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爱鸟的美德懿行

古人爱鸟的美德懿行-封面图

在人类历史上,鸟类一直是我们的亲密朋友,它的存亡与人类的命运密切相关,因而我国自古就有爱鸟护鸟的优良传统。

在先民的心目中,鸟的地位相当崇高,远古时许多部落都把鸟作为“图腾”来崇拜,有的还视鸟为自己的祖先。传说古帝大舜、商的始祖契等古代英雄都是其母吞下鸟卵所生。

人们敬仰鸟,对鸟类也倍加爱护。《史记》中有一则商的开国君主汤爱鸟的故事:有一次,汤到野外巡视,见一个人正在树林四面张网捕鸟,还祈祷说:“四面八方的鸟儿,都飞到我的网里来吧!”汤立即走上前制止说:“你这是要把鸟儿一网打尽啊!”并命令那人将三面的网撤了,又亲自祈祷说:“鸟儿快快飞走吧,愿向左的向左,愿向右的向右,不愿飞走的就留在网里头。”汤的这一作法很快传到其他诸侯那里,他们佩服地说:“汤的美德太崇高了,连禽兽都能受其恩泽。”

到了周代,周王朝制定了专门的条律保护鸟类,并设立了“虞人”之类的官员,管理山林川泽,严禁人们采集鸟蛋、捕杀幼鸟。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秦、汉、唐、宋各朝,这对鸟类的繁衍生息,保持生态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元代皇帝元英宗,也曾颁布过保护鸟类的法律。公元1323年4月,元英宗下了一道圣旨,下令各家各户“释放笼中之鸟”。圣旨一出,老百姓都很惊讶,一时间,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皇帝是为了保护鸟类,加速鸟儿的繁殖,才决定把捕获的鸟儿释放的。因为此时正是春夏之交,是鸟儿最佳的繁殖期。

元英宗为了鼓励老百姓放鸟,还下令:每只鸟价值多少,由政府按原价补偿给养鸟的主人。于是放鸟这一天,10万只各色各样的鸟被放出笼子。它们拍打着翅膀飞上蓝天,飞回大自然,百鸟齐鸣,情景蔚为壮观。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次放生活动了。

古人爱鸟的美德懿行-插图1

一些开明的统治者,不但能身体力行,而且还虚心纳谏,闻过则改,不断改进爱鸟工作。据古书《列子》记载:春秋时候,有一年正月初一,晋国邯郸的老百姓向当时执政的大臣赵简子进献了许多斑鸠。赵简子非常高兴,重重地赏赐了他们。门客不解其意,问他为什么这样做。赵简子说:“我把这些鸟在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对生灵有慈爱之心。”门客说:“老百姓若知道你拿斑鸠放生,就会争着去捕捉斑鸠,那样被打死打伤的斑鸠一定很多,你对这些鸟的恩泽是抵偿不了你给它们所造成的灾祸的。你如果真想救助斑鸠之类的鸟儿,不如下令禁止老百姓捕鸟。”赵简子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意见。

在爱鸟护鸟方面,一些著名文人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此不妨略举几例。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不仅爱菊,而且爱鸟。这位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归隐南山的田园诗人,想在自己居住的茅屋旁为鸟儿找个栖息的地方。于是,他便亲自动手,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起树来,让鸟儿在树林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成为自己的“芳邻”。他还为此写了一首五言诗:“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群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意思是说:孟夏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群鸟为找到可以栖息的地方而高兴,我也更加喜爱我的茅庐。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也很爱鸟,一生写过许多爱鸟诗。他在一首诗中深情地写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你看,可爱的鸟宝宝正在窝中嗷嗷待哺,勤劳的鸟妈妈这时在田间忙忙碌碌地捕捉害虫,捉到后再飞回巢中哺育幼儿。你把它一弹子打死了,就害了它们全家……作者从儿女亲情角度告诫人们不要打枝头的鸟儿,其情殷殷,其意深深,让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为之心动。

古人爱鸟的美德懿行-插图2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平生喜欢花木,爱惜禽鸟,留下了不少护花爱鸟的佳话。有一年,苏氏父子3人出川回京,舟行川江,到达涪洲时旧友送给苏轼一只名叫“山胡”的名鸟。那鸟红颌蓝脯,目光熠熠,异常秀丽,苏轼爱不释手。欲留,恐它离群悲鸣。欲放,又怕它落入恶鸟之口,于是感叹不已,赋诗曰:“终日锁筠笼,回头惜翠茸。谁知声㗲㗲,亦自意重重。夜宿烟生浦,朝鸣日上峰。胡巢何足恋,鹰隼岂能容。”其爱鸟之心跃然纸上。最后,他还是把那只可爱的小鸟放归山林。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在爱鸟方面也很有高见。他在写给其弟的信中说︰“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笼,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适吾性乎!”“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听一片啁啾,如《云门》、《咸池》之奏;及披衣而起,靧面漱口啜茗,见其扬翚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他在信末还抄录了欧阳修的一首题为《画眉》的诗:“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他反对笼中养鸟,主张种树为鸟安家,人鸟和谐相处,享受鸟儿给带来的快乐,这在今天来看也是有积极的意义的。

近代以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鸟的种类和数量都大为减少,这也加剧了生态灾难的发生,人们已从鸟类资源迭遭破坏中尝到了大自然报复的苦果。为了保卫我们在地球上的家园,维护人类的切身利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必要继承和发扬古人爱鸟的优良传统,以实际行动爱鸟护鸟。如果鸟类的保护工作做好了,我们的生态环境也将进一步改善,我们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

——文/戴永夏;图/词多多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5)
文汇的头像文汇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3年4月6日 11:35
下一篇 2024年4月24日 16:51

推荐阅读

  • 真正的富有是不放弃希望

    身边有很多优秀的朋友,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可以称之为人生的辉煌。如果说是物质的拥有,他们钱财地位似乎都有了,同时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是非常充实。曾经坐在一起讨论,回顾一路走来,我们最富有的时刻是哪些时刻呢? 有的朋友说是遇上发财的机遇,事业上突飞猛…

    2022年4月20日
    1.6K0
  • “花中西施”高山杜鹃

    高山杜鹃既高贵孤傲、心向净土,又安身立命、坚韧质朴,被誉为“花中西施”,是世界植物学界公认的“高山木本花卉之王”,它与报春花、龙胆花合称“世界三大高山天然花卉”。高山杜鹃属木本植物,多为常绿灌木或落叶灌木,也有小乔木,树高2-10米,无论丛…

    2022年8月2日
    2.4K0
  • 米芾的行书

    论书法,普罗大众都知道王羲之,但不一定知道米芾。米芾是宋四大家之一,他年龄略小于苏轼、黄庭坚、蔡襄,成名也稍晚,但其书法之精妙,却在苏、黄、蔡三家之上,为世人所推崇。 宋人“尚意”,真率畅意是基本审美格调,故宋代是行书的天下。米芾痴迷魏晋,…

    2022年4月26日
    1.6K0
  • 石榴故事多

    看到石榴从开花到结果、再到果实成熟,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秋季开始成熟的水果之一,入冬后,正是石榴大量上市的季节。石榴果实外表朴实无华,貌不惊人,打开却鲜艳夺目,艳光四射,不禁让人想起武则天赐予它“多籽丽人”的封号。它也是“风骨凝夏心,…

    2022年5月14日
    1.5K1
  • 什么叫做精神内耗?学会自我疗愈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条点击率非常高的视频。在这段视频里面,命运坎坷的主人翁,坚韧地战胜了所有的打击,生命本来给了他一手烂牌,但他却以自己的方式活出了最大价值。这样的故事固然令人感动,不过这条视频之所以那么疯传,还因为戳中了很多人的心理:精…

    2022年11月4日
    1.2K0
  • 从容自有千钧之力

    假期中与朋友见了一面,但他看起来状态不太好,因为他感觉被很多烦恼纠缠着,工作上的压力,同事们相处的不合,尔虞我诈……虽然是在假期中,但是他却垂头丧气,并没有半点开心可言,而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他在工作上发生了一些冲突,一度有离职的念头。 对…

    2022年4月20日
    2.4K1
  • 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及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中类似“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和习俗非常丰富,这些节日往往与自然节律、农耕习俗、祈福避灾或纪念历史人物相关。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按时间顺序分类整理: 一、春季相关1. 立春(节气)时间:阳历2月3-5日。习俗:迎春仪式…

    2025年2月24日
    3490
  • 生活处处是精彩

    每日里上班下班,一日三餐、简单平实的日子如流水般逝去,波澜不惊,却真实得触手可及。工作之余的生活,亦随着人生的不同脚步,演绎着不一样的精彩。 毕业伊始,工作之余,我除了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也曾在自考路上奋勇直前。那段与书香为伴的晨读晚诵…

    2024年6月14日
    297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