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悲歌的来龙去脉

《送别》悲歌的来龙去脉

李叔同1914年创作了《送别》一曲。歌词为下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李叔同1907年留学日本,回国后,1913年就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教音乐图画。而就在次年,他好友许幻园创办的城南文社失败,家里又破产,许家本来万贯家财,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其梦想幻灭,不得不离开上海,许幻园认为袁世凯弄到第二次革命失败,使得他们破产,决定赴北京向袁世凯讨回公道,临离开上海,许幻园前往李叔同家告别,当时下着很大的雪,许幻园敲门,声音低沉说:“叔同兄,我破产了,希望后会有期。”说完,转身消失在茫茫大雪之中。李叔同大喊他几声,希望叫住他,但是许幻园悲伤地走了,李叔同无言凝噎,在冰天雪地伫立良久,后来返回屋内,伏案写出了《送别》一曲。为什么提到了“知交半零落”?城南文社本来聚集了李叔同等5个好朋友,分别是袁希濂、张小楼、蔡小香、许幻园及李叔同,合称“天涯五友”,每个人的诗文功底深厚,经常吟诗作对,这5人成为了当时上海的文坛领袖,每月组织文人聚会,偶而还会悬赏征文。后来,蔡小香因病早逝,李叔同听到了死讯,非常痛伤,连续几天粒米未进。

紧接着,许幻园又离开了上海。李叔同于是写了《送别》一曲。李叔同在留学日本时,被作词家犬童球溪的《旅愁》一曲吸引着。当时正值日本明治维新,大量吸收美国的歌曲,再填上日本的歌词,非常动人悦耳。这首歌的歌词说“西风起,秋渐深,愁容动客心。独自惆怅叹飘零,寒光照孤影。忆故土,思故人,高堂念双亲。乡路迢迢何处寻,觉来归梦新。”

《送别》基本上采用了《旅愁》的曲调,歌词也和《旅愁》的意境相同。原来,《旅愁》的曲调,原来是一首南北战争时期的英文歌曲,作者是约翰·奥德威,是一位军医,他在战争中创作了“梦见家和母亲”,在美国的流传度并不高,没有想到“墙内开花墙外香”,漂洋过海到了日本,传唱起来十分受欢迎。经过李叔同改写为中文歌曲,更加唱遍大江南北,加上歌词非常有中国古典文学的色彩,“长亭外,古道边”,更有中国人折柳送别、长亭难分难舍的动人场景。李叔同捕捉了“叹息知交零落”的失落和伤感,每一句歌词,都有强烈的画面感觉,凡是中国人,闭上眼,就浮现出人人熟悉的传统留下来的场景和重视友情的文化传统。

也让人家想起了李白的诗句“何处是归情,长亭连短亭”,依依惜别画面浮现出来。也令人想起了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伤别的感情和场面互相呼应:长亭、古道、荒草,都是令人心酸的离别的元素,虽然熟悉,又觉得非常陌生,这一种感觉是新鲜的,更难得的是横笛吹出了送别的歌曲,以“晚风拂柳,夕阳山外山”概括起来,折柳,柳与留谐音,希望朋友留下来,中国传统文人的惜别的情怀,充满了文化意境。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哀怨的“笛声残”中间,更加看到了“山外山”,分别之后的关山阻隔,无穷无尽,情景互相交融着,动人心魄,既有现实感,但流露对悠悠前景的飘渺,对万水千山的无奈。“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饮酒尽余欢,感情是非常热烈的,但酒后分手今宵别梦寒,感觉得一片冰雪一样的寒梦。对比非常强烈,中国《诗经》中的比和兴手法,很充分地展露。不尽的离愁,饮酒者无法排解,人生的际遇,充满了满怀惆怅和失落。

《送别》这样一首曲,被电影《早春二月》选作插曲,《城南旧事》选作主题曲,经过电影的推广,《送别》流传得更广,几十年传唱不衰,成为了不朽的经典歌曲。

李叔同才华横溢,诗、书、画、金石、音乐、戏剧,无所不精,是中国近代艺术的启蒙者之一。l918年,他在杭州虎跑大慈寺披剃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出家后,精修南山律学,成为明清以来最有学问的一代高僧。

声明:本文由作者“范举”原创,在词多多首发,版权归其所有。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s://mobanduoduo.com/meiwen/2751.html

(3)
范举的头像范举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2年4月28日 14:01
下一篇 2022年4月29日 14:08

推荐阅读

  • 心无旁骛

    很多的年轻创业者都会问,为什么创业之初定下来的目标总是渐渐觉得很难实现或者是自己的事业在不断发展的时候,怎么又觉得要面对的事情愈来愈多?甚至有时候无从选择,其实这当中的原因很简单,大部分人总是因为路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因为这路上我们…

    2022年7月14日
    1.8K0
  • 红彤彤的柿子

    故乡是一个小山村,勤劳的村民在山坡上种植了许多果树,其中有一种是柿子。柿子一般分为两大类:“甜柿”与“涩柿”。“甜柿”不需脱涩即可食,涩柿可再依据口感,分为软柿(红柿)和硬柿(脆柿、水柿)。柿子的品种不同,营养价值也略有差异,甜柿维生素C丰…

    2022年5月23日
    2.1K1
  • 正字的迷惑

    读破万卷书,也难保不会写错字,有句谚语十分有趣,就是:“读书读得多,料字写成科”;读书读得更多,岂不是更加容易“皱字写成雏”?所以十年窗下的老书生,稍不留神,笔误也是常有的事,就算写对了的字,有没有用错,又是汪洋字海中矗立的另一座烟雾迷蒙的…

    2022年5月26日
    1.8K0
  • 苏永安的书法观

    苏永安先生人称苏公子,如果他仅仅是成功的商人,我不会称他苏公子,之所以认同他这称谓,是因为他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苏公子不是书法家,工作之余,只醉心于音乐,但与他谈论书法,竟发现他对书法的认识有独到之处。 苏公子认为︰传统中国书法无非是篆、隶…

    2022年7月14日
    1.9K0
  • 小铭的北大梦

    去年冬天,小铭忽然郁闷起来。课堂上,一向乐于主动的他,成了哑巴。那天,当他把郁达夫《故都的秋》读得干巴巴的,他的好朋友忍不住调侃道:“哎呀,小铭,你把那色彩丰富的秋天都读成瘦瘦的冬天了!”小铭听了,勉强露出了一丝似有若无的微笑。 作为老师,…

    2022年7月14日
    1.8K0
  • 与时俱进的乡村,承载更为美丽的乡愁

    时光如同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村庄就坐落在时光之河的两岸,一侧是昔日的村庄,另一侧是洋溢着城镇气息的村庄。 十年前的乡村早晨充满了古老的诗意。仔细听,空旷的自然有细微的声响。露珠从叶片上滑落,小鸟在天空扇动翅膀,河流冲刷石头,微风掠过树梢,乡…

    2023年2月16日
    1.5K0
  • “徐娘半老”背后的爱情悲剧故事

    ““徐娘半老””这个成语,十个人里有九个可能都会用错。通常大家用“徐娘半老”是来形容身边那些气质优雅风韵尚存的中年妇女。其实这里面的误会可大了,“徐娘半老”实际上讲的是一个爱情悲剧。 首先这个徐娘是谁呢?徐娘的全名叫徐昭佩,是历史上一个真实…

    2024年6月21日
    6070
  • 王阳明“格竹子”,真正的聪明只肯下笨功夫

    明代大儒心学大师王阳明被我们称之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圣人”,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堪称传奇。但是他并不是一生出来就是一个圣人的,他小时候也干过傻事,“格竹子”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个。 先解释一下这个“格竹子”的“格”是什么意思?格就…

    2024年7月24日
    1.0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