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喜欢昏暗的光线。”在《未来的夏娃》当中,Villiers de l'Isle-Adam说出这句话。我们几乎立刻就看到一位科学家坐在满是霞光的实验室,沙发的一角在远处折射出一个更长更尖的角。爱迪生就坐在这霞光照不到的昏暗之中,感受着明暗交错。
这几乎是一种接近睡眠的状态,昏暗的混沌把光线的主基调都赶走了。光与影在这一刻达到了平衡,它们互相穿插,互相博弈,造成光线微弱的变化。这变化如此细微,难以察觉。于是,它干脆呈现为一种宁静。这宁静是有颜色的,这个颜色叫淡褐色。草地是淡褐色的,周围的楼也是淡褐色,足球场也是。万物还保有基本轮廓,只是有点看不清了。这时昏暗主导了一切,它轻轻遮掉细节,不动声色的在万物相断裂的隙缝当中安身。就像一剂黏合剂,昏暗使事物从一者过渡到另一者,它成了交流的桥梁。
这种隐退的克制效果很迷人,它让昏暗当中的物都浸染上一种叫做谦逊的气质。差一刻都不会有这样的效果。因为再向前一分便太白,向后一分则太黑。在这晦暗与光明交替的时刻,一切都如此稳定,又未有定数,因而便富于诗意。这是海德格尔的诗学,存在,成了可存在,它是它,它是在之中的它。一切都在这被推翻和被肯定的两可之间,成了平等者!爱迪生就在这昏暗里,慢慢走近万物。当他走近一切,他就会发现,草地的底色依然是绿的,楼的材质是水泥,楼很硬,草地很软,足球场有人在踢球。那些被遮蔽掉的细节,成了他视野当中的近前之物。发现就孕育在这一次次的走近当中。
不过我敢断言,好的科学家一定喜欢黄昏的昏暗。只有黄昏的昏暗才拥有那股倔强的劲头儿,在即将隐退的时候,它会留下光的记忆。这记忆随即就会变成一股动力,在黑夜当中闪烁。它会一直等到黎明和正午,让这一点微光被壮大。晨曦的昏暗无法与黄昏的昏暗相比。朝阳虽美,却光芒四射,旁若无人。它急不可待地要唤醒一切,积极的要让一切都大白于天下。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便不再会有什么超出预期的可能性,因为什么都看得到,都是固定之物,这物便是死物。
黄昏的昏暗是反思的昏暗,它的忽明忽暗逐渐迷茫、未知,而这种昏暗在逐渐的不可见当中继续运动,持续向前地没入黑暗。成为黑暗当中的一点光,梦境和欲望都是黄昏里的那束光诱导出来的。这微光甚至比正午阳光更好,它微弱的气质最适合虚弱的一切,并在虚弱之中孕育各种可能性。拥有了可能性,就拥有了未来。
技术崇拜的Villiers de l'Isle-Adam给了一句“爱迪生喜欢昏暗的光线”的断语,他一定早就洞悉了科学的本质。他相信未来是科学启迪的未来,不过这科学却是犹豫的科学,就像黄昏的昏暗,科学拥有连接和对话的气质。这气质在反思中进取。一如美国的科幻电影,总是用科技反思科技。这才是好的科学,属于未来的科学。
而反思,几乎就是科学的一个属性。在时间当中去感知阻碍,在阻碍当中去意识存在问题。这种反思的实践,让Villiers de l'Isle-Adam有了技术崇拜的前提。而我一想到《未来的新娘》当中诞生了“安卓”一词,这个词在此书中又在探讨人性问题,它在当前的大行其道就好像一个预言,让我们走向好的科学。
声明:本文由作者“刘征”原创,在词多多首发,版权归其所有。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s://mobanduoduo.com/meiwen/2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