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格竹子”,真正的聪明只肯下笨功夫

王楚涵博士评王阳明“格竹子”真正的聪明只肯下笨功夫

明代大儒心学大师王阳明被我们称之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圣人”,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堪称传奇。但是他并不是一生出来就是一个圣人的,他小时候也干过傻事,“格竹子”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个。

先解释一下这个“格竹子”的“格”是什么意思?格就是儒家中“格物”的“格”,说的是通过研究一个东西的物理和悟性来探究它背后这样的一个规律和真理。王阳明他是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爷爷王伦是一个名士,他的父亲王华很厉害,是一个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相当于一个正部级。王阳明他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接受了非常正统的儒家教育。而“格物”正好又是儒家的一种修行功夫,比如说在《大学》里面就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一些观点。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你要想成为圣人,要想治国平天下,都得先从“格物”开始。

在当时儒学界有一位大咖叫朱熹,朱熹在那个时候火到什么程度呢?朱熹的学说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最权威的一个儒家经典。所有去参加会试都要以朱熹的学说来当成最权威的解答,以及最终的标准答案。

年轻时候的王阳明,也是非常的信奉朱熹的学说的,他把朱熹的书全部通读了一遍。有一天王阳明在家里就闲的没事儿干,他突然就想起他看过的书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天下万事万物都蕴含着天道至理,只有“格物”才能明白其中的缘由。

其实王阳明的心里一直有一个疙瘩,就是他看了这么多书,翻了这么多经典,他也知道“格物”才能“致知”,就像朱熹说的,要格物致知。他知道格物致知非常的重要,也知道只有格物才能最后成为圣人。但是格物到底怎么格呢?它的具体的操作方法从来没有人讲过,连朱熹也没有讲过。就像你们现在这么一脸迷茫的看着我一样。没关系,这个难不倒王阳明,王阳明就决定他自己来做实验,自己去找寻格物格的方法。

王阳明为什么偏偏选了竹子来“格”呢?这就要聊到王阳明的爷爷,刚刚我们说的王伦。王伦是一个名士名士,他特别喜欢竹子。竹子是中国“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象征着是高雅。他爷爷就把家里的院子内外都种满了竹子,并且号称“竹轩翁”。苏轼也在这个诗里面曾经提到过,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那么家里到处都是竹子,自然而然的王阳明就选择从竹子开始“格”。他就找来了一个姓钱的朋友,两人一起就端坐在自己家的竹子面前,就开始目不转睛的盯着竹子看。一开始他们俩都是非常精神抖擞,信心满满的就盯着这竹子看,一直看了三天三夜。结果那个朋友撑不住了,我不“格”了,再“格”没命了就放弃了。王阳明特别狠,他很有毅力,一直盯着那个竹子看了七天七夜,最后实在是撑不住,轰的一声晕倒在地。通过这一次“格竹子”实验,我们可想而知,王阳明并没有什么顿悟,更没有找到什么天道之理,他唯一的收获就是让自己累晕了。

有人说,王阳明通过“格竹子”实验,对朱熹的学说产生了怀疑,结果最后发展了自己的“心学”。其实我们不能简单的用成或者是败去评价它。这一次“格竹子实验,可以把它看成是王阳明在追求真理当中的一个过程,一个实践和体悟。他在这个“格竹子”当中,他是怎么做的呢?他是把竹子看成是一个生命体,然后去追求自己内心和这个竹子的同频共振,从而去体悟儒家所倡导的这种“心物一元,万物一体”的这样的一个境界。

而王阳明自己晚年怎么去评价他少年时做的这个傻事儿呢?他经常跟他的弟子讲,说你们在天天讲实修,但是你们谁又有像我当年“格竹子”那样,愿意对一件事情去下笨功夫,去下狠功夫呢?很多人说王阳明是千古圣人,但是我们从这件小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其实所谓的千古圣人,他并不是天生就是圣人的,更不是这种高不可攀,他也会做傻事儿,他也会失败。我们要想成圣,第一是有想法,第二是有耐心,第三是有行动。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王阳明能够在儒学上有所突破,并且光大“心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王阳明并不是有多聪明,而是他愿意去下笨功夫。他也不是说运气有多好,而是他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去付诸行动。虽然王阳明“格竹子”失败了,但是他离“知行合一”更近了。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2)
何楚涵博士的头像何楚涵博士优秀作者
上一篇 2024年7月24日 09:13
下一篇 2024年7月24日 09:25

推荐阅读

  • 一物不将来时

    《五灯会元》流行一个故事: 某日严阳尊者来参拜赵州大师,赵州大师是一位有道禅师。 严阳尊者一见到赵州大师便说道︰“一物不将来时如何?” “将”在这里解作“拿”。严阳尊者认为,自己空无一物(不光是手上空空,心灵也是空空的),已达到很高的境界,…

    2024年4月24日
    4970
  • 盛开的凤仙花

    很久以后,才知道指甲花就是凤仙花。 从小喜欢花,可能与住在老家后面的马来人有很大关系,他们在院子里种了好多品种各异的鲜花。马来人是超级爱花的民族,至今犹坚持住在残旧的木屋而不愿迁移到政府为他们所建的整齐有序的高楼组屋。为了种花植树宁愿贴近土…

    2024年7月10日
    8020
  • 有那么一段时光(散文)

    岁月日复一日地把时光带走,进入冬天。寒冷无着的早晨,微信上,一个朋友和我说,想念老家了,翻开手机显示的日期,在外飘泊已经有3年,是应该回去看看了。许是为了寻找一份喜欢的工作,她远离家乡、父母,到那么远的一个城市工作,并且待了那么久。 她让我…

    2024年6月19日
    4480
  •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汝瓷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我妈特别不能理解周杰伦的歌为什么这么火,我跟我妈说,你一旦听清了他的词,你就会爱上他。周杰伦有一首歌《青花瓷》,歌词写的很美,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亦如你初妆里。面最著名的那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大家都会唱吧?。…

    2024年6月20日
    1.0K1
  • 写意水墨画

    我以前画油画,后来转画国画。好友陈永康是岭南派画家,他建议我取法王雪涛大师,王雪涛乃一代花鸟名家,曾师从齐白石多年,他的小写意花鸟画另辟蹊径,闯出自己一番天地。我师法王雪涛,确获益良多。王雪涛有弟子肖朗,肖朗青出于蓝,虽未必胜于蓝,却也写出…

    2022年11月5日
    1.9K0
  • 在逆境中寻找生命的乐趣

    今天谈这个话题,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课题,可以说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人生走的多少路都会化成坦途。这是在一次阅读中感悟到的,心灵受到了触动:在逆境中寻找生命的乐趣,是一种多么高贵的品格,也是多么值得我们去追求的境界。 其实,我们都是普通…

    2022年4月17日
    1.6K2
  • 汤显祖《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为谁辛苦为谁甜

    自古以来唯有情关最难过,也最动人。王菲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歌手,因为她的声音太独特了,她的那个声线特别有辨识度,就是老天提着高压锅喂饭的那种。她前几年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歌《致青春》,这首歌的作词人叫窦鹏,他有一个堂哥叫窦唯,关系很微妙啊。 “…

    2024年6月22日
    1.6K0
  • 为什么写词要比写诗难?

    今天我们谈谈词的写法,你只需要记住一件事:词原本是附属于音乐的,所以别名叫倚声,写法叫填词,因为是给现成的旋律配新的歌词,所以填词对音律的要求比近体诗还要苛刻。 (1)倚声与填词 昨天留下的问题是:这么多人都来写词,谁来谱曲呢?刚刚写完的词…

    2023年2月6日
    2.2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