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人间烟火

一碗人间烟火

楼下有家叫米线控的快餐店,虽然经常路过,却一直没留步。因为很早就听说过桥米线的故事,以为米线是少不了辣油的,而我有慢性咽炎,即使想吃也无福消受。那日天冷得出奇,想吃点热乎的,就踅了进去,一问也有不辣的汤底,于是就点了一份番茄龙脷鱼米线。内衬锡纸的大碗端了上来,热气腾腾的,稍凉之后吃了一口,味道还不错。虽然没有面条劲道,但却顺滑爽口。我接下来隔三差五地光顾过几次,待得这家米线店撤档,我就再也没去吃过米线。看来,我这个吃惯面食的北方人,还真的不是米线控。不过,这不妨碍我对米线的好奇。

据查,米线在我国古代的烹饪书《食次》中就有记载,其名曰“粲”,本义指上等好米。《食次》的成书时间,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甚至更早,虽然已经散佚,但在其他典籍中仍有转述。如,贾思勰所撰的《齐民要术》里就有多处引用《食次》。其中,“粲”的加工方法很详细,概括起来说就是:把发酵过的糯米磨成粉,调成稀稠适中的粉浆,灌入底部钻有孔隙的竹勺,滤出来的细线进入锅中煮熟,这就是早期的米线了。宋代以降,米线也被称为“米缆”,俗称米粉条,并可像粉丝那样制作成干品。如今,米线的种类多而丰富,已经风行全国,尤以云贵川湘等地为盛。

在我老家龙口,称粉丝为粉条。记得小时候村东头有座很大的粉坊,流水加工粉条。制作工序与米线差不多,不过用料不是大米而是绿豆。比起薯类粉丝来,绿豆粉丝晶莹剔透不黏稠,百煮不烂韧性好,最适合涮火锅。沉淀粉团后的浆水,煮熟了叫油粉,就像北京的豆汁儿,很便宜,买回来可作稀粥喝。油粉的豆腥气较重,入口有点酸溜溜的,孩子们虽然不喜欢,但在食品短缺的年代里,只要能充饥,也就挑剔不了那么多了。听说在陕西富平一带,花色油粉还是一道传统小吃呢。

米线、粉条、面条等,都是五谷杂粮加工出来的线状食品,只是因产地和配料不同而有所区别,因口味和习惯不同有所偏好。相比较而言,还是面条来得便捷些。且不说超市里有居家旅行的挂面、方便面及鲜面条出售,只要有开水随时都能满足口腹之欲,即便是手擀面,也花费不了多长时间。用擀面杖将发酵后揉好的面团擀薄了,交叠成一拃宽的垛子,用刀批成若干均匀的细条,抖落开来,放进开水锅里,煮熟捞上来,浇上卤汁,拍一碟黄瓜拌蒜,加上蚬子肉搅拌,吃来非常爽口。

面条种类很多,除了配料和烹调方式外,常见的有手擀面、刀削面、拉面等。面条细而长,过生日吃它就是长寿面;面条好消化,生病时吃它就是病人餐;面条易携带,旅行时吃它就是方便面。这世界上,没有一碗面条填不饱的肚子,舌尖上的中国是不能没有面条的。即便是海外旅行,享受不来西餐,凡是挂着中华料理招牌的店铺,大多会有面条提供。若不然,还可以来一碗意大利面将就将就。

汪曾祺老先生对各地小吃很有研究,却不讲究。凡有摊档的地方,哪怕是街头巷尾,只要是特色风味,他都会蹓跶过去品尝。他在《四方食事》中说,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细细想来,全国各地的美食,从起源到风行,都有动人的传说或故事,都是一道独特的地域风景线,再由文化学者或文学家形诸笔端,就会载入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按照汪老的诠释,米线也好,粉丝也好,面条也好,说到底都是一碗人间烟火。

文/王兆贵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5)
文汇的头像文汇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2年5月12日 12:46
下一篇 2022年5月14日 11:59

推荐阅读

  • 正字的迷惑

    读破万卷书,也难保不会写错字,有句谚语十分有趣,就是:“读书读得多,料字写成科”;读书读得更多,岂不是更加容易“皱字写成雏”?所以十年窗下的老书生,稍不留神,笔误也是常有的事,就算写对了的字,有没有用错,又是汪洋字海中矗立的另一座烟雾迷蒙的…

    2022年5月26日
    1.4K0
  • 好书法

    一幅好书法作品,不是字写得有多漂亮,而是这幅字看上去有神采。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强调书法最重要的是要有神采,风神骨气论是他《书论》的核心之一,他在《书论》中说:“智则无涯,法固不定,且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指出书法的审美,并不…

    2022年11月5日
    1.2K0
  • 认识自己,回到最初的梦想

    有这么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发现普遍的朋友都有这样一个烦恼,不管是事业成功,还是处于创业阶段的都经常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迷失了方向会有这些表现:每天看起来忙得抽不出时间来,但是心里却不清楚自己的确切目标,而且很容易感到…

    2022年11月4日
    1.2K0
  • 关于春联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在描绘春节的古诗中,最有名的大概就属王安石的那首《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古代人过年要放爆竹,据说是为了驱逐一个叫“年”的怪兽;在正月初一那天,全家老小都喝屠苏酒,这是一种药酒,能够预防…

    2023年4月4日
    8730
  • 担担面的奇功

    人同人之间的缘分真是很奇妙,很意想不到!小时候住大磡村飞机库,再往前另外有小村叫上元岭、下元岭。先父在上元岭的大观片场工作,下元岭侧是小村的市集,那里有街市摊档,有不少小店铺、小士多,还有印象很深刻吃担担面的地方叫“咏藜园”。我也不知为何几…

    2022年4月17日
    1.2K0
  • 一切终将归于大地

    叉叉走了。那只耳聋、眼花、哮喘,又有严重心脏病的14岁老狗叉叉,在燕婷托我照顾它的第十天,在一阵剧烈的喘息之后终于离开了。叉叉走的时候,安静地趴在我给它新换的地毯上,脑袋枕着自己的前爪,长长的耳朵把脸盖住,像它小时候熟睡的样子。 我冷静地把…

    2022年11月5日
    1.1K0
  • 那些年我们一起度过的青葱岁月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离开学校已经20多年了。蓦然回首,姐妹们那青春洋溢的笑脸,却仿佛无时不在眼前。 犹记得淘气的我们给每个姐妹都取了外号。“美眉”长得甜美,娇俏可人;“黑牡丹”有着健康的小麦肤色,泼辣、俏丽又不失妩媚;娟长得高大,又像个…

    2022年4月29日
    1.7K0
  • 梦的解析

    很早以前我就看过《梦的解析》,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的是弗洛伊德的一句判断:梦就是愿望的达成。经过了许多年,在做过很多场梦之后,我一直没有弄清楚这个被重点强调的达成是指什么?如果仅仅是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把思的问题解决了,就好像我们经常看到的…

    2022年5月30日
    1.6K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