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诗词歌赋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诗词歌赋几乎无所不包,今天我们一起聊聊《红楼梦》里的诗词歌赋。

对《红楼梦》稍有了解的人,一定会注意到,这部章回体小说里,诗词歌赋几乎无所不包。比如,宝玉的通灵玉上,刻着四字句的吉祥祝语:“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这是典型的《诗经》。赞颂警幻仙子的那一段,是一篇文辞华美的赋。黛玉的《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是歌行体长诗。

姑娘们起诗社,咏海棠和咏菊花,写的都是唐诗里最有代表性的七律。《咏柳絮》又写了宋代成熟的词。预言金陵十二钗命运、总题叫《红楼梦》的曲子,是一套典型的昆曲南北套曲。而且,大观园里起诗社,即便同样是做律诗,每次的玩法规则也都不同。

比如,《咏白海棠诗》,完全是同题作文,而且是限韵的,就是所有人都写同一个题目,还一定要押一样的韵;到《咏菊花诗》就不一样了,不但分出了十二个不同的题目,而且押韵的规则也放松了,不限韵,就是说,可以由每位诗人自己选择押什么韵。作者的控制力还在于,同题的诗,他都能写出不同人的高下之分。你去比比黛玉的诗跟惜春的诗,差距相当明显。

可以说,《红楼梦》的作者,沿着三千年的时间线,差不多把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最经典的诗体文体,都演练了一遍。

《红楼梦》里的诗词歌赋-图1

用诗词歌赋推动情节

但一部小说,夹杂这么多其他文学样式,我们却不能仅仅把它看成作者的炫技!事实上,诗词歌赋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跟前边我讲过的服饰、居室一样,诗词也是作者为了推动情节、塑造人物、烘托情绪而使用的重要文学手段。这一点作者在林黛玉身上下的功夫尤其深。

听说过这样的趣闻没?有一次,在某大学中文系的考卷上,出现了一道填空题,《葬花吟》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林黛玉?很多学生就是这么回答的,然后被扣分了。为什么不对呢?拜托,连林黛玉这个人物都是曹雪芹创造出来的!不管是《葬花吟》还是《红楼梦》里其他的诗词,比如《桃花行》《秋窗风雨夕》,所有林黛玉名下,以及薛宝钗、史湘云等等大观园各位诗人名下的作品,知识产权其实都属于曹雪芹!

大家误会《葬花吟》的作者是林黛玉,实在是因为,这首诗的气质太像林黛玉了。(扩展阅读:林黛玉阴阳怪气语录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完全是香闺女儿的笔墨。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那种哀伤、那种飘零感,也跟从小父母双亡,曾经离丧的黛玉十分契合。
咏白海棠花,“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写出了冰清玉洁的仙气;
到了咏菊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又全是一副清高的风骨。

不光是诗才高超的黛玉写得好,曹雪芹的厉害之处,在于写谁像谁,分配给每个人名下的诗,都跟人物的气质融成了一体。

比如宝钗的:“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种从容自若、含蓄浑厚,但又隐隐透出的名利心,确实跟宝姑娘的性格相当契合。再比如,贾母游大观园摆宴,照例要行酒令助兴,来自乡野的刘姥姥说的是,“大火烧了毛毛虫、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听了这几句,你觉不觉得特别讨喜,乡土气息扑面而来?照刘姥姥自己说,这些都是“我们庄家人的现成的本色”。作者用诗性为人物注入灵魂。一旦你熟悉了主要人物的气质秉性,随便拎一篇诗文来,读上几句,不用告诉你是谁写的,准能猜个八九分。

《红楼梦》里的诗词歌赋-图2

用诗词歌赋强化主题

除了靠诗歌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推动情节发展,散落在《红楼梦》里的各式诗词歌赋,还承担着强化主题的作用。这就不能不说到有关曹雪芹诗才的一桩公案,有人评论说,《红楼梦》里有些诗实在是平庸。他们举出来的例子是这一类——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的确,这听起来半生不熟,没什么诗味儿,倒像顺口溜。跟前面那些平仄严谨对仗工稳的律诗比起来,感觉作者水平严重不在线。别急,你先看看这首诗出现的环境,它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在第5回,成批出现的。

具体来说,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了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也就是她们的命运预言诗。对这类诗,我们要换个角度看。它们其实不是文学意义上的诗人之诗,而是所谓的“神谕、天机”。刚才说的这一首,就是暗含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

“玉带林中挂”,反读过来,有林黛玉三个字的谐音;
“金簪雪里埋”,是薛的谐音加宝钗二字的意思。

所谓十二钗判词,就是以上帝视角,对红楼女儿命运以及贾家运势给出的总预言。如果你对中国民间“紫微斗数”“奇门遁甲”之类的算命文化有点了解,或者你去寺庙里求过签,就会知道,半通不通、模棱两可,恰恰是这种卦辞的特点。红楼作者就是模仿这种风格路数,杜撰了这批判词。要是写得艺术性太高,反倒不像了。你看,红楼作者不但操办士大夫的风雅诗词功夫了得,学起民间俗文化也是惟妙惟肖。《红楼梦》里很多具有象征意味的内容,都是像这样用诗词歌赋来呈现的,而且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提醒你,自己读到这儿的时候,一定不要随便跳过去。

《红楼梦》里的诗词歌赋-图3

承担点题作用的悼文

最后,我要重点说说《芙蓉女儿诔》——这篇承担着全书点题作用的悼文。表面上是宝玉为悼念丫鬟晴雯写的,实际上,是作者为所有的红楼女儿写下的一篇总悼文。它形式考究,辞藻华丽,前半段接近汉赋,后半段连我前边没提到的楚辞体都出现了。

这篇诔文是怎么点的题呢?

就是核心的那句:“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薄命!”“公子情深、女儿薄命”,你看, 全书的主旨“证情”和“证空”——也就是证悟深情和证悟虚空——又一次如影随形双双出现。这篇诔文说破了所有红楼女儿的命运收结。作者借此告诉你,悲剧已经开始,不久之后,家族命运降临,一切美好都将遭受摧残。而宝玉,将是那个含着泪水,见证这一切的人。

在一部文学作品里,尝试对多种文体进行实验性写作,这在当代的世界文坛和中国文坛都并不少见。但是,一部作品里几乎汇集了一个民族几千年文学史上的所有文体,《红楼梦》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孤例。所以,如果你不是学中文的,那么看《红楼梦》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可以把中国古典文学的各种文体类型,放在应用情景里速览一遍,再没有第二部书有这个福利了。

小结:

1. 在《红楼梦》这部小说里,你读到的诗词歌赋,表面看是一个文学天才的炫技。
2. 但深入去看,散落在情节中的诗词,完全跟人物打成一片,推动着故事的发展,烘托着不同场景的气氛。诗是活的,人也是活的。
3. 而且诗词歌赋还是全书隐性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作者精心设计的象征符号系统,更是“证空”和“证情”主题的载体之一。
4. 诗词歌赋在《红楼梦》的文本里,就像是奇妙的艺术催化剂,让这部小说魅力倍增。
5. 其实,抛开这些具体的诗不谈,《红楼梦》的整部小说本身,也是高度诗性的。

文/董梅;图/词多多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6)
得到铁粉的头像得到铁粉优秀作者
上一篇 2023年4月10日 15:22
下一篇 2023年4月12日 11:35

推荐阅读

  • 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全文及鉴赏

    沁园春·孤馆灯青 宋代: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2022年11月10日
    1.7K0
  • 纳兰性德《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全文及鉴赏

    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 清代:纳兰性德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翻译 夜深,把油灯拨亮,在红笺上写满思念,却依然感到空虚无聊。长夜漫漫…

    2022年5月12日
    1.7K0
  • 积极向上的优美诗句(36句)

    1、剑气寒高倚暮空,男儿日月锁心胸。莫藏牙爪同痴虎,好召风雷起卧龙。旧说王侯无世种,古尝富贵及耕佣。须将大道为奇遇,莫踏人间龌龊踪。——王令《寄洪与权》 2、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苏轼《纵笔》 …

    2023年11月13日
    1.3K0
  • 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全文及鉴赏

    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宋代: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翻译 春天,诗人在偎依着青山的十里楼台边,听见…

    2022年9月27日
    1.7K0
  • 杜甫《赠卫八处士》全文及鉴赏

    赠卫八处士 唐代: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

    2023年2月13日
    1.4K0
  • 苏轼《清平乐·秋词》全文及鉴赏

    清平乐·秋词 宋代:苏轼清淮浊汴。更在江西岸。红旆到时黄叶乱。霜入梁王故苑。秋原何处携壶。停骖访古踟蹰。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 《清平乐·秋词》翻译 清澈的淮河与混浊的汴水,远在钱塘江西岸。您的红旗抵达时,黄叶遍地,狼藉散乱。白霜也会…

    2023年2月19日
    1.4K0
  • 刘禹锡《望洞庭》全文及鉴赏

    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译文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皓月银辉之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洞庭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

    2023年2月13日
    1.7K0
  • 郑燮《咏雪》全文及鉴赏

    咏雪 清代:郑燮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咏雪》译文 飘飞的雪花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成千上万数也数不清,飞入梅花丛中就消失不见。 《咏雪》注释 片:这里指雪花的片数。飞入:落入。梅花:植…

    2023年2月16日
    2.4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