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他是没有参加科考的,他就选择了通过举荐去入世这样的一条路。二十多岁的李白游历完成都之后,他就去渝州去拜谒当时的渝州刺史李邕。这个李邕当时还在北海当过北海太守,所以他也叫李北海。那么李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李邕这个人比李白大了二十多岁,其实算是李白的长辈。
李白初出茅庐的时候,李邕已经非常有名了。在当时他已经是唐朝人尽皆知的一个大文豪了。据《旧唐书李邕传》记载,李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素有声称,后进不识,京、洛阡聚观,以为古人,或将眉目有异,衣冠望风,寻访门下”。什么意思?说这个李邕不仅是学识不凡,而且是一个仗义疏财、广交天下人士这样的一个人。所以在当时的唐朝,李邕就是一个妥妥的“大明星”。
人们都以受到李邕的接见视为一个极大的荣耀,李白也不例外。有一天,李白就带着自己所有的得意之作就去到了李邕的府邸去拜访他。李白一见到李邕,他就呈上了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就怕李邕看不到自己的才华,还各种给他去讲解这些诗作背后的写作缘由。但是在李邕看来眼前这个小伙子一进来就喋喋不休地高谈阔论,太轻狂了,不喜欢。所以李白对李邕的这一次拜谒失败了。
回去的路上,李白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他到底是哪一点做的不合适。于是他越想越气,他就大笔一挥,又写下一首《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他把自己比作这个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就算没有你李邕,我有一天靠自己也是能扬名立万的。今天你们这些人,全部都觉得我是一个高谈阔论的人,去嘲讽我的豪言壮语。但是人家孔子还说“后生可畏”,难道你李邕比孔圣人还要厉害吗?用咱们现代的话,把这首诗概括起来就一句话,就是“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但是《上李邕》这首诗,学界还有一个其他的声音。安旗先生在他的《李太白别传》中,说李白之所以写这首上李邕,是因为他去拜访李邕,而李邕根本就没有见他,更别说去听他的什么才华了,他直接吃了个闭门羹,所以回来的路上,李白气不过,就写了这么一首《上李邕》,用来抒发一下自己不受待见的一个愤懑。
还有人说这个诗,是李白在中年的时候遇到李邕时所作,所以这个就是比较有争议,因为记载的不是很清楚。有一个事实我们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李白去拜见李邕,他失败了,写了一首情商不太高的诗。但是有意思的是啊,李白这个人并不记仇,他当时生气,他就写首诗发个牢骚,这个事儿就翻篇了。
并且此后在很多次,李白还依然表示出对李邕的好感。他其中就有一首诗叫做《东海有勇妇》。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就说在东海有一个妇人,她为了给她的丈夫报仇,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而这个妇人这件事儿,正好是北海李使君,就是李邕,将妇人的这个事迹上奏了朝廷,才让朝廷对这个妇人进行表彰,去歌颂李北海、李邕这种好的品德。所以他说的什么“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后来在公元745年的时候,李邕受到李林甫的构陷,被杖责,直接被打死的。当李白听到这个消息,他当时内心又气愤又悲痛。在两年之后,就在他的一篇《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这样的一个文章当中,就去为这个李邕的死去慷慨陈词。他说“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对李邕的惨死表示出来这种深切的哀悼和沉痛的惋惜。
其实我们可以看得到,李白其实他不仅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他也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真性情的人。他当时去拜访李邕,李邕没有搭理他。但是在李邕落难的时候,他还站出来为人家仗义执言。所以我觉得怎么去说李白,我觉得李白他的这种豪情纯良、赤诚,就是他为什么能够写出这样浪漫,写出这么干净的诗的原因。就是他内心其实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干净的人,他就像一个光一样很通透,他这个人。中国文人的风骨和豪气,在李白身上其实是能够展现的非常淋漓尽致的。
声明:本文由作者“何楚涵博士”原创,在词多多首发,版权归其所有。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s://mobanduoduo.com/shici/31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