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将至话小满

麦收将至话小满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宋·欧阳修《五绝·小满》)欧阳修的这首小诗,概括地写出了小满时节的迷人景色:听,夜莺在声声啼鸣;看,绿柳在轻扬拂堤;抬眼望,一轮明月照亮了万里长空!此时,田间将熟的麦子是那样可爱,青青的麦穗迎风摇曳,笑迎纷纷飘舞的落花……这美丽的田园盛景,打动了诗人,也让无数人为之心醉……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的第8个节日,也是夏季的第2个节日,一般在5月21日前后。元代吴澄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意即小满时节,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但尚未饱满,故称“小满”。而南方地区的小满则另有寓意,“满”是指雨水的盈缺。当地农谚说:“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意思是说若小满时节田里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我国古代将小满的15天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就是说在小满的第一候,苦菜已经枝叶繁茂;第二候,一些喜阴的柔弱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第三候,麦子开始成熟。此时,全国各地正陆续进入夏季。在北方,夏收作物已接近成熟,春播作物正生长旺盛,开始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时期。南方此时正是水稻栽插的季节,农谚有“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之说,农民们正抓紧进行水稻的栽秧、耘禾等工作,终日也十分忙碌。小满是个忙碌的节气,它的许多节俗都与繁忙的生产有关。比如祭蚕神,就源自采桑养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过去的传统生产方式主要就是男耕女织。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则以蚕丝为主。蚕丝需要养蚕结茧抽丝得来,所以我国南方养蚕业很兴盛,对蚕也格外重视。古人把蚕视为天物,并认为蚕也有“蚕神”,管理众蚕,赐福人间。相传小满为蚕神的诞辰,因此便有了小满祭蚕神的习俗。我国民间所祭蚕神有几种不同说法,其中主要有两个:一为嫘祖、一为马头娘。

嫘祖又称“嫘祖娘娘”。据《史记》记载:“皇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传说嫘祖不但聪明能干,还是位发明家,她发明了养蚕缫丝,制绸做衣,并将绸子染成各种美丽的颜色,使人们不再穿兽皮、披树叶,为创造我国古代文明作出了杰出贡献,故被后人尊称为“先蚕娘娘”;她又是一位教民育蚕的教育家。她首先发现蚕桑,使西陵部落的蚕丝业兴盛,然后又在西蜀部落之间传授技艺。她和黄帝成婚后,陪同黄帝推广栽桑养蚕技术,“创蚕业功于百姓,始衣衫福载万民”; 故她又被人们奉为最先教民育蚕的“蚕神”。

马头娘相传是马首人身的少女。据古书记载,上古高辛氏时,蜀中有蚕女,父为人劫走,只留所乘之马。其母誓言:“谁将其父找回,即以女儿相许。”马闻言迅即奔驰而去,不久其父乘马而归。从此马嘶鸣不肯饮食。父知其故,怒而将马杀死,晒皮于庭中。蚕女由此经过,为马皮卷上桑树,化而为蚕,遂被奉为“蚕神”。

过去每到小满这天,养蚕人家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为蚕神贺寿庆生,既表达对蚕神的感激之情,也祈求蚕神赐福,有好的收成。特别是以养蚕著称的江浙一带,更重视蚕神的诞辰。很多地方都兴建有祠堂,供奉蚕神。在小满时节,还专门请戏班唱戏庆贺。

另一与生产有关的小满习俗是动三车和祭车神。清袁景澜的《吴郡岁华纪丽》记载:“小满节届,蚕妇煮茧,缫车缫丝,昼旦勤作,赶早赶卖。郊外菜花至是结实,收子到油车压油,以俟估贩。插秧之人挈水溉田,桔槔盈路,救旱备涝,忙踏水车。名曰小满动三车,谓丝车、油车、田车也。”意思是说,小满这天,蚕妇忙着煮茧,用缫车缫丝,昼夜劳作,赶早去出售;郊外的油菜花已经结子,人们将油菜籽收集起来,送到油车上压油,以待商人贩卖;插秧的人则忙着踏动水车,提水浇田,抗旱防涝。这就是“小满动三车”,“三车”即丝车、油车、田(水)车。在浙江海宁等地,农民在小满这天照例要启动水车。此前,各农户先以村墟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年长的执事者约集各户,黎明时分集体出动,燃起火把,在水车周围吃麦糕、麦饼、麦团。然后执事者以锣鼓为号,大家敲击器物相和,一同踏动河汊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把河水排入田中。祭车神时,农家会在车水前将鱼肉、香烛等摆放在水车前面,进行祭拜。祭品中还要有一杯清水,祭拜时将水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

在我国北方的关中等地区,还有小满“看麦梢黄”的习俗。过去每到小满时节,麦子快要成熟时,出嫁的女儿就要带上礼品,回娘家探望,看看娘家夏收的准备情况。麦收后,母亲又去看望女儿,关心女儿家的收成和女儿的劳累情况。这就是农谚所说的:“麦梢黄,女看娘。卸了杠枷,娘看冤家。”这一普通习俗,体现了母女间相互牵挂、心心相连的骨肉亲情,也彰显了朴实的人性之美。虽然看似平常,却也感人至深。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1)
文汇的头像文汇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2年5月16日 10:47
下一篇 2022年5月18日 14:19

推荐阅读

  • 享受的阅读

    从小喜欢阅读,尤其中文书,三千年历史文化悠久,内容真的要什么有什么。在海外,各种主客观因素,中文程度只有小学六年,所以文言文不好,读古文本来就难度高,典故愈多的,对肤浅读者益发障碍重重,很多精品佳作因看不懂而失去兴趣,幸好现在有电脑网络,真…

    2022年4月29日
    1.4K1
  • 从容自有千钧之力

    假期中与朋友见了一面,但他看起来状态不太好,因为他感觉被很多烦恼纠缠着,工作上的压力,同事们相处的不合,尔虞我诈……虽然是在假期中,但是他却垂头丧气,并没有半点开心可言,而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他在工作上发生了一些冲突,一度有离职的念头。 对…

    2022年4月20日
    2.6K1
  • 人生需要给予

    如果说,问你的愿望是什么,我猜大部分人的愿望都会是想得到某些东西。就绝大部分人来说,不管是怎样的愿望,总是离不开索取和得到。当然,人生需要有追求,但是人生也需要给予。 无论是自己给予别人,还是别人给予自己,这本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存在着。没…

    2022年5月31日
    1.7K2
  • 论字的”肥“与”瘦“

    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环肥燕瘦”,都是美的典范,没有一个标准,很难一概而论。 书法的肥瘦问题,说到底就是筋、骨、肉的问题。书法的筋、骨、肉代表着书法的形质和精神…

    2022年4月26日
    1.9K0
  • 巴达捷夫斯卡的原野《少女的祈祷》 (随笔)

    1856年6月的一个午后,22岁的巴达捷夫斯卡在泛黄的信笺上完成了又一曲钢琴小品。那高高低低的音符,在五线谱上跳动,像是她对生命的无尽倾诉。对这支乐曲,巴达捷夫斯卡并没有过分偏爱,同之前创作的20多首钢琴小品一样,都成了她流淌在琴键上的心事…

    2024年6月19日
    8470
  • 我与书的故事作文

    《我与书的故事》范文一 我和书的缘分可以追溯到我很小的时候,当时我还不会读书,但是我喜欢“听书”。在我还不会读书的时候,妈妈常常会给我讲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在想象中探索世界,仿佛拥有了无限的可能性。每次听完故事,我都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开心。当…

    2023年3月29日
    1.3K0
  • 喜欢和爱有什么区别:喜欢是瞬间的行动,爱是长久的守候

    最近我们讲了很多的爱情故事。其实在我们漫长的一生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让我们怦然心动、心跳加速的时刻,让我们误以为这是爱情降临了。但是请问大家,你们分得出喜欢跟爱的区别吗?大家可以把你们脑子里现在闪过的人对号入座一下。 我觉得:喜欢是一瞬间的…

    2024年6月17日
    6820
  • 石榴故事多

    看到石榴从开花到结果、再到果实成熟,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秋季开始成熟的水果之一,入冬后,正是石榴大量上市的季节。石榴果实外表朴实无华,貌不惊人,打开却鲜艳夺目,艳光四射,不禁让人想起武则天赐予它“多籽丽人”的封号。它也是“风骨凝夏心,…

    2022年5月14日
    1.7K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