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人间烟火

一碗人间烟火

楼下有家叫米线控的快餐店,虽然经常路过,却一直没留步。因为很早就听说过桥米线的故事,以为米线是少不了辣油的,而我有慢性咽炎,即使想吃也无福消受。那日天冷得出奇,想吃点热乎的,就踅了进去,一问也有不辣的汤底,于是就点了一份番茄龙脷鱼米线。内衬锡纸的大碗端了上来,热气腾腾的,稍凉之后吃了一口,味道还不错。虽然没有面条劲道,但却顺滑爽口。我接下来隔三差五地光顾过几次,待得这家米线店撤档,我就再也没去吃过米线。看来,我这个吃惯面食的北方人,还真的不是米线控。不过,这不妨碍我对米线的好奇。

据查,米线在我国古代的烹饪书《食次》中就有记载,其名曰“粲”,本义指上等好米。《食次》的成书时间,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甚至更早,虽然已经散佚,但在其他典籍中仍有转述。如,贾思勰所撰的《齐民要术》里就有多处引用《食次》。其中,“粲”的加工方法很详细,概括起来说就是:把发酵过的糯米磨成粉,调成稀稠适中的粉浆,灌入底部钻有孔隙的竹勺,滤出来的细线进入锅中煮熟,这就是早期的米线了。宋代以降,米线也被称为“米缆”,俗称米粉条,并可像粉丝那样制作成干品。如今,米线的种类多而丰富,已经风行全国,尤以云贵川湘等地为盛。

在我老家龙口,称粉丝为粉条。记得小时候村东头有座很大的粉坊,流水加工粉条。制作工序与米线差不多,不过用料不是大米而是绿豆。比起薯类粉丝来,绿豆粉丝晶莹剔透不黏稠,百煮不烂韧性好,最适合涮火锅。沉淀粉团后的浆水,煮熟了叫油粉,就像北京的豆汁儿,很便宜,买回来可作稀粥喝。油粉的豆腥气较重,入口有点酸溜溜的,孩子们虽然不喜欢,但在食品短缺的年代里,只要能充饥,也就挑剔不了那么多了。听说在陕西富平一带,花色油粉还是一道传统小吃呢。

米线、粉条、面条等,都是五谷杂粮加工出来的线状食品,只是因产地和配料不同而有所区别,因口味和习惯不同有所偏好。相比较而言,还是面条来得便捷些。且不说超市里有居家旅行的挂面、方便面及鲜面条出售,只要有开水随时都能满足口腹之欲,即便是手擀面,也花费不了多长时间。用擀面杖将发酵后揉好的面团擀薄了,交叠成一拃宽的垛子,用刀批成若干均匀的细条,抖落开来,放进开水锅里,煮熟捞上来,浇上卤汁,拍一碟黄瓜拌蒜,加上蚬子肉搅拌,吃来非常爽口。

面条种类很多,除了配料和烹调方式外,常见的有手擀面、刀削面、拉面等。面条细而长,过生日吃它就是长寿面;面条好消化,生病时吃它就是病人餐;面条易携带,旅行时吃它就是方便面。这世界上,没有一碗面条填不饱的肚子,舌尖上的中国是不能没有面条的。即便是海外旅行,享受不来西餐,凡是挂着中华料理招牌的店铺,大多会有面条提供。若不然,还可以来一碗意大利面将就将就。

汪曾祺老先生对各地小吃很有研究,却不讲究。凡有摊档的地方,哪怕是街头巷尾,只要是特色风味,他都会蹓跶过去品尝。他在《四方食事》中说,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细细想来,全国各地的美食,从起源到风行,都有动人的传说或故事,都是一道独特的地域风景线,再由文化学者或文学家形诸笔端,就会载入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按照汪老的诠释,米线也好,粉丝也好,面条也好,说到底都是一碗人间烟火。

文/王兆贵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5)
文汇的头像文汇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2年5月12日 12:46
下一篇 2022年5月14日 11:59

推荐阅读

  • “中华第一神画”《清明上河图》隐藏的秘密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又有一个别名叫做《盛世危图》。张择端献给宋徽宗不久之后,北宋就灭亡了。整幅画长5.3米,画了810个人,170棵树,三十多栋房子,每一个人长得都不一样。当时张择端画完之后,他就把它献给宋徽宗了。但是在当时,宋徽宗…

    2024年6月20日
    1.1K0
  • 为什么李清照会笑话王安石的词?

    李清照在你心目中,肯定是最著名的女词人,但你也许不知道,她其实是宋代的文艺理论家,她的《词论》是一篇研究词学的重量级论文。在这篇论文里,李清照举例说,王安石和曾巩都是文学大师,但他们填出来的词往往惹人笑话。李清照为什么会笑话他俩呢?因为李清…

    2023年2月6日
    2.0K0
  • 爱迪生喜欢昏暗的光线

    “爱迪生喜欢昏暗的光线。”在《未来的夏娃》当中,Villiers de l'Isle-Adam说出这句话。我们几乎立刻就看到一位科学家坐在满是霞光的实验室,沙发的一角在远处折射出一个更长更尖的角。爱迪生就坐在这霞光照不到的昏暗之中,感受着明…

    2022年4月25日
    1.6K0
  • 兴趣和职业:做你爱做的事&爱你所做的事

    中六的学生们开始考虑升学意愿了。其实,更准确地说,是“更成熟地考虑”。子豪就是其中一位。还记得他刚刚入中学时,就曾在一个学生音乐节上,表现出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当时的他,有些腼腆地告诉我:“希望以后可以当一名作曲家。”他还很认真地问我…

    2022年12月15日
    1.7K0
  • 书卷盈室满心香

    喜欢看书,特别是看纸质书,是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 在那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解决温饱是头等大事,买书看书于我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所幸的是,父亲是爱书之人,他收藏的几十册书成为我童年时期最重要的精神粮食。小学毕业前,我似懂非懂地读完了四大名著…

    2024年6月6日
    7770
  • 做回自己是最美

    在当今社会里,价值判断的标准愈来愈多元化,包括对成功的定义也是愈来愈多样。 到底怎么样才是成功呢?我们的个人成就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是上等?很多人也曾经找不到答案。 很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女孩子们对潮流服饰、妆容的追求。很多人都会向一些网…

    2022年4月17日
    1.6K0
  • 《弟子规》(训蒙文)全文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下面是词多多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弟子规》(训蒙文)全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经典《弟子规》(训蒙文)全文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

    2022年10月31日
    2.5K0
  • 话说打油诗

    一个有趣的现象:可能是Yi情居家导致无聊有闲,小狸的微信朋友圈里,最近有好几个人开始“写起诗来”。而且是古诗多于新诗,短短的,颇整齐,但认真看看,就会发现严肃的“古诗”外衣下,基本都是“段子”的内核,用一个专业的词汇叫:“打油诗”。 打油诗…

    2022年5月30日
    2.0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