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格竹子”,真正的聪明只肯下笨功夫

王楚涵博士评王阳明“格竹子”真正的聪明只肯下笨功夫

明代大儒心学大师王阳明被我们称之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圣人”,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堪称传奇。但是他并不是一生出来就是一个圣人的,他小时候也干过傻事,“格竹子”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个。

先解释一下这个“格竹子”的“格”是什么意思?格就是儒家中“格物”的“格”,说的是通过研究一个东西的物理和悟性来探究它背后这样的一个规律和真理。王阳明他是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爷爷王伦是一个名士,他的父亲王华很厉害,是一个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相当于一个正部级。王阳明他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接受了非常正统的儒家教育。而“格物”正好又是儒家的一种修行功夫,比如说在《大学》里面就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一些观点。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你要想成为圣人,要想治国平天下,都得先从“格物”开始。

在当时儒学界有一位大咖叫朱熹,朱熹在那个时候火到什么程度呢?朱熹的学说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最权威的一个儒家经典。所有去参加会试都要以朱熹的学说来当成最权威的解答,以及最终的标准答案。

年轻时候的王阳明,也是非常的信奉朱熹的学说的,他把朱熹的书全部通读了一遍。有一天王阳明在家里就闲的没事儿干,他突然就想起他看过的书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天下万事万物都蕴含着天道至理,只有“格物”才能明白其中的缘由。

其实王阳明的心里一直有一个疙瘩,就是他看了这么多书,翻了这么多经典,他也知道“格物”才能“致知”,就像朱熹说的,要格物致知。他知道格物致知非常的重要,也知道只有格物才能最后成为圣人。但是格物到底怎么格呢?它的具体的操作方法从来没有人讲过,连朱熹也没有讲过。就像你们现在这么一脸迷茫的看着我一样。没关系,这个难不倒王阳明,王阳明就决定他自己来做实验,自己去找寻格物格的方法。

王阳明为什么偏偏选了竹子来“格”呢?这就要聊到王阳明的爷爷,刚刚我们说的王伦。王伦是一个名士名士,他特别喜欢竹子。竹子是中国“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象征着是高雅。他爷爷就把家里的院子内外都种满了竹子,并且号称“竹轩翁”。苏轼也在这个诗里面曾经提到过,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那么家里到处都是竹子,自然而然的王阳明就选择从竹子开始“格”。他就找来了一个姓钱的朋友,两人一起就端坐在自己家的竹子面前,就开始目不转睛的盯着竹子看。一开始他们俩都是非常精神抖擞,信心满满的就盯着这竹子看,一直看了三天三夜。结果那个朋友撑不住了,我不“格”了,再“格”没命了就放弃了。王阳明特别狠,他很有毅力,一直盯着那个竹子看了七天七夜,最后实在是撑不住,轰的一声晕倒在地。通过这一次“格竹子”实验,我们可想而知,王阳明并没有什么顿悟,更没有找到什么天道之理,他唯一的收获就是让自己累晕了。

有人说,王阳明通过“格竹子”实验,对朱熹的学说产生了怀疑,结果最后发展了自己的“心学”。其实我们不能简单的用成或者是败去评价它。这一次“格竹子实验,可以把它看成是王阳明在追求真理当中的一个过程,一个实践和体悟。他在这个“格竹子”当中,他是怎么做的呢?他是把竹子看成是一个生命体,然后去追求自己内心和这个竹子的同频共振,从而去体悟儒家所倡导的这种“心物一元,万物一体”的这样的一个境界。

而王阳明自己晚年怎么去评价他少年时做的这个傻事儿呢?他经常跟他的弟子讲,说你们在天天讲实修,但是你们谁又有像我当年“格竹子”那样,愿意对一件事情去下笨功夫,去下狠功夫呢?很多人说王阳明是千古圣人,但是我们从这件小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其实所谓的千古圣人,他并不是天生就是圣人的,更不是这种高不可攀,他也会做傻事儿,他也会失败。我们要想成圣,第一是有想法,第二是有耐心,第三是有行动。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王阳明能够在儒学上有所突破,并且光大“心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王阳明并不是有多聪明,而是他愿意去下笨功夫。他也不是说运气有多好,而是他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去付诸行动。虽然王阳明“格竹子”失败了,但是他离“知行合一”更近了。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2)
何楚涵博士的头像何楚涵博士优秀作者
上一篇 2024年7月24日 09:13
下一篇 2024年7月24日 09:25

推荐阅读

  • 我与采茶灯的故事

    与龙岩采茶灯结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正值花季的我,从乡村中学毕业到龙岩求学,说、唱、弹、跳、画是专业必修课。记得1989年初,有一次,舞蹈老师外出学习,学校安排外援黄淑霞老师代课,大家亲切地叫她“阿霞”老师,她教本土“采茶灯”基础舞步、队形…

    2024年7月17日
    5130
  • 有那么一段时光(散文)

    岁月日复一日地把时光带走,进入冬天。寒冷无着的早晨,微信上,一个朋友和我说,想念老家了,翻开手机显示的日期,在外飘泊已经有3年,是应该回去看看了。许是为了寻找一份喜欢的工作,她远离家乡、父母,到那么远的一个城市工作,并且待了那么久。 她让我…

    2024年6月19日
    3230
  • 脱俗

    字有百病,唯俗难医。 林散之说︰“俗字说不出来,只有你自己理会才行。”我觉得字俗其一是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其二是矫揉造作,奇形怪状,甚至以丑为美。 书法作品要有个性,即个人的风格。一种字体再好,若人人跟风,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就会显得俗…

    2022年5月24日
    1.7K0
  • 爱在烟尘里——《隐入尘烟》影评和观后感

    我自小睡觉不大老实,夜里翻身频繁,总是一不小心就掉下床去。 所幸小时候家里的老式大床和学校宿舍的小床在床边上都有矮矮的护栏,因此掉下床的机会并不多。如今年纪大了,还是偶尔会掉床。前些天不小心又掉了一次,这一次却让我想起了才看过的电影《隐入尘…

    2022年11月5日
    1.4K0
  • 与时俱进的乡村,承载更为美丽的乡愁

    时光如同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村庄就坐落在时光之河的两岸,一侧是昔日的村庄,另一侧是洋溢着城镇气息的村庄。 十年前的乡村早晨充满了古老的诗意。仔细听,空旷的自然有细微的声响。露珠从叶片上滑落,小鸟在天空扇动翅膀,河流冲刷石头,微风掠过树梢,乡…

    2023年2月16日
    1.3K0
  • 红彤彤的柿子

    故乡是一个小山村,勤劳的村民在山坡上种植了许多果树,其中有一种是柿子。柿子一般分为两大类:“甜柿”与“涩柿”。“甜柿”不需脱涩即可食,涩柿可再依据口感,分为软柿(红柿)和硬柿(脆柿、水柿)。柿子的品种不同,营养价值也略有差异,甜柿维生素C丰…

    2022年5月23日
    1.8K1
  • 苏东坡鲜为人知的情事,天不老,情不绝

    苏东坡他有一个堂妹,这个堂妹叫小二娘,不仅是他的堂妹,还是苏东坡的初恋情人。民间一直流传着苏东坡有一个妹妹叫苏小妹,嫁给了苏东坡的学生秦观。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写的“三言二拍”里,就有一篇关于苏小妹的故事,苏小妹“三难新郎”。“三言二拍”的三…

    2024年6月25日
    4590
  • 散落的时光:岁月中的离别和成长

    春天的寒气与湿气恰到好处地袭进我的居所,很喜欢这种潮湿清冷带着一点点霉气的味道。窗外是朦胧一片,这样的天气与季节,很适合我安静地回忆那些青涩又纯粹的记忆。我在房里走来走去,看似为了舒展身体,其实,在彼时,更像是为了抓住那瞬间倏忽而来、稍纵而…

    2024年4月25日
    49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