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断舍离

母亲的断舍离

女儿说,妈你要学会断舍离。

在这之前,我没有听说过“断舍离”,好像一夜之间,这3个字成了网络上时髦的话题,就像如果没有“断舍离”,生活就没有质量可言似的。断、舍、离,出口间没有齿音的摩擦,没有双唇的碰撞,每个字都轻薄得只剩下一尾舌尖的跳跃,决绝且没心没肺。

没有人教会我断舍离。母亲就不是一个断舍离的人。她年轻时喜欢收藏碎布头,用它来给我们补衣裳,看看母亲的衣橱里,至今还有很多年前收藏的碎布片,各种花色图案的都有。打个卷,放在衣柜的一角。除了碎布头,我不知母亲究竟还有什么可喜欢。

一个人之所以喜欢收藏,那就一定有自己所专注的东西,因为它们能唯自己所用。母亲收藏碎小布头,就是唯母亲所用,我从那些大大小小的布头上,仿佛看到我们小时候的棉衣,在母亲的手中经过几天几夜的缝制,然后穿在我的女儿的身上。

甚至,从母亲收藏着的碎布头里,我还看到了我当年的嫁衣,同类色和图案的布料,是我当年的大红绸面的嫁衣剩下的边角料。它们被母亲一针一线地缝起,用她心中最柔软的爱,制作出一件件给儿女御寒的铠甲。这些已经再也找不到了的旧棉衣,唯有在母亲那里还能想起。

母亲的旧碗柜上,永远有几个干净的塑料袋,它们卷成一卷,随时用来打包她认为需要我们带回家去的好吃的食品。母亲买来好吃的东西,要用那些塑料袋去分装,然后给我们留着带回家去。母亲做了好吃的饭菜,也需要用那些塑料袋装满送给我们。母亲用它用得那么顺手,怎么会愿意“断舍离”呢?每次给母亲整理家务,我都粗鲁地把母亲收藏的东西翻出来,认为没有多少价值而偷偷地扔掉,来不及扔掉的大都被母亲截了回去。母亲对它们就像对自己的羽毛一样爱惜,只有这样,母亲的爱才能跟着在上面飞翔到我们手上。

母亲珍惜着一切旧纸片,只要能够拿在手里的,就必然会留下母亲的字迹。瘦瘦的字体,母亲写得很认真。母亲在纸片上记每天出门返家的时间,写下每一天出行日记,记很多养生口诀,尽管她还有自己专门的日记本。母亲的记性好,与她喜欢随手记不无关系。不知什么时候,这样的母亲对她已往的收藏愈来愈不关心,每年6月6日必晒旧衣旧物的习惯不再继续,她每年在忙活家务时唱的“清凌凌的河,蓝莹莹的天”不再唱了,逐渐年老的母亲逐渐变成沉默的母亲,唯有愈来愈多的慈祥挂在面庞。

母亲住在我的家里,她自己家中的家具、桌椅板凳,曾经万般擦拭的常用物品,我突然发现,母亲好久不再理会与牵挂了,耳边也再听不到母亲想家的念叨。母亲看淡了一切,也释然了一切。也就是今年4月,我发现母亲的那个家里,记录着我从小到大成长时光的家里,所有的用具都在,只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冷清得不能再冷清。那个曾经供我成长的家,那个没有母亲则不能呵护的家,已经有十几年都交给了一把锁。

那个家里曾经盛放过我的游戏道具,摆放过我读过的书本,偶然翻翻,还能找出一两本童年时候的小人书。有我从记事起就熟悉的桌子,一头是母亲在上面批改作业,一头是我在上面写写画画。我和母亲一样珍惜着家里任何一件能与记忆有关的物品,是它们组成了我和母亲共同的记忆。

这样的家,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都与幸福有关,都与记忆中的温暖亲情有关,怎么能够让它断舍离呢?母亲不会,我也不会。

母亲年迈,无力再保管它爱惜它,母亲无力反驳年轻人断舍离的高论,无力去翻阅她每天记录下来的日记和旧照片,保护她的从参加工作那天就带在身边的小木箱,从某种意义上说,那是母亲唯一的嫁妆。

断舍离,不是在你年轻的时候,不是在你生活囧困的时候去实施。

断舍离的背后,不是生活的奢侈与富足,就是人生的囧困与悲凉。

我珍惜着母亲的珍惜,爱惜着母亲爱惜的一切。从穷困岁月里走来的母亲,怎么会理解断舍离呢?从母亲的浓浓母爱里走来的我,怎么又舍得断舍离呢?杨绛先生说过:“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心上流泪。”面对不能舍弃的,母亲干枯的心田是否充满泪水?母亲病重的时候,我看见过她的泪水,在眼角,那么一滴,久都不曾落下。那是母亲在努力隐忍,滴血的心,难舍她的一双女儿,难舍她即将离开的人世。

病痛也会让人流出泪水,我不知道母亲那一刻的心里,那珠泪是病痛还是不舍。

最终,母亲把一切都放弃了,带着我们的拥抱离开。真正应了那句话,断舍离。断与舍,都是人生之举的无奈。断与离,更加让人心痛无比。母亲用她的离去,教会了我一个不同寻常的道理,原来真正的断舍离是这样的:断,断到犹如刀割。舍,舍到一双巨手撕破五脏六腑,汩汩淌血。它断得永远,再也不会回旋,它离得永远,再也不会踞守相依为命的这一世。母亲走后的几天,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断舍离”。它让我大彻大悟。母亲用她的方法,告诉了我一个残酷的现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谁也带不走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哪怕它价值连城,弥足珍贵。如果断,趁着身体还好,最好不要忽视你生命里的东西,因为总会有一天,你没有机会转圜;如果舍,最好不要过于追求不必要的东西,因为早晚要舍,干嘛还要背上那么多沉重的羁绊?人生最苦是离别,生死离别,永远离别,永不交集。这个时候的生命和心灵,都承受不起。

母亲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人生没有不去实施的断舍离,母亲原本就不情愿啊?断,和女儿断;舍,与女儿舍;离,与女儿离,且永不再见,哪怕真的有传说中的生死轮回。

这几天,我在收拾自己的家,只要能扔的都扔了,只要能放弃的我都放弃,没有了母亲,我又有什么不能断舍的呢?人生半百,我积攒的东西太多,“断舍离”对我来说,只算轻装简从。每一次轻装,脑海里都是母亲撒手人寰的那刻,任何身外之物,对我们已经没有意义。没有人,能够终极几代、几辈子,握住它们。只有母亲的“断舍离”里,有她做人的勤俭、智慧,以及生命最为朴素的美德,我能够留住的,只有这些。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5)
文汇的头像文汇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2年8月2日 13:18
下一篇 2022年9月8日 13:08

推荐阅读

  • 有那么一段时光(散文)

    岁月日复一日地把时光带走,进入冬天。寒冷无着的早晨,微信上,一个朋友和我说,想念老家了,翻开手机显示的日期,在外飘泊已经有3年,是应该回去看看了。许是为了寻找一份喜欢的工作,她远离家乡、父母,到那么远的一个城市工作,并且待了那么久。 她让我…

    2024年6月19日
    5770
  • 散落的时光:岁月中的离别和成长

    春天的寒气与湿气恰到好处地袭进我的居所,很喜欢这种潮湿清冷带着一点点霉气的味道。窗外是朦胧一片,这样的天气与季节,很适合我安静地回忆那些青涩又纯粹的记忆。我在房里走来走去,看似为了舒展身体,其实,在彼时,更像是为了抓住那瞬间倏忽而来、稍纵而…

    2024年4月25日
    7590
  • 重读《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首版于1981年问世的《傅雷家书》,是中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孩子傅聪的书信摘编,话题涉及艺术与人生的诸多方面,饱含着为人父母的情感与责任,充满了父母对子女炽烈而深沉的爱与期望,严肃中透出亲…

    2022年7月14日
    1.9K0
  • 老家的年味

    已在城市里过了许多个年。每每过了除夕,便向往着老家,总认为乡间的春节才叫春节,那滋味,城里是找不着的。 前些年的某个正月,头两天阴湿寒冷。原打算初二回老家,至初三上午方起程。高速路上,你超我赶,车子如过江之鲫,甚是浩荡。多少蜗居城里高楼和豪…

    2023年2月16日
    1.4K0
  • 芬芳古村春意闹

    4月,因民国才女林徽因的著名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而格外芬芳。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密密匝匝的枝叶洒落,山里人家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炊烟袅袅升起,屋内弥漫饭菜的清香。“太阳晒屁股,上学要迟到啦!”隔壁奶奶催促磨蹭的孙子们起床吃饭。鸡鸣声由…

    2024年4月24日
    6450
  • 印章的妙用

    笔者自学书法以来,便开始用印章。几十年下来,不论好丑,印章也有一堆,虽未能成齐白石那样的百石富翁,也有好几十方。篆刻家何国勋说,书画家从来不嫌印章多,几乎人人皆用时方恨少。 古时候,印章的主要功用是作为取信于对方的标志,《后汉书·祭祀志》中…

    2022年4月26日
    1.8K1
  • 岁月漫长值得等待

    有一天在外面散步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场景——有个小女孩牵着妈妈的手,指着一棵开着花的树,天真无邪地问着妈妈:“这棵树要经过多长的时间,才能开出这么漂亮的花朵呀?你看这棵树那么老了,我觉得等太久了。”这位妈妈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母亲,她说:…

    2022年4月26日
    1.9K1
  • 春和景明识笋味

    我极爱吃竹笋。 因此,在门前种一丛竹子,与其说是受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的影响,不如说是为了在竹子高雅的掩护下能顺理成章地吃上竹笋。 竹笋亦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时令菜,春天的竹笋破土而出,容易被发现,也容易采摘,冬笋的味道比春笋更…

    2022年5月5日
    1.6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