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烘笼儿

外婆的烘笼儿(取暖火笼)

天寒地冻,银包也冻到缩水,人亦变得“孤寒”起来。

年底盘点,与家人聊起水电杂费,忽地想起去年此时,好像也是如此地冷,平日家里每月电费只用一二百元钱,最冷的一个月,供电公司发来的电费单竟然高达一千多元。原因无它,南方人怕冷,遇到低温天气,连流行的笑话都哆哆嗦嗦地变成“冷到恨不得躲进冰箱里去暖和一下。”

之前冷到让人“恨不得躲到冰箱里去暖和一下”的气温大约是五六度,而今年冬天,腊月还未到,温度已降至三四度。当然,躲进冰箱取暖只是一句逗人一乐的笑话,如今电子科技发达,南方人家里的取暖设备还是很齐全的。

家人研究我电费高的来由,一是我在客厅兼书房写字时,油汀取暖器和旋转暖风机左一台又一台地开着;二是晚上睡觉不仅要用电热毡把被窝烤热,还要开了空调的暖风,一直吹到天亮;三是无论白天还是夜里,上洗手间必须要开风暖;就连从屋里到屋外的短暂移动也要抱着保温的热水袋……除了热水袋的温度免费,用起其它取暖设备来,电费自然“噌噌”地直线上升。

如此,便想起小时候在四川乡下,冬天里外婆从不离手的取暖“神器”。

外婆的“神器”在乡下唤作“烘笼”,当地土语也叫“烘笼儿”。“烘笼儿”是我听过的硬邦邦的当地土语里少有的带一丝温暖的娇嗲意味的词,虽然烘笼儿本身的长相并不娇嗲,大多是笨拙的,土里土气的,用久了还灰头土脸的。初初看到它时不觉它是“神器”,而只是感到“神奇”。

外婆的烘笼儿是外公在自家后院砍的竹子编的。外婆生得小巧,外公给外婆编的烘笼儿亦小巧玲珑,精致的手提竹篮里放一只小小的陶罐,还配了一只大小相当的陶碗做盖子。那时乡下做饭都是在土灶里烧柴火,饭做好,用火钳将灶里烧过的木炭夹出来,放进烘笼儿的陶罐里,再盖上一层热乎乎的柴火灰保温,挽在手里烤着,可以暖几个小时。夜里把烘笼儿带上床,盖了盖子放进被窝,与如今的电热毡相差无几。

我是外婆最疼惜的孙女,因此也沾了外婆的烘笼儿不少光。

外婆常常在烤火的时候把柑橘放在烘笼儿边上,把花生、番薯埋在炭火里,于是整个冬天,我都能不时地吃到香喷喷热乎乎的柑橘、花生和滚烫的番薯。有时候洗了的小手绢来不及晾干,外婆也拿到她的烘笼儿上面去烤,炭火烤过的小手绢味道就变得复杂起来了,碳香、柑橘香、花生香、番薯香……各式香气混在一起,便充满了浓浓的烟火味,和外婆温暖的爱。

后来大了,把小时候零零碎碎读过的《水浒传》读全了,才发现外婆的烘笼儿在元末明初就已存在于世了。施耐庵写时迁去徐宁家偷窥,时迁在后院瞧见丫鬟梅香替徐宁烤衣服,提到了这个近千年后人们还在使用的“神器”:“……另用一个小黄帕儿,包着一条双獭尾荔枝金带,也放在包袱内,把来安在烘笼上。”

当取暖电器愈来愈普及,烘笼儿也离我们愈来愈远了,与其它旧物一样,在某一天终会成为冰冷的历史文物。只有那些与之相关的回忆,会带着一丝温暖,永远留存在我们心底。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4)
伍呆呆的头像伍呆呆优秀作者
上一篇 2023年1月3日 17:03
下一篇 2023年1月3日 18:19

推荐阅读

  • 人生自当逍遥游

    在书上看到这句话,人生自当逍遥游,这是一种多么乐观、多么坦然的人生态度。 我们总是期望着能过得轻松自在,虽然心里是这么想,但在实际生活中又会患得患失,会顾这顾那;真的想要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还是会受到各种因素的牵绊,这又怎么能算得上坦然?…

    2022年11月4日
    1.5K0
  • 与时俱进的乡村,承载更为美丽的乡愁

    时光如同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村庄就坐落在时光之河的两岸,一侧是昔日的村庄,另一侧是洋溢着城镇气息的村庄。 十年前的乡村早晨充满了古老的诗意。仔细听,空旷的自然有细微的声响。露珠从叶片上滑落,小鸟在天空扇动翅膀,河流冲刷石头,微风掠过树梢,乡…

    2023年2月16日
    1.3K0
  • 民国第一设计师“鲁迅先生”设计北大校徽背后的寓意

    这个是谁?鲁迅是不是知道这谁画的吗?是他自己画的。我们知道鲁迅是什么?文学家、思想家、美食家、什么家、革命家,对不对?各种家。但是你们知道吗?鲁迅绝对是民国第一设计家。 鲁迅的这个猫头鹰,你们仔细看它里面两个那个猫头鹰的眼睛是一个男的和一个…

    2024年6月17日
    3520
  • 自信,但不是野心勃勃

    认识一位朋友,他的儿子相当优秀,从小就好像是学霸的存在,思维活跃,又有才能。从小学到大学都是非常顺利的,这正是我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到了大学,当然不用说了,各方面表现都非常突出,老师都很器重他,觉得他将来肯定会成就一番事业。到了毕业就业的时…

    2022年8月2日
    1.4K0
  • 生活点滴:我家的缝纫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加上收音机,称之为“三转一响”,农村家庭要得到其中的一件也非常不容易。拥有“三转一响”的婚嫁,那是豪嫁,并不亚于现在的“有车有房”。若是谁家有其中一件,那绝对是极有面子和值得炫耀的,它是身价的象征。 …

    2023年3月6日
    1.1K0
  • 苏东坡鲜为人知的情事,天不老,情不绝

    苏东坡他有一个堂妹,这个堂妹叫小二娘,不仅是他的堂妹,还是苏东坡的初恋情人。民间一直流传着苏东坡有一个妹妹叫苏小妹,嫁给了苏东坡的学生秦观。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写的“三言二拍”里,就有一篇关于苏小妹的故事,苏小妹“三难新郎”。“三言二拍”的三…

    2024年6月25日
    4590
  • 浮生得趣花草间

    难过的炎炎夏日,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其实也没有那么难过,一本沈复的《浮生六记》在手,便得了一夏的清凉与幽静。 《浮生六记》里,最得趣的一篇是《闲情记趣》。沈复在《闲情记趣》中,初时写自己的“喜虫”,“贪此生涯,卵为蚯蚓所哈,肿不能便,捉鸭开口…

    2022年4月24日
    1.4K0
  • 一切终将归于大地

    叉叉走了。那只耳聋、眼花、哮喘,又有严重心脏病的14岁老狗叉叉,在燕婷托我照顾它的第十天,在一阵剧烈的喘息之后终于离开了。叉叉走的时候,安静地趴在我给它新换的地毯上,脑袋枕着自己的前爪,长长的耳朵把脸盖住,像它小时候熟睡的样子。 我冷静地把…

    2022年11月5日
    1.3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