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的时光:岁月中的离别和成长

散落的时光:岁月中的离别和成长

春天的寒气与湿气恰到好处地袭进我的居所,很喜欢这种潮湿清冷带着一点点霉气的味道。窗外是朦胧一片,这样的天气与季节,很适合我安静地回忆那些青涩又纯粹的记忆。我在房里走来走去,看似为了舒展身体,其实,在彼时,更像是为了抓住那瞬间倏忽而来、稍纵而去的闪念。

电视上,正播放着两个朋友的离别,汽笛声久久地回响着,屏幕画面静止了许多。这个画面,让我想起许多年前,十三四岁时,也是这个季节,也如这样的意境,母亲带我到村前的小火车站送她的一位朋友。我站在母亲的身后,是一个完全不用大人费心的孩子。我已记不起母亲和她朋友如何地依依惜别,还是一如人们常有的客套的热情。但我依然还能记得后来火车发出的一声长长的、沉闷的鸣笛声,那声音在空旷中绵延散去,随着春天那乍暖还寒的微风,凉凉的,倏然进入我的心扉,似乎可以剜割我的心。然后,车慢慢启动,我看着他们和我们挥手告别,再后来,便与我们挥着手隔窗而过,渐然远去,在视野的画面里,画上一个长长的破折号。

这时,我莫名地涌出,没有缘由、无谓地伤感起来。我站在母亲的身后,尴尬极了,不好意思地用袖子抹去泪水。火车又一声的长鸣,凄凉和孤独的感觉抛散在渐行渐远的空中,和那山前的云朵还有摇晃的干草成为浓彩重墨的一笔,似乎饱含着人间的离愁和别绪,让那小小的心无法承载,我莫名有了低落与缠绵的情绪。在后来的岁月里,我一次又一次地经历了同样的离别场面,便认定自己是不适合与人离别的,有意地回避了。慢慢地,我知晓自己是听不得那长长的凄凉的鸣笛声的,那声音沉甸甸的,一如大提琴的低吟,一如古排箫的低婉,让人恍惚,让人沉郁。车子载着人去了,便会觉得心也空了一角,距离把岁月拉远了许多,如梦一般,空茫,散淡。

时光,如攥在手心里的沙子,多少的人世别离,从此的故事便在这离别中成了天涯痕迹,就这样随风飘散。

如今想来,以我当年那未谙人世又脆敏的心,怎能经得那些想像中真实存在的曲折回肠的忧伤呢?在学生时期,毕业告别会上,轻泣声和沉默的泪眼,直抵我的心灵,离愁的情绪压住我的心灵最软的神经,让我喘不过气来,捂着胸口的疼痛,在学校的树阴下流了半天泪。墙外屋的一角,和墙角上的青藤,不远外叶子在黄昏中舞动,还有树上栖居的小鸟……无不都在煽动着我的伤感,我在夏日的分别中和那湿漉漉的牵手里,感受着分离在即、天各一方的怀绪,然后在浓重的暮色里,怅然漫步。

一个青春少女的忧伤,在想像中升华,真挚而迷茫。

踉跄地走过了那不成熟的青春时期。到如今,现实足以让人泰然处之,一如所有成年人,眼泪似乎被岁月磨砺得愈来愈少了。如今与朋友离别,淡淡的几句叮咛,几个眼神,几个动作,便足以表明心迹,几句轻描淡写的言笑,随意挥洒在空中。然后听那沉郁的汽笛声在头上的空中响起,再回响,对着那渐行渐远的声音,摊开手心,报以微笑,不轻易伤感,不轻意忧伤,让离愁在时光中表达成默然,在莫长的距离中写下牵挂与祝福。把这一生的情意收藏于岁月书页的褶皱中,让其愈来愈厚实、愈来愈舒展、愈来愈云淡风清。

一直以来,我曾投合于一种类似于多愁善感、伤旧惜古的情境之中,这曾是我性格上的缺陷与伤痕。随着岁月流逝,在我走过青春,愈来愈深地走向中年的时候,许多的偏爱便会在岁月的沉淀里不经意地转向,转向另一种自然而从容的生命形态。我自身与生俱来的郁郁寡欢的性格,在无形中被一点点地覆盖,那不是消逝殒灭,而是被一种生命中所沉积下来的成熟的人生姿态融化成一体。我想,在这些散落的时光里只有厚实豁达的心灵,才能滋养从容闲适的情怀。(文/刘丽芬)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3)
伍呆呆的头像伍呆呆优秀作者
上一篇 2024年4月24日 17:13
下一篇 2024年4月26日 14:31

推荐阅读

  • 把苦难当作财富

    也许很多读者朋友一看到这个题目,就会想到:苦难,怎么可以当成财富呢?苦难是人人都想避免的,又怎么能够把它当成珍藏的财富? 朋友们,或许我们可以回顾曾经走过的路。生命中最让我们怀念,最印象深刻,同时也最有所启迪的,往往不是那些快乐得意的时候,…

    2022年4月17日
    1.4K0
  • 《红楼梦》贾府生活奢华的背后是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

    通过小说来认知社会的一部神作就是《红楼梦》。《红楼梦》它就是一部典型的描绘当时的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作品,从这个贾府的兴衰来看当时封建社会的兴亡史。当时在这个贾府一墙之隔,贾府之外的百姓是已经穷困到连草根都吃没了。但是贾府里面就好像是另外的一…

    2024年6月21日
    5620
  • 苏永安的书法观

    苏永安先生人称苏公子,如果他仅仅是成功的商人,我不会称他苏公子,之所以认同他这称谓,是因为他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苏公子不是书法家,工作之余,只醉心于音乐,但与他谈论书法,竟发现他对书法的认识有独到之处。 苏公子认为︰传统中国书法无非是篆、隶…

    2022年7月14日
    1.8K0
  • 快乐也要适度

    周末和朋友们一起度过,刚开始因为我们太久没见了,所以觉得很开心。但是聚在一起时间长了,连续好几个小时的玩乐,也渐渐地觉得疲惫,甚至看对方也都并不是那么亲切,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 因为我们透支了快乐,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朋友聚会,刚开始因为…

    2022年7月14日
    1.7K0
  • 作家少年时代的作文

    作家少年时代的作文,对一生的书写是难忘的开端。那些作文,是作家们记得住的。少年是站在世界一侧的观察者,作家文字的列车从作文那一站开始出发。作文表达,距离文学仅一纸之隔。源自少年作文的记忆,具有作家终生品质的生存意味。作家作文里的少年生活饶有…

    2023年1月3日
    1.3K0
  • 在逆境中寻找生命的乐趣

    今天谈这个话题,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课题,可以说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人生走的多少路都会化成坦途。这是在一次阅读中感悟到的,心灵受到了触动:在逆境中寻找生命的乐趣,是一种多么高贵的品格,也是多么值得我们去追求的境界。 其实,我们都是普通…

    2022年4月17日
    1.5K2
  • 一物不将来时

    《五灯会元》流行一个故事: 某日严阳尊者来参拜赵州大师,赵州大师是一位有道禅师。 严阳尊者一见到赵州大师便说道︰“一物不将来时如何?” “将”在这里解作“拿”。严阳尊者认为,自己空无一物(不光是手上空空,心灵也是空空的),已达到很高的境界,…

    2024年4月24日
    4690
  • 巴达捷夫斯卡的原野《少女的祈祷》 (随笔)

    1856年6月的一个午后,22岁的巴达捷夫斯卡在泛黄的信笺上完成了又一曲钢琴小品。那高高低低的音符,在五线谱上跳动,像是她对生命的无尽倾诉。对这支乐曲,巴达捷夫斯卡并没有过分偏爱,同之前创作的20多首钢琴小品一样,都成了她流淌在琴键上的心事…

    2024年6月19日
    536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