大师是一位有道禅师。 严阳尊者一见到赵州大师便说道︰“一物不将来时如何?” “将”在这里解作“拿”。严阳尊者认为,自己空无一物(不光是手上空空,心灵也是空空的),已达到很高的境界,…

    2024年4月24日
    4690
  • 人生凭阑处,最爱是”长沙“

    生命中3个关于“长沙”的地方,都成了我的最爱。 东涌的长沙泳滩,是儿时最常去的看日落的海边地点。记忆中的第一次是四五岁的年纪,父亲带全家去露营。夕阳西下,海风习习,我在沙滩上静静地聆听海浪的声响,年幼的心像是被某种神秘的力量偷走了。稚嫩的眼…

    2022年4月25日
    1.4K0
  • 菌子的味道

    雨季是一段令多数人烦恼的时光,但对于“为食”的吃货来说,却是一段令人胃口大开的好时光。因为,雨季是多数可口的菌子生长旺盛的时期,因此,在很多吃货口中雨季便被称为菌子季。 素食已久的本呆自然是爱吃菌子的。大多的朋友以为我是因为吃素才爱吃菌子,…

    2022年4月24日
    1.3K0
  • 夹竹桃下的青瓦房

    半山有一棵夹竹桃,夹竹桃下有两排青瓦房,东北角围墙边有一间小厨房,厨房顶上升起袅袅炊烟的时候,就是人间最温馨而美好的时节。 山上有块麦地是我家的。每到麦收时节,我总是禁不住望一望开着红色花朵的夹竹桃,和夹竹桃下的小屋,那里住着学校里最美的女…

    2022年5月10日
    1.7K0
  • 用宁静来引导生活

    和朋友一起聊天的时候,分享到这样一些关于教育的事情:朋友是一名教师,每当学生放完假回来的时候,他总会问学生们,假期里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说,去了游乐场、商场玩或到餐厅吃到好吃的东西。总结来说,学生的假期活动也偏向于享乐,而且…

    2022年7月14日
    1.5K0
  • 散落的时光:岁月中的离别和成长

    春天的寒气与湿气恰到好处地袭进我的居所,很喜欢这种潮湿清冷带着一点点霉气的味道。窗外是朦胧一片,这样的天气与季节,很适合我安静地回忆那些青涩又纯粹的记忆。我在房里走来走去,看似为了舒展身体,其实,在彼时,更像是为了抓住那瞬间倏忽而来、稍纵而…

    2024年4月25日
    5570
  • 我与采茶灯的故事

    与龙岩采茶灯结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正值花季的我,从乡村中学毕业到龙岩求学,说、唱、弹、跳、画是专业必修课。记得1989年初,有一次,舞蹈老师外出学习,学校安排外援黄淑霞老师代课,大家亲切地叫她“阿霞”老师,她教本土“采茶灯”基础舞步、队形…

    2024年7月17日
    6260
  • 因李白的诗书而名留千古的两个人

    历史上有两个人幸运地因李白的诗书而名留千古。 第一个是汪伦,汪伦字文焕,安徽歙州黟县人。唐开元间任泾县令,他是李白好友。汪伦卸任后,由于留恋桃花潭,便举家由黟县迁往泾县,居泾县桃花潭畔。天宝元年(740年)至宝应元年(761年)间,李白曾多…

    2022年4月26日
    1.7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