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是一段令多数人烦恼的时光,但对于“为食”的吃货来说,却是一段令人胃口大开的好时光。因为,雨季是多数可口的菌子生长旺盛的时期,因此,在很多吃货口中雨季便被称为菌子季。
素食已久的本呆自然是爱吃菌子的。大多的朋友以为我是因为吃素才爱吃菌子,并不知道我是从小就爱吃菌子的。我的义父方征是一位热爱演艺事业的非著名演员,也是一个非常“为食”的吃货,义父常年在北京,父女二人一南一北相隔千里,他对我的日常关怀多是发信息问“吃了没?吃的啥?”以及叮嘱“好好吃,多吃点……”
不过因为“老眼昏花”,一次我发朋友圈晒自己吃松茸刺生的时候,方爸爸心疼地跟帖道:怎么不好好爱惜自己,只吃几片菌子?看到我回覆说这一片菌子就要几十大元的时候,方爸爸便放心地沉默了。
为了义父的放心,我随口报出的价格自是有夸张的成分,但是若去认真地计算,松茸作为一种食用的菌子来说,价格实在是有点贵了。然而再认真地一算,如今大多菌子都和其它瓜果蔬菜一样,一年四季皆能在温度可自由调控的大棚里培植出来,作为只能在特定的土壤、温度和干净无比的环境里才能长成的松茸,并没有对不起它的身价。
长辈对于自己所关爱的后辈“吃了没,多吃点”多是源于记忆中的饥饿。我的年纪虽还不算太长,但也经历过食不果腹的日子。当然,因为父亲的工作和收入的关系,亦从未真正地“食不果腹”,只是见证过旁人的饥饿而已。也是源于父亲的工作,我时常被寄养在父亲的亲友家中,久而久之,习惯了被寄养的生活,便总是“既来之,则安之”。
那一年是在中原地区的山中,不记得地名,只记得山中有流水,山腹里长有鱼腥草,山顶却是有着一大片只在平地上才有的草坪,山顶有草坪并不奇怪,在雨后,草坪上长着的一片白色的草菇却是让我感觉震惊。我自小见识比读书少,未见到那片草菇之前,曾在书上读过一个故事,说的是几个出家的年轻和尚,想念出家前吃过的肉味却又吃不上肉,一次雨后碰巧在寺庙外的草地上发现了大片的草菇,摘回去煮食,竟从中吃出了肉味,从此便把草菇当作是回味俗世的一种念想。
后来我鼓动亲友家的一群大孩子们把山顶的那片草菇采回去,用蒜苗炒了吃,那天的晚餐,大家果真都在菌子里吃出了肉味。再想去采,天却一直晴着,草菇再没有长出来。再后来父亲就把我接了回家,在别处却是再也没有见过草菇。再再后来,市场里也有人工种植的草菇卖了,买了回去做了吃,总是一股似乎浸过水的难以描述的味道,因为,那些草菇都是人工种植出来的。迄今为止,我再也没有吃到过从前的草菇的味道。其它的菌子我也常吃,但是常吃,也常失望,无法人工种植的松茸便在后来成为我最常吃的一种菌子。
然而对于一个“孤寒”的写作者来说,花千金去吃一点菌子,是不如花千金去读几本书的。于是,每一年的菌子季,我只吃几朵松茸菌尝鲜,余下的时光和金钱,都拿去读书,期待在书里发现更有味道的菌子。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