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将至话小满

麦收将至话小满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宋·欧阳修《五绝·小满》)欧阳修的这首小诗,概括地写出了小满时节的迷人景色:听,夜莺在声声啼鸣;看,绿柳在轻扬拂堤;抬眼望,一轮明月照亮了万里长空!此时,田间将熟的麦子是那样可爱,青青的麦穗迎风摇曳,笑迎纷纷飘舞的落花……这美丽的田园盛景,打动了诗人,也让无数人为之心醉……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的第8个节日,也是夏季的第2个节日,一般在5月21日前后。元代吴澄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意即小满时节,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但尚未饱满,故称“小满”。而南方地区的小满则另有寓意,“满”是指雨水的盈缺。当地农谚说:“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意思是说若小满时节田里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我国古代将小满的15天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就是说在小满的第一候,苦菜已经枝叶繁茂;第二候,一些喜阴的柔弱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第三候,麦子开始成熟。此时,全国各地正陆续进入夏季。在北方,夏收作物已接近成熟,春播作物正生长旺盛,开始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时期。南方此时正是水稻栽插的季节,农谚有“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之说,农民们正抓紧进行水稻的栽秧、耘禾等工作,终日也十分忙碌。小满是个忙碌的节气,它的许多节俗都与繁忙的生产有关。比如祭蚕神,就源自采桑养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过去的传统生产方式主要就是男耕女织。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则以蚕丝为主。蚕丝需要养蚕结茧抽丝得来,所以我国南方养蚕业很兴盛,对蚕也格外重视。古人把蚕视为天物,并认为蚕也有“蚕神”,管理众蚕,赐福人间。相传小满为蚕神的诞辰,因此便有了小满祭蚕神的习俗。我国民间所祭蚕神有几种不同说法,其中主要有两个:一为嫘祖、一为马头娘。

嫘祖又称“嫘祖娘娘”。据《史记》记载:“皇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传说嫘祖不但聪明能干,还是位发明家,她发明了养蚕缫丝,制绸做衣,并将绸子染成各种美丽的颜色,使人们不再穿兽皮、披树叶,为创造我国古代文明作出了杰出贡献,故被后人尊称为“先蚕娘娘”;她又是一位教民育蚕的教育家。她首先发现蚕桑,使西陵部落的蚕丝业兴盛,然后又在西蜀部落之间传授技艺。她和黄帝成婚后,陪同黄帝推广栽桑养蚕技术,“创蚕业功于百姓,始衣衫福载万民”; 故她又被人们奉为最先教民育蚕的“蚕神”。

马头娘相传是马首人身的少女。据古书记载,上古高辛氏时,蜀中有蚕女,父为人劫走,只留所乘之马。其母誓言:“谁将其父找回,即以女儿相许。”马闻言迅即奔驰而去,不久其父乘马而归。从此马嘶鸣不肯饮食。父知其故,怒而将马杀死,晒皮于庭中。蚕女由此经过,为马皮卷上桑树,化而为蚕,遂被奉为“蚕神”。

过去每到小满这天,养蚕人家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为蚕神贺寿庆生,既表达对蚕神的感激之情,也祈求蚕神赐福,有好的收成。特别是以养蚕著称的江浙一带,更重视蚕神的诞辰。很多地方都兴建有祠堂,供奉蚕神。在小满时节,还专门请戏班唱戏庆贺。

另一与生产有关的小满习俗是动三车和祭车神。清袁景澜的《吴郡岁华纪丽》记载:“小满节届,蚕妇煮茧,缫车缫丝,昼旦勤作,赶早赶卖。郊外菜花至是结实,收子到油车压油,以俟估贩。插秧之人挈水溉田,桔槔盈路,救旱备涝,忙踏水车。名曰小满动三车,谓丝车、油车、田车也。”意思是说,小满这天,蚕妇忙着煮茧,用缫车缫丝,昼夜劳作,赶早去出售;郊外的油菜花已经结子,人们将油菜籽收集起来,送到油车上压油,以待商人贩卖;插秧的人则忙着踏动水车,提水浇田,抗旱防涝。这就是“小满动三车”,“三车”即丝车、油车、田(水)车。在浙江海宁等地,农民在小满这天照例要启动水车。此前,各农户先以村墟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年长的执事者约集各户,黎明时分集体出动,燃起火把,在水车周围吃麦糕、麦饼、麦团。然后执事者以锣鼓为号,大家敲击器物相和,一同踏动河汊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把河水排入田中。祭车神时,农家会在车水前将鱼肉、香烛等摆放在水车前面,进行祭拜。祭品中还要有一杯清水,祭拜时将水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

在我国北方的关中等地区,还有小满“看麦梢黄”的习俗。过去每到小满时节,麦子快要成熟时,出嫁的女儿就要带上礼品,回娘家探望,看看娘家夏收的准备情况。麦收后,母亲又去看望女儿,关心女儿家的收成和女儿的劳累情况。这就是农谚所说的:“麦梢黄,女看娘。卸了杠枷,娘看冤家。”这一普通习俗,体现了母女间相互牵挂、心心相连的骨肉亲情,也彰显了朴实的人性之美。虽然看似平常,却也感人至深。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1)
文汇的头像文汇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2年5月16日 10:47
下一篇 2022年5月18日 14:19

推荐阅读

  • 苏永安的书法观

    苏永安先生人称苏公子,如果他仅仅是成功的商人,我不会称他苏公子,之所以认同他这称谓,是因为他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苏公子不是书法家,工作之余,只醉心于音乐,但与他谈论书法,竟发现他对书法的认识有独到之处。 苏公子认为︰传统中国书法无非是篆、隶…

    2022年7月14日
    1.9K0
  • 汤显祖《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为谁辛苦为谁甜

    自古以来唯有情关最难过,也最动人。王菲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歌手,因为她的声音太独特了,她的那个声线特别有辨识度,就是老天提着高压锅喂饭的那种。她前几年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歌《致青春》,这首歌的作词人叫窦鹏,他有一个堂哥叫窦唯,关系很微妙啊。 “…

    2024年6月22日
    2.0K0
  • 幸福就是我们已拥有的

    今天又再次说到幸福这个话题,其实都已经说过无数遍了,我们也都知道如何去获取幸福,但也总是忘记。而别人一说到幸福的时候,就会想到自己种种的不幸,在生活中所遭遇的一些不如意,或者会想到自己还没有达到的目标,认为幸福在前方或他处,觉得距离自己还很…

    2022年5月4日
    1.6K1
  • 初夏的风

    香港的风,是春与夏最好的分隔符。 阳光很好的上午,走在高士威道上,一边是刚刚开门不久的杂货店,一边是维多利亚公园。这个时节,在没有遮阴的人行道上,阳光抚摸脊背,暖和、温和,久了会有一点点热气,但并不猛烈;倘若在转角处或是过马路,立在阴凉处,…

    2024年6月6日
    7490
  • 母亲的爱

    我在单位食堂吃过晚饭,正准备回家。母亲打来视频电话,一叠声地问我在哪里,吃饭了没有,要不要出门和朋友去散步……手术后还在康复期,声音嘶哑的我,细声细气地一一回答。 原来,母亲今天去买了新鲜的金橘子,娥姐又给她买了一箱大红的苹果,她老人家惦记…

    2022年5月10日
    1.5K1
  • 正字的迷惑

    读破万卷书,也难保不会写错字,有句谚语十分有趣,就是:“读书读得多,料字写成科”;读书读得更多,岂不是更加容易“皱字写成雏”?所以十年窗下的老书生,稍不留神,笔误也是常有的事,就算写对了的字,有没有用错,又是汪洋字海中矗立的另一座烟雾迷蒙的…

    2022年5月26日
    1.7K0
  • 印章的妙用

    笔者自学书法以来,便开始用印章。几十年下来,不论好丑,印章也有一堆,虽未能成齐白石那样的百石富翁,也有好几十方。篆刻家何国勋说,书画家从来不嫌印章多,几乎人人皆用时方恨少。 古时候,印章的主要功用是作为取信于对方的标志,《后汉书·祭祀志》中…

    2022年4月26日
    1.8K1
  • 爱迪生喜欢昏暗的光线

    “爱迪生喜欢昏暗的光线。”在《未来的夏娃》当中,Villiers de l'Isle-Adam说出这句话。我们几乎立刻就看到一位科学家坐在满是霞光的实验室,沙发的一角在远处折射出一个更长更尖的角。爱迪生就坐在这霞光照不到的昏暗之中,感受着明…

    2022年4月25日
    1.6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