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学期快结束的那段时间,都会有学生问:“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词?现代汉语的表达不是更好吗?”有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佳,发邮件大吐苦水:“我们用了那么多时间、精力,把课本上的古诗词背得滚瓜烂熟,为什么考卷的题目,又常常不在这背诵的范围里?那我们的学习和记忆,到底为何?”
我也曾困惑。从学生时代的一路苦读,到如今在讲台上教书育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几乎都与古诗词相伴。每到暮春时节,我总会想到《论语》所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幼年时的“欲穷千里目”,少年时的“长河落日圆”,青春时的“散发弄扁舟”,再到中年时的“寂寞沙洲冷”,从无忧无虑的单纯欣赏,到整日面对柴米油盐、人心不古的唏嘘慨叹,诗歌究竟带给我怎样的意义和力量?以至于让我每一次站到讲台上带领学生徜徉于中华传统诗词之中时,总会忘我地投入,并试图在极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引领学生去探索“获得分数、应付考试”之外的眼界和时空?
的确,诗歌从来不是人类生存所必需,不论是读诗还是写诗,本质上是一种高贵的生活方式。而这份高贵,与金钱无关,不能用物质衡量,甚至,对它们的学习和热爱,会占据我们原本可以炒股、炒楼等等赚钱的时间。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见证,那些美好的古诗词,在我们的反覆吟诵之中,先贤们的所思所想鲜活地跃动于眼前,将相隔百代不曾相识的我们和他们,用中国人独有的生活习惯与情感传统,联系成一个文化的整体;在面对现实生活的林林总总之时,我们可以从古人的遭遇中寻求智慧和慰藉,在吟诵中感动,在感动中培育健全的人格,获得无尽的精神力量。
我并不是说诸如医学、法律、商业、金融这些就不高贵,但诗歌的独特之处恰恰在于:它能够为我们带来超越时空的“遇见”,从而让我们体验到生而为人的快乐与感动。再拓展一些,每一首诗的背后,也许承载的是辉煌,也许承载的是失落,但是跨越千百年之后再到现在,无论辉煌还是失落,它们共同成为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成为整个民族的自信和骄傲。
又是5月,再过几日便是立夏。《诗·小雅·出车》有言:“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凯旋归来的战士热情歌唱,金戈铁马的生涯中憧憬诗与春天的美。春日迟迟好读诗,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吟诵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诗词,必有一种寻根之美,在广袤的精神家园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声明:本文由作者“童心”原创,在词多多首发,版权归其所有。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s://mobanduoduo.com/meiwen/3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