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人间烟火

一碗人间烟火

楼下有家叫米线控的快餐店,虽然经常路过,却一直没留步。因为很早就听说过桥米线的故事,以为米线是少不了辣油的,而我有慢性咽炎,即使想吃也无福消受。那日天冷得出奇,想吃点热乎的,就踅了进去,一问也有不辣的汤底,于是就点了一份番茄龙脷鱼米线。内衬锡纸的大碗端了上来,热气腾腾的,稍凉之后吃了一口,味道还不错。虽然没有面条劲道,但却顺滑爽口。我接下来隔三差五地光顾过几次,待得这家米线店撤档,我就再也没去吃过米线。看来,我这个吃惯面食的北方人,还真的不是米线控。不过,这不妨碍我对米线的好奇。

据查,米线在我国古代的烹饪书《食次》中就有记载,其名曰“粲”,本义指上等好米。《食次》的成书时间,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甚至更早,虽然已经散佚,但在其他典籍中仍有转述。如,贾思勰所撰的《齐民要术》里就有多处引用《食次》。其中,“粲”的加工方法很详细,概括起来说就是:把发酵过的糯米磨成粉,调成稀稠适中的粉浆,灌入底部钻有孔隙的竹勺,滤出来的细线进入锅中煮熟,这就是早期的米线了。宋代以降,米线也被称为“米缆”,俗称米粉条,并可像粉丝那样制作成干品。如今,米线的种类多而丰富,已经风行全国,尤以云贵川湘等地为盛。

在我老家龙口,称粉丝为粉条。记得小时候村东头有座很大的粉坊,流水加工粉条。制作工序与米线差不多,不过用料不是大米而是绿豆。比起薯类粉丝来,绿豆粉丝晶莹剔透不黏稠,百煮不烂韧性好,最适合涮火锅。沉淀粉团后的浆水,煮熟了叫油粉,就像北京的豆汁儿,很便宜,买回来可作稀粥喝。油粉的豆腥气较重,入口有点酸溜溜的,孩子们虽然不喜欢,但在食品短缺的年代里,只要能充饥,也就挑剔不了那么多了。听说在陕西富平一带,花色油粉还是一道传统小吃呢。

米线、粉条、面条等,都是五谷杂粮加工出来的线状食品,只是因产地和配料不同而有所区别,因口味和习惯不同有所偏好。相比较而言,还是面条来得便捷些。且不说超市里有居家旅行的挂面、方便面及鲜面条出售,只要有开水随时都能满足口腹之欲,即便是手擀面,也花费不了多长时间。用擀面杖将发酵后揉好的面团擀薄了,交叠成一拃宽的垛子,用刀批成若干均匀的细条,抖落开来,放进开水锅里,煮熟捞上来,浇上卤汁,拍一碟黄瓜拌蒜,加上蚬子肉搅拌,吃来非常爽口。

面条种类很多,除了配料和烹调方式外,常见的有手擀面、刀削面、拉面等。面条细而长,过生日吃它就是长寿面;面条好消化,生病时吃它就是病人餐;面条易携带,旅行时吃它就是方便面。这世界上,没有一碗面条填不饱的肚子,舌尖上的中国是不能没有面条的。即便是海外旅行,享受不来西餐,凡是挂着中华料理招牌的店铺,大多会有面条提供。若不然,还可以来一碗意大利面将就将就。

汪曾祺老先生对各地小吃很有研究,却不讲究。凡有摊档的地方,哪怕是街头巷尾,只要是特色风味,他都会蹓跶过去品尝。他在《四方食事》中说,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细细想来,全国各地的美食,从起源到风行,都有动人的传说或故事,都是一道独特的地域风景线,再由文化学者或文学家形诸笔端,就会载入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按照汪老的诠释,米线也好,粉丝也好,面条也好,说到底都是一碗人间烟火。

文/王兆贵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5)
文汇的头像文汇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2年5月12日 12:46
下一篇 2022年5月14日 11:59

推荐阅读

  • 作文《我的自画像》(精选范文)

    《我的自画像》范文(二年级作文) 我叫李小明,是一名快乐的小学二年级学生。今天,我要介绍我自己给大家认识。我有一双大大的眼睛,一个小小的鼻子和一张可爱的嘴巴。我的头发很短,头发的颜色介于黑色和棕色之间,看起来很有活力。我的身体很瘦小,最喜欢…

    2023年3月29日
    1.5K0
  • 莲之妙——读周敦颐《爱莲说》有感

    周敦颐的《爱莲说》传诵千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让世人牢牢记住了莲花的高洁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在语文课堂上,将我的老师讲授予我的这句话,又传授给了我的学生们。 可能是受这些讲授的影响,在我教过的学生中间,有不少…

    2022年11月4日
    2.1K0
  • 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及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中类似“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和习俗非常丰富,这些节日往往与自然节律、农耕习俗、祈福避灾或纪念历史人物相关。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按时间顺序分类整理: 一、春季相关1. 立春(节气)时间:阳历2月3-5日。习俗:迎春仪式…

    2025年2月24日
    4470
  • 人生凭阑处,最爱是”长沙“

    生命中3个关于“长沙”的地方,都成了我的最爱。 东涌的长沙泳滩,是儿时最常去的看日落的海边地点。记忆中的第一次是四五岁的年纪,父亲带全家去露营。夕阳西下,海风习习,我在沙滩上静静地聆听海浪的声响,年幼的心像是被某种神秘的力量偷走了。稚嫩的眼…

    2022年4月25日
    1.4K0
  •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少年成名,一生一画

    《千里江山图》背后的故事你们知道吗?《千里江山图》的这个作者叫王希孟,一辈子只画了这一幅画,这一幅画流传了1000年,他的老师是宋徽宗赵佶,宋徽宗就是那个政治能力特别糟糕,但是艺术造诣很高的那个皇帝。 ”靖康之难“其实就是从他这开始的。宋徽…

    2024年6月17日
    2600
  • 残篇与残躯(读《红楼梦》、《美感论》有感)

    《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中文书,它那样波澜不惊地就书写了生活。为了让生活不被俗务所侵扰,贾政、王夫人这些人都被挡在外面,以大观园的围墙为界,里面是精神世界的,或者说是精神导向的。在这个地方,连柴米油盐都带着一些情趣。厉害如凤姐,在探春起诗社的…

    2022年4月25日
    1.6K0
  • 不期而遇——看纪录片《脸庞,村庄》有感

    我昨晚几乎是在一种夹杂着悲伤的快乐当中度过的。忽然就慨叹生命易逝,生活似乎该当及时行乐。也就是说,当我决定及时行乐的时候,我首先承认了自然的不可逆转。然后,我的感知一下子变得重要起来。 其实,这种情绪倒不是无来由的。它来自我昨晚看了一部法国…

    2022年5月23日
    1.7K1
  • 夹竹桃下的青瓦房

    半山有一棵夹竹桃,夹竹桃下有两排青瓦房,东北角围墙边有一间小厨房,厨房顶上升起袅袅炊烟的时候,就是人间最温馨而美好的时节。 山上有块麦地是我家的。每到麦收时节,我总是禁不住望一望开着红色花朵的夹竹桃,和夹竹桃下的小屋,那里住着学校里最美的女…

    2022年5月10日
    1.8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