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喜欢昏暗的光线

爱迪生喜欢昏暗的光线

“爱迪生喜欢昏暗的光线。”在《未来的夏娃》当中,Villiers de l'Isle-Adam说出这句话。我们几乎立刻就看到一位科学家坐在满是霞光的实验室,沙发的一角在远处折射出一个更长更尖的角。爱迪生就坐在这霞光照不到的昏暗之中,感受着明暗交错。

这几乎是一种接近睡眠的状态,昏暗的混沌把光线的主基调都赶走了。光与影在这一刻达到了平衡,它们互相穿插,互相博弈,造成光线微弱的变化。这变化如此细微,难以察觉。于是,它干脆呈现为一种宁静。这宁静是有颜色的,这个颜色叫淡褐色。草地是淡褐色的,周围的楼也是淡褐色,足球场也是。万物还保有基本轮廓,只是有点看不清了。这时昏暗主导了一切,它轻轻遮掉细节,不动声色的在万物相断裂的隙缝当中安身。就像一剂黏合剂,昏暗使事物从一者过渡到另一者,它成了交流的桥梁。

这种隐退的克制效果很迷人,它让昏暗当中的物都浸染上一种叫做谦逊的气质。差一刻都不会有这样的效果。因为再向前一分便太白,向后一分则太黑。在这晦暗与光明交替的时刻,一切都如此稳定,又未有定数,因而便富于诗意。这是海德格尔的诗学,存在,成了可存在,它是它,它是在之中的它。一切都在这被推翻和被肯定的两可之间,成了平等者!爱迪生就在这昏暗里,慢慢走近万物。当他走近一切,他就会发现,草地的底色依然是绿的,楼的材质是水泥,楼很硬,草地很软,足球场有人在踢球。那些被遮蔽掉的细节,成了他视野当中的近前之物。发现就孕育在这一次次的走近当中。

不过我敢断言,好的科学家一定喜欢黄昏的昏暗。只有黄昏的昏暗才拥有那股倔强的劲头儿,在即将隐退的时候,它会留下光的记忆。这记忆随即就会变成一股动力,在黑夜当中闪烁。它会一直等到黎明和正午,让这一点微光被壮大。晨曦的昏暗无法与黄昏的昏暗相比。朝阳虽美,却光芒四射,旁若无人。它急不可待地要唤醒一切,积极的要让一切都大白于天下。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便不再会有什么超出预期的可能性,因为什么都看得到,都是固定之物,这物便是死物。

黄昏的昏暗是反思的昏暗,它的忽明忽暗逐渐迷茫、未知,而这种昏暗在逐渐的不可见当中继续运动,持续向前地没入黑暗。成为黑暗当中的一点光,梦境和欲望都是黄昏里的那束光诱导出来的。这微光甚至比正午阳光更好,它微弱的气质最适合虚弱的一切,并在虚弱之中孕育各种可能性。拥有了可能性,就拥有了未来。

技术崇拜的Villiers de l'Isle-Adam给了一句“爱迪生喜欢昏暗的光线”的断语,他一定早就洞悉了科学的本质。他相信未来是科学启迪的未来,不过这科学却是犹豫的科学,就像黄昏的昏暗,科学拥有连接和对话的气质。这气质在反思中进取。一如美国的科幻电影,总是用科技反思科技。这才是好的科学,属于未来的科学。

而反思,几乎就是科学的一个属性。在时间当中去感知阻碍,在阻碍当中去意识存在问题。这种反思的实践,让Villiers de l'Isle-Adam有了技术崇拜的前提。而我一想到《未来的新娘》当中诞生了“安卓”一词,这个词在此书中又在探讨人性问题,它在当前的大行其道就好像一个预言,让我们走向好的科学。

声明:本文由作者“刘征”原创,在词多多首发,版权归其所有。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s://mobanduoduo.com/meiwen/2467.html

(1)
刘征的头像刘征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2年4月25日 14:18
下一篇 2022年4月25日 16:16

推荐阅读

  • 重读《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首版于1981年问世的《傅雷家书》,是中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孩子傅聪的书信摘编,话题涉及艺术与人生的诸多方面,饱含着为人父母的情感与责任,充满了父母对子女炽烈而深沉的爱与期望,严肃中透出亲…

    2022年7月14日
    2.0K0
  • 一碗人间烟火

    楼下有家叫米线控的快餐店,虽然经常路过,却一直没留步。因为很早就听说过桥米线的故事,以为米线是少不了辣油的,而我有慢性咽炎,即使想吃也无福消受。那日天冷得出奇,想吃点热乎的,就踅了进去,一问也有不辣的汤底,于是就点了一份番茄龙脷鱼米线。内衬…

    2022年5月14日
    1.8K1
  • 躺着读书

    当意识到快要陷入俗世的泥淖时,我决定悬崖勒马。回望彼岸,读书,是唯一适合我的方式。再奢侈一点,便是躺着读书了。 30岁以后,我开始写作,起步晚,但我并不因此而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曾经在张爱玲的文章里读到一句话,意思是说30岁以后的人都是有故…

    2022年4月29日
    2.7K0
  • 米芾的行书

    论书法,普罗大众都知道王羲之,但不一定知道米芾。米芾是宋四大家之一,他年龄略小于苏轼、黄庭坚、蔡襄,成名也稍晚,但其书法之精妙,却在苏、黄、蔡三家之上,为世人所推崇。 宋人“尚意”,真率畅意是基本审美格调,故宋代是行书的天下。米芾痴迷魏晋,…

    2022年4月26日
    1.9K0
  • 古人离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送?

    中国人折柳送别,是中华深厚文化的精髓,乃是对亲人和朋友的最良好的祝福,也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最早的渊源应该是《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而且是名句,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杨柳…

    2022年4月29日
    3.7K0
  • 父亲,让我这样想你

    我的父亲,长得高高瘦瘦,梳着大背头,总是眉眼温和地笑着,几乎不曾见他和人大声吼过,偶尔批评我们,也是细声慢气讲道理。我12岁那年,父亲忽一日骤然离去。这一别,就是永远,留给我的,是那些淡淡的往事里,悠远而绵长的思念。 父亲年轻时学过画,一手…

    2022年11月5日
    1.4K0
  • 爱在椿萱并茂间

    不知不觉地又过了一个母亲节。 疫情还未结束,这个母亲节,女儿依旧不在身边,只在地球的另一端发来电子问候和拥抱,又通过网络为我订购了康乃馨。 作为一个虔诚的吃货,心里对孩子的思念之情与对美食热爱的分量是不相上下的。看到花,先想到在西方被当作母…

    2022年5月12日
    1.9K0
  • 快乐也要适度

    周末和朋友们一起度过,刚开始因为我们太久没见了,所以觉得很开心。但是聚在一起时间长了,连续好几个小时的玩乐,也渐渐地觉得疲惫,甚至看对方也都并不是那么亲切,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 因为我们透支了快乐,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朋友聚会,刚开始因为…

    2022年7月14日
    1.9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