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将至话小满

麦收将至话小满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宋·欧阳修《五绝·小满》)欧阳修的这首小诗,概括地写出了小满时节的迷人景色:听,夜莺在声声啼鸣;看,绿柳在轻扬拂堤;抬眼望,一轮明月照亮了万里长空!此时,田间将熟的麦子是那样可爱,青青的麦穗迎风摇曳,笑迎纷纷飘舞的落花……这美丽的田园盛景,打动了诗人,也让无数人为之心醉……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的第8个节日,也是夏季的第2个节日,一般在5月21日前后。元代吴澄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意即小满时节,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但尚未饱满,故称“小满”。而南方地区的小满则另有寓意,“满”是指雨水的盈缺。当地农谚说:“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意思是说若小满时节田里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我国古代将小满的15天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就是说在小满的第一候,苦菜已经枝叶繁茂;第二候,一些喜阴的柔弱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第三候,麦子开始成熟。此时,全国各地正陆续进入夏季。在北方,夏收作物已接近成熟,春播作物正生长旺盛,开始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时期。南方此时正是水稻栽插的季节,农谚有“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之说,农民们正抓紧进行水稻的栽秧、耘禾等工作,终日也十分忙碌。小满是个忙碌的节气,它的许多节俗都与繁忙的生产有关。比如祭蚕神,就源自采桑养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过去的传统生产方式主要就是男耕女织。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则以蚕丝为主。蚕丝需要养蚕结茧抽丝得来,所以我国南方养蚕业很兴盛,对蚕也格外重视。古人把蚕视为天物,并认为蚕也有“蚕神”,管理众蚕,赐福人间。相传小满为蚕神的诞辰,因此便有了小满祭蚕神的习俗。我国民间所祭蚕神有几种不同说法,其中主要有两个:一为嫘祖、一为马头娘。

嫘祖又称“嫘祖娘娘”。据《史记》记载:“皇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传说嫘祖不但聪明能干,还是位发明家,她发明了养蚕缫丝,制绸做衣,并将绸子染成各种美丽的颜色,使人们不再穿兽皮、披树叶,为创造我国古代文明作出了杰出贡献,故被后人尊称为“先蚕娘娘”;她又是一位教民育蚕的教育家。她首先发现蚕桑,使西陵部落的蚕丝业兴盛,然后又在西蜀部落之间传授技艺。她和黄帝成婚后,陪同黄帝推广栽桑养蚕技术,“创蚕业功于百姓,始衣衫福载万民”; 故她又被人们奉为最先教民育蚕的“蚕神”。

马头娘相传是马首人身的少女。据古书记载,上古高辛氏时,蜀中有蚕女,父为人劫走,只留所乘之马。其母誓言:“谁将其父找回,即以女儿相许。”马闻言迅即奔驰而去,不久其父乘马而归。从此马嘶鸣不肯饮食。父知其故,怒而将马杀死,晒皮于庭中。蚕女由此经过,为马皮卷上桑树,化而为蚕,遂被奉为“蚕神”。

过去每到小满这天,养蚕人家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为蚕神贺寿庆生,既表达对蚕神的感激之情,也祈求蚕神赐福,有好的收成。特别是以养蚕著称的江浙一带,更重视蚕神的诞辰。很多地方都兴建有祠堂,供奉蚕神。在小满时节,还专门请戏班唱戏庆贺。

另一与生产有关的小满习俗是动三车和祭车神。清袁景澜的《吴郡岁华纪丽》记载:“小满节届,蚕妇煮茧,缫车缫丝,昼旦勤作,赶早赶卖。郊外菜花至是结实,收子到油车压油,以俟估贩。插秧之人挈水溉田,桔槔盈路,救旱备涝,忙踏水车。名曰小满动三车,谓丝车、油车、田车也。”意思是说,小满这天,蚕妇忙着煮茧,用缫车缫丝,昼夜劳作,赶早去出售;郊外的油菜花已经结子,人们将油菜籽收集起来,送到油车上压油,以待商人贩卖;插秧的人则忙着踏动水车,提水浇田,抗旱防涝。这就是“小满动三车”,“三车”即丝车、油车、田(水)车。在浙江海宁等地,农民在小满这天照例要启动水车。此前,各农户先以村墟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年长的执事者约集各户,黎明时分集体出动,燃起火把,在水车周围吃麦糕、麦饼、麦团。然后执事者以锣鼓为号,大家敲击器物相和,一同踏动河汊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把河水排入田中。祭车神时,农家会在车水前将鱼肉、香烛等摆放在水车前面,进行祭拜。祭品中还要有一杯清水,祭拜时将水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

在我国北方的关中等地区,还有小满“看麦梢黄”的习俗。过去每到小满时节,麦子快要成熟时,出嫁的女儿就要带上礼品,回娘家探望,看看娘家夏收的准备情况。麦收后,母亲又去看望女儿,关心女儿家的收成和女儿的劳累情况。这就是农谚所说的:“麦梢黄,女看娘。卸了杠枷,娘看冤家。”这一普通习俗,体现了母女间相互牵挂、心心相连的骨肉亲情,也彰显了朴实的人性之美。虽然看似平常,却也感人至深。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1)
文汇的头像文汇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2年5月16日 10:47
下一篇 2022年5月18日 14:19

推荐阅读

  • 十年磨剑记

    说起“十年”,大多人都会想到香港歌星陈奕迅。 想到陈奕迅的歌和他所唱的脍炙人口的那首《十年》,喜欢或者不喜欢流行歌曲的人们都能哼上几句“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一首《十年》,道尽凡尘俗世中普…

    2022年11月5日
    1.5K0
  • 与时俱进的乡村,承载更为美丽的乡愁

    时光如同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村庄就坐落在时光之河的两岸,一侧是昔日的村庄,另一侧是洋溢着城镇气息的村庄。 十年前的乡村早晨充满了古老的诗意。仔细听,空旷的自然有细微的声响。露珠从叶片上滑落,小鸟在天空扇动翅膀,河流冲刷石头,微风掠过树梢,乡…

    2023年2月16日
    1.3K0
  • 一听就困的睡前故事(精选16则)

    1. 叼着肉的狗的故事 有只很喜欢吃肉的小胖狗在池塘边散步。忽然,它看见了一块肉,高兴地“汪汪”叫起来。“我的运气太好了!”它马上跑过去叼起了那块肉。当它站在池塘边时,忽然看到水中自己的倒影。 “咦!那只狗也叼着块肉,我要把它抢过来!”小胖…

    2022年11月15日
    1.7K1
  • 北京鼓楼

    20年前,大学毕业的那个夏天,我去北京游玩。7月的黄昏,夕阳喋血,天高云淡,我在地安门外的护城河边,猛然听见钟声和鼓声交替响起。那钟声,悠扬浑厚,似参悟了世间轮回妙处的智慧长者;那鼓声,穿透力极强,带我的思绪飞向那邈远的苍穹。 我下意识地抬…

    2022年11月4日
    2.1K0
  • 担担面的奇功

    人同人之间的缘分真是很奇妙,很意想不到!小时候住大磡村飞机库,再往前另外有小村叫上元岭、下元岭。先父在上元岭的大观片场工作,下元岭侧是小村的市集,那里有街市摊档,有不少小店铺、小士多,还有印象很深刻吃担担面的地方叫“咏藜园”。我也不知为何几…

    2022年4月17日
    1.4K0
  • 地瓜——童年的味道

    在这个丰衣足食的年代,吃,对于我们来说,真的不是问题。问题是,吃什么,怎么吃,才有营养、健康。而对我来说,地瓜的香甜是无法忘怀的童年味道。 印象中,家中最不缺的食物就是地瓜。这是种生命力“很野”的植物,不管你有没去浇水施肥,它一样爬得满田野…

    2023年2月28日
    1.1K0
  • 吃春的滋味

    喜欢美食的人大抵没有不喜欢春天的。在各路吃货的眼里,“春”不单是万物复苏、不单是百花盛开、不单是阳光明媚,最重要的,“春味”是用来“吃”的、用来“咬”的、用来“啃”的。 因为某些缘故,本呆极热爱的,往年春天能够吃得齿颊留香心满意足的香椿,今…

    2022年4月18日
    1.5K0
  • 浮生得趣花草间

    难过的炎炎夏日,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其实也没有那么难过,一本沈复的《浮生六记》在手,便得了一夏的清凉与幽静。 《浮生六记》里,最得趣的一篇是《闲情记趣》。沈复在《闲情记趣》中,初时写自己的“喜虫”,“贪此生涯,卵为蚯蚓所哈,肿不能便,捉鸭开口…

    2022年4月24日
    1.4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