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爱鸟的美德懿行

古人爱鸟的美德懿行-封面图

在人类历史上,鸟类一直是我们的亲密朋友,它的存亡与人类的命运密切相关,因而我国自古就有爱鸟护鸟的优良传统。

在先民的心目中,鸟的地位相当崇高,远古时许多部落都把鸟作为“图腾”来崇拜,有的还视鸟为自己的祖先。传说古帝大舜、商的始祖契等古代英雄都是其母吞下鸟卵所生。

人们敬仰鸟,对鸟类也倍加爱护。《史记》中有一则商的开国君主汤爱鸟的故事:有一次,汤到野外巡视,见一个人正在树林四面张网捕鸟,还祈祷说:“四面八方的鸟儿,都飞到我的网里来吧!”汤立即走上前制止说:“你这是要把鸟儿一网打尽啊!”并命令那人将三面的网撤了,又亲自祈祷说:“鸟儿快快飞走吧,愿向左的向左,愿向右的向右,不愿飞走的就留在网里头。”汤的这一作法很快传到其他诸侯那里,他们佩服地说:“汤的美德太崇高了,连禽兽都能受其恩泽。”

到了周代,周王朝制定了专门的条律保护鸟类,并设立了“虞人”之类的官员,管理山林川泽,严禁人们采集鸟蛋、捕杀幼鸟。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秦、汉、唐、宋各朝,这对鸟类的繁衍生息,保持生态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元代皇帝元英宗,也曾颁布过保护鸟类的法律。公元1323年4月,元英宗下了一道圣旨,下令各家各户“释放笼中之鸟”。圣旨一出,老百姓都很惊讶,一时间,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皇帝是为了保护鸟类,加速鸟儿的繁殖,才决定把捕获的鸟儿释放的。因为此时正是春夏之交,是鸟儿最佳的繁殖期。

元英宗为了鼓励老百姓放鸟,还下令:每只鸟价值多少,由政府按原价补偿给养鸟的主人。于是放鸟这一天,10万只各色各样的鸟被放出笼子。它们拍打着翅膀飞上蓝天,飞回大自然,百鸟齐鸣,情景蔚为壮观。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次放生活动了。

古人爱鸟的美德懿行-插图1

一些开明的统治者,不但能身体力行,而且还虚心纳谏,闻过则改,不断改进爱鸟工作。据古书《列子》记载:春秋时候,有一年正月初一,晋国邯郸的老百姓向当时执政的大臣赵简子进献了许多斑鸠。赵简子非常高兴,重重地赏赐了他们。门客不解其意,问他为什么这样做。赵简子说:“我把这些鸟在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对生灵有慈爱之心。”门客说:“老百姓若知道你拿斑鸠放生,就会争着去捕捉斑鸠,那样被打死打伤的斑鸠一定很多,你对这些鸟的恩泽是抵偿不了你给它们所造成的灾祸的。你如果真想救助斑鸠之类的鸟儿,不如下令禁止老百姓捕鸟。”赵简子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意见。

在爱鸟护鸟方面,一些著名文人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此不妨略举几例。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不仅爱菊,而且爱鸟。这位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归隐南山的田园诗人,想在自己居住的茅屋旁为鸟儿找个栖息的地方。于是,他便亲自动手,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起树来,让鸟儿在树林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成为自己的“芳邻”。他还为此写了一首五言诗:“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群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意思是说:孟夏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群鸟为找到可以栖息的地方而高兴,我也更加喜爱我的茅庐。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也很爱鸟,一生写过许多爱鸟诗。他在一首诗中深情地写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你看,可爱的鸟宝宝正在窝中嗷嗷待哺,勤劳的鸟妈妈这时在田间忙忙碌碌地捕捉害虫,捉到后再飞回巢中哺育幼儿。你把它一弹子打死了,就害了它们全家……作者从儿女亲情角度告诫人们不要打枝头的鸟儿,其情殷殷,其意深深,让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为之心动。

古人爱鸟的美德懿行-插图2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平生喜欢花木,爱惜禽鸟,留下了不少护花爱鸟的佳话。有一年,苏氏父子3人出川回京,舟行川江,到达涪洲时旧友送给苏轼一只名叫“山胡”的名鸟。那鸟红颌蓝脯,目光熠熠,异常秀丽,苏轼爱不释手。欲留,恐它离群悲鸣。欲放,又怕它落入恶鸟之口,于是感叹不已,赋诗曰:“终日锁筠笼,回头惜翠茸。谁知声㗲㗲,亦自意重重。夜宿烟生浦,朝鸣日上峰。胡巢何足恋,鹰隼岂能容。”其爱鸟之心跃然纸上。最后,他还是把那只可爱的小鸟放归山林。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在爱鸟方面也很有高见。他在写给其弟的信中说︰“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笼,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适吾性乎!”“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听一片啁啾,如《云门》、《咸池》之奏;及披衣而起,靧面漱口啜茗,见其扬翚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他在信末还抄录了欧阳修的一首题为《画眉》的诗:“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他反对笼中养鸟,主张种树为鸟安家,人鸟和谐相处,享受鸟儿给带来的快乐,这在今天来看也是有积极的意义的。

近代以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鸟的种类和数量都大为减少,这也加剧了生态灾难的发生,人们已从鸟类资源迭遭破坏中尝到了大自然报复的苦果。为了保卫我们在地球上的家园,维护人类的切身利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必要继承和发扬古人爱鸟的优良传统,以实际行动爱鸟护鸟。如果鸟类的保护工作做好了,我们的生态环境也将进一步改善,我们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

——文/戴永夏;图/词多多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5)
文汇的头像文汇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3年4月6日 11:35
下一篇 2024年4月24日 16:51

推荐阅读

  • 陪伴和问候,让岁月温柔

    朋友们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必定会少不了感慨一句: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从孩童时代或同窗岁月就已经一起玩,到现在十几二十年,一下子好像飞过去了。岁月多么无情,容不得我们同意或不同意,就已经在我们的容颜上留下沧桑的痕迹。回首岁月,让我们感到最幸福…

    2022年4月20日
    1.7K0
  • 正字的迷惑

    读破万卷书,也难保不会写错字,有句谚语十分有趣,就是:“读书读得多,料字写成科”;读书读得更多,岂不是更加容易“皱字写成雏”?所以十年窗下的老书生,稍不留神,笔误也是常有的事,就算写对了的字,有没有用错,又是汪洋字海中矗立的另一座烟雾迷蒙的…

    2022年5月26日
    1.8K0
  • 夏日白鹊山

    白鹊山的夏日,是风与光的交织,是凉爽与宁静的共舞。清风迎面吹来,带走夏日所有的燥热,只留给人们清爽与惬意。 白鹊山居,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山居四周山峦叠嶂、连绵不绝,宛如一条蜿蜒曲折的巨龙盘踞于天地之间;山上树木繁茂、郁郁葱葱,恰似一片…

    2024年7月10日
    6990
  • 担担面的奇功

    人同人之间的缘分真是很奇妙,很意想不到!小时候住大磡村飞机库,再往前另外有小村叫上元岭、下元岭。先父在上元岭的大观片场工作,下元岭侧是小村的市集,那里有街市摊档,有不少小店铺、小士多,还有印象很深刻吃担担面的地方叫“咏藜园”。我也不知为何几…

    2022年4月17日
    1.5K0
  • 好书法

    一幅好书法作品,不是字写得有多漂亮,而是这幅字看上去有神采。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强调书法最重要的是要有神采,风神骨气论是他《书论》的核心之一,他在《书论》中说:“智则无涯,法固不定,且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指出书法的审美,并不…

    2022年11月5日
    1.6K0
  • 作文《我的自画像》(精选范文)

    《我的自画像》范文(二年级作文) 我叫李小明,是一名快乐的小学二年级学生。今天,我要介绍我自己给大家认识。我有一双大大的眼睛,一个小小的鼻子和一张可爱的嘴巴。我的头发很短,头发的颜色介于黑色和棕色之间,看起来很有活力。我的身体很瘦小,最喜欢…

    2023年3月29日
    1.8K0
  • 母爱麦芽糖

    小时候生活艰苦,同村的小朋友和我一样,都没零食吃。但为了让我解馋,每隔上一段时间,母亲就会给我做麦芽糖。麦芽糖吃起来不是特别甜,我却异常高兴和快乐,心里就像喝了蜜。 母亲先将小麦浸泡,待发芽三四厘米长,把麦芽切碎,然后将糯米洗净倒进锅里焖熟…

    2022年5月28日
    2.0K1
  • 春和景明识笋味

    我极爱吃竹笋。 因此,在门前种一丛竹子,与其说是受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的影响,不如说是为了在竹子高雅的掩护下能顺理成章地吃上竹笋。 竹笋亦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时令菜,春天的竹笋破土而出,容易被发现,也容易采摘,冬笋的味道比春笋更…

    2022年5月5日
    1.6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