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读书

梅冬:躺着读书

当意识到快要陷入俗世的泥淖时,我决定悬崖勒马。回望彼岸,读书,是唯一适合我的方式。再奢侈一点,便是躺着读书了。

30岁以后,我开始写作,起步晚,但我并不因此而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曾经在张爱玲的文章里读到一句话,意思是说30岁以后的人都是有故事的,都可能成为作家。30岁以后的我没有时间来斟酌选择。开启写作模式的第2年,我的散文《茶馆里的女人》发表在《教育导报》上,于我,这是莫大的鼓舞,从此坚持下来。我没有别的长处,唯一的长处是专一,这是好听的说法,往俗里说,就是死心眼。决定写作,就坚持写作;决心练习书法,就坚持每天一练。虽然进步得像蜗牛爬行,但肯定爬比不爬要好。我相信,走人生的路跟蜗牛爬行是一回事,就应该慢得从容。

《今文观止》,可以算做我写作的启蒙书籍。30岁以后,读书的状态是贪婪的,课间10分钟、教师会会场……我都能读得熠熠生辉。但最是读得如醉如痴的,是晚上睡前,靠在床头,身体懒懒地半靠半躺着,思维在字里行间自由游走。背包里一本书、一支笔、一个本是我随身的标配,即使晚上也不离身,每有感触,便在本子上记下几行文字。那是一个有故事的30多岁女人的惬意时光。

躺着看书的好处是,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冬天盖着棉被自然是不冷的;夏天,心静着,自然是不热的。于是更多的书籍成了枕边书。枕边,有几本书躺着,就像枕边随时有个最亲的人。什么时候躺下都不觉得寂寞。躺,是半躺。靠床头的书桌上也摞着常读的书。半躺,上肢活动自由,且手到擒来。书在手臂的距离内,取舍起来得心应手,实在有许多好处。

躺着读书至犯困时,将书往旁边一拨,躺平即可睡着。睡着后,还可以在文字里徜徉,或迷迷瞪瞪,或神思杳渺,似睡非睡之间,接着就有飞天列仙之梦境。最想读又最怕读的是《红楼梦》,我也说不清读了多少回,因为没有计数,再说,谁能读书多少遍还留心计数呢?尤其是绣像本那套,读的时候在上面做了些笔记,连某个情节大概在什么位置都记得差不离。无论从哪一页哪一段读起,我都立刻能读进去,常常因为写文章时查阅该书而转为读书,制造了好几篇半截子散文。但我痴迷这种感觉,每每夜读《红楼梦》,是夜,定是一直在大观园里“梦游”,早上起来,还意犹未尽。

读到兴起,而忘记了时间,是有的,但并无大碍。夜里读书,半靠在床头,不知不觉睡着了,早起,书还在手里,或是滑落在床脚边,心里都是美滋滋的味道。

今年搬了新家,特意定制了床头带书架的木床,为的是可以继续半躺着读书的习惯,挪居新床不足一个月,就搬了好些书列在床头,闲事都退居到窗外以后,我在书堆里无法无天,看上谁就“娶”谁,完全是我的江山我的美人的奢侈感。最近读《诗词格律》,兴之所至,就拟填一首,在狭小的空间里自鸣得意;也读许葭村的《秋水轩尺牍》,喜欢他穷文人文字的酸气和才气,尤其是他“春鸿绝影,芳讯稀通”一句,一读就使人爱慕,那种来自文字所传递的情感上的美感,我再未发现有胜于此的;《向玉田县李借银》一文,初读时觉得许葭村借钱都借得雅气,再读就读到雅文下读书人的悲凉。

要动笔,还是有个桌子更好,于是想起北方的炕桌,网购一桌,置于床里靠墙那边。晚上睡前读书,端至身前,正襟危坐,伏于桌上,速速记上几个句子,然后向后一靠,将书立起,继续躺读模式。如此这般,我愈发爱上了这种安逸的读书方式。不亲身体验是不知其中之妙味的。

我以为此乃本人之恶习,一了解,今人有之,古人亦有之。欧阳修都有此“恶习”,他说:“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可见,这是一代又一代读书人亲身体验得出的经验。但是躺着读书,想读史就读史、想读小说就读小说,倒不必分得如此细碎。前两夜,我想读《世界史》,照样躺着读、照样读得活色生香。

今人陈村的观点,与我的极度脗合,他说:“站着做人,躺着读书,读书的最佳姿势不是在课桌前,而是枕上。凡读书人都知此诀窍。……何况读书也是一类占有,当然以躺卧为首选姿势。能有资格躺在自己身边的,不能不是密友。自己能不拘礼仪躺着相会的,也是密友。无拘无束的,平平等等的,心心相印的。推想开去,放在床头而不嫌的,必是人们心爱的对象。”在读书人的心中,能躺在身边的那些书们,在我看来,已不能称之为物件,它们带着阅读者的体温与秉性,应该升格为“友”。林和靖有“梅妻鹤子”,我有“书友”,这才相宜。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今人周国平说,自己3日不读书,就会觉得自惭形秽,羞于对人说话,觉得没脸见人。有几日不曾读书,我与文友海尘说,我已不敢照镜子。海尘说,每天读几行也是好的。于是,我继续睡前躺着读书。好书,会柔和而有力地驱逐俗世之烦恼,给人以真情真诚真意,心情自然就会愉悦,会心或莞尔自然会在脸上炫耀的。

躺着读书是一种慵懒的姿态,无关风月。躺平的是劳顿的身躯,升华的,我想一定是精神的高度。

声明:本文由作者“梅冬”原创,在词多多首发,版权归其所有。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s://mobanduoduo.com/meiwen/2758.html

(4)
梅冬的头像梅冬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2年4月29日 14:12
下一篇 2022年4月29日 14:40

推荐阅读

  • 话说打油诗

    一个有趣的现象:可能是Yi情居家导致无聊有闲,小狸的微信朋友圈里,最近有好几个人开始“写起诗来”。而且是古诗多于新诗,短短的,颇整齐,但认真看看,就会发现严肃的“古诗”外衣下,基本都是“段子”的内核,用一个专业的词汇叫:“打油诗”。 打油诗…

    2022年5月30日
    1.7K0
  • 古人离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送?

    中国人折柳送别,是中华深厚文化的精髓,乃是对亲人和朋友的最良好的祝福,也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最早的渊源应该是《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而且是名句,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杨柳…

    2022年4月29日
    3.5K0
  • 人生自当逍遥游

    在书上看到这句话,人生自当逍遥游,这是一种多么乐观、多么坦然的人生态度。 我们总是期望着能过得轻松自在,虽然心里是这么想,但在实际生活中又会患得患失,会顾这顾那;真的想要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还是会受到各种因素的牵绊,这又怎么能算得上坦然?…

    2022年11月4日
    1.6K0
  • 自信,但不是野心勃勃

    认识一位朋友,他的儿子相当优秀,从小就好像是学霸的存在,思维活跃,又有才能。从小学到大学都是非常顺利的,这正是我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到了大学,当然不用说了,各方面表现都非常突出,老师都很器重他,觉得他将来肯定会成就一番事业。到了毕业就业的时…

    2022年8月2日
    1.5K0
  • 花的易感与心动

    花如其人,人更胜花。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等等花卉,既是人的易感本体,更是心动寄托。青年时读《聊斋志异》,对其中牡丹花仙的《葛巾》篇章记忆犹新。故事中的葛巾自称曹国夫人之女,带有一种奇异的牡丹花味:“女郎近曳之,忽闻异香竟体”、“纤腰盈掬,…

    2022年5月10日
    1.6K0
  • 有那么一段时光(散文)

    岁月日复一日地把时光带走,进入冬天。寒冷无着的早晨,微信上,一个朋友和我说,想念老家了,翻开手机显示的日期,在外飘泊已经有3年,是应该回去看看了。许是为了寻找一份喜欢的工作,她远离家乡、父母,到那么远的一个城市工作,并且待了那么久。 她让我…

    2024年6月19日
    4310
  • 写意水墨画

    我以前画油画,后来转画国画。好友陈永康是岭南派画家,他建议我取法王雪涛大师,王雪涛乃一代花鸟名家,曾师从齐白石多年,他的小写意花鸟画另辟蹊径,闯出自己一番天地。我师法王雪涛,确获益良多。王雪涛有弟子肖朗,肖朗青出于蓝,虽未必胜于蓝,却也写出…

    2022年11月5日
    1.9K0
  • 担担面的奇功

    人同人之间的缘分真是很奇妙,很意想不到!小时候住大磡村飞机库,再往前另外有小村叫上元岭、下元岭。先父在上元岭的大观片场工作,下元岭侧是小村的市集,那里有街市摊档,有不少小店铺、小士多,还有印象很深刻吃担担面的地方叫“咏藜园”。我也不知为何几…

    2022年4月17日
    1.4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