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李白的诗书而名留千古的两个人

因李白的诗书而名留千古的两个人

历史上有两个人幸运地因李白的诗书而名留千古。

第一个是汪伦,汪伦字文焕,安徽歙州黟县人。唐开元间任泾县令,他是李白好友。汪伦卸任后,由于留恋桃花潭,便举家由黟县迁往泾县,居泾县桃花潭畔。天宝元年(740年)至宝应元年(761年)间,李白曾多次到安徽当涂、宣城、泾县、秋浦、南陵等地游历,并到过泾县桃花潭。李白在桃花潭遇见汪伦,汪伦便以美酒佳肴招待李白。

当他送别李白时,李白即兴赋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个汪伦也因李白此诗,而名留青史。

第二个“幸运星”当属王历阳,天宝十二载(753年)冬,诗仙李白从幽州游历来到历阳,历阳县的县丞王历阳素来仰慕李白,李白到访当地,自然设宴款待这位大名鼎鼎的诗人。

李白既是诗仙,也是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诗云: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过三巡,这个王县丞便不胜酒力,李白于是作诗劝酒并揶揄他;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王历阳虽然在历史上名不见经传,但却因为这首诗名留千古。

李白这首诗写在纸本上,称《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全帖共50字,包含了《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全诗,落款为李白。正因为此帖在日本保存下来,世人才知道这个王历阳因为不会饮酒被李白嘲笑,王历阳也不冤,被李白嘲笑揶揄一番,反倒名留千古。

声明:本文由作者“梁君度”原创,在词多多首发,版权归其所有。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s://mobanduoduo.com/meiwen/2539.html

(3)
梁君度的头像梁君度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2年4月26日 11:51
下一篇 2022年4月26日 14:45

推荐阅读

  • 不期而遇——看纪录片《脸庞,村庄》有感

    我昨晚几乎是在一种夹杂着悲伤的快乐当中度过的。忽然就慨叹生命易逝,生活似乎该当及时行乐。也就是说,当我决定及时行乐的时候,我首先承认了自然的不可逆转。然后,我的感知一下子变得重要起来。 其实,这种情绪倒不是无来由的。它来自我昨晚看了一部法国…

    2022年5月23日
    1.9K1
  • 生活点滴:我和儿子做朋友

    农历五月初二,儿子就满三岁了。三岁的孩子可当老师,这是贾平凹先生在《我的老师》一文中说的。平凹先生说他的老师就是朋友的儿子孙涵泊,而孙涵泊是一个三岁半的孩子。 我不要儿子做我的老师,这样无形中会给他很大的压力。我也不做儿子的老师,这样我会居…

    2022年5月28日
    2.0K2
  • 天边树若荠

    城市里的树,高高低低地生长着。我们每日在街边走过,或是在街区花园驻足,总会感受到它们的力量:或青翠欲滴,或落叶纷飞;或嫩芽初上,或繁华落尽——我想,它们的故事,和人世间应该并无区别。 来到这个世界,究竟是不是它们的选择?这个问题曾令我思考很…

    2022年11月4日
    1.6K0
  • 作家少年时代的作文

    作家少年时代的作文,对一生的书写是难忘的开端。那些作文,是作家们记得住的。少年是站在世界一侧的观察者,作家文字的列车从作文那一站开始出发。作文表达,距离文学仅一纸之隔。源自少年作文的记忆,具有作家终生品质的生存意味。作家作文里的少年生活饶有…

    2023年1月3日
    1.5K0
  • “中华第一神画”《清明上河图》隐藏的秘密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又有一个别名叫做《盛世危图》。张择端献给宋徽宗不久之后,北宋就灭亡了。整幅画长5.3米,画了810个人,170棵树,三十多栋房子,每一个人长得都不一样。当时张择端画完之后,他就把它献给宋徽宗了。但是在当时,宋徽宗…

    2024年6月20日
    1.1K0
  • 生活不在别处

    和年轻朋友们一起聊天的时候,他们总会说到假期一定要好好出去旅游一番,要去看看世界的大好河山,去走走自己想要走的风景。然而这样的兴奋似乎只在一瞬间,这是一种期待。而期待很快就会被他们用叹息浇灭,工作实在太忙了,忙完这阵子肯定会有下一阵子的事情…

    2022年4月20日
    1.6K0
  • 夏日白鹊山

    白鹊山的夏日,是风与光的交织,是凉爽与宁静的共舞。清风迎面吹来,带走夏日所有的燥热,只留给人们清爽与惬意。 白鹊山居,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山居四周山峦叠嶂、连绵不绝,宛如一条蜿蜒曲折的巨龙盘踞于天地之间;山上树木繁茂、郁郁葱葱,恰似一片…

    2024年7月10日
    6860
  • 享受的阅读

    从小喜欢阅读,尤其中文书,三千年历史文化悠久,内容真的要什么有什么。在海外,各种主客观因素,中文程度只有小学六年,所以文言文不好,读古文本来就难度高,典故愈多的,对肤浅读者益发障碍重重,很多精品佳作因看不懂而失去兴趣,幸好现在有电脑网络,真…

    2022年4月29日
    1.5K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