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全文及鉴赏

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全文及鉴赏

点绛唇·闲倚胡床

宋代: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
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点绛唇·闲倚胡床》翻译

闲着无事就靠坐着胡床,从庾公楼的窗子朝外望去,只见诸峰如千朵鲜花开放。和哪个一同倚坐?明月、清风、我(或他)。

别驾通判一来,有唱自然有和,酬唱赠答。你还了解吗?深悉吗?自从你的到来,那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的享受,自然是你我各一半了。

《点绛唇·闲倚胡床》注解

闲倚胡床:闲着无事坐于胡床。
闲:指办公之余。
倚:坐靠。庾公楼:用东晋庾亮(公元289-340年)在武昌乘月登南楼典故。
别乘:汉朝称郡守的副手为别驾,别:另外。郡守乘车出行。副手乘另外的车跟随,所以叫别驾。
“乘”也是驾车之意,宋代通判(知州事的副手)相当汉代别驾。这里“别乘”当指袁毂。
风月平分破:享受美景,你和我各一半。

《点绛唇·闲倚胡床》赏析

词的上片,词人自述游山玩水的寂静心态。“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从室内视角摄起的两个镜头,一为词人自己的闲适倚床的风姿。“闲”字突出了东坡的寂静舒坦的心态;“倚”字描绘了坐靠“胡床”的美姿。二为朝窗外望,只见“庾公楼外”的山峰重叠美景。山外青山楼外楼,宛如花开万朵,全部微缩在“窗含”的镜头中,美丽极了。这是杭州的典型山光。“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镜头转到室外。开句用设问的方式,强调无有同玩、同坐的生活空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问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东坡《赤壁赋》),遗憾的只能陪伴着“我”。整个上片人格化、自然化和谐统一,突现了东坡那种身心幽闲、旷然天真、潇洒自然,与大自然为伍的绰绰风姿。“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不仅富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的神韵,而且为下片的“吾与子之所共食”风月的意境作了对衬性的铺垫。

词的下片,特写与袁公济畅游湖山的独特享受。“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叙述宾主唱和赠答。是时词人知杭州,袁公济悴杭州。正当词人独自“闲倚胡床”时,这位副使驾着车子来了,打破了词人孤寂的沉闷世界,同游杭州湖山,“相得甚欢”,唱和诗词。“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进深一层,与上片对应,道出湖山之乐就在于袁公济的到来,打破了东坡的沉寂感,获得了情感上和语言上的共鸣,凝聚到一点就是:清风、明月,我们平均地享受吧,是画龙点睛之笔。整个下片,词人与袁公济的游山玩水、唱和赠答,浓缩了人生之精华,大地之灵气。游玩之乐,其乐无穷。

全词,运用了叙述与描写、写实与用典、对衬与渲染之笔,尽情抒发了东坡知杭州时与友畅游湖山之乐。那“楼外峰千朵”,“明月清风我”,“风月平分破”,如画一般,沁人心脾。凡是与大自然打成一片,永葆自然青春的,大自然将赋予他艺术的美妙的人生。

《点绛唇·闲倚胡床》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秋。是时,词人正在龙图阁学士充两浙西路兵马钤辖知杭州军州事任上。袁毂(公济)春夏间来为杭悴,词人与他、刘季孙(景文)登山玩水,赋诗唱和。此词亦是词人和袁公济词作之一,概括为“风月平分”词。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1)
绿日长夏的头像绿日长夏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2年5月27日 08:35
下一篇 2022年5月27日 08:57

推荐阅读

  •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全文及鉴赏

    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代: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蓝田崔氏庄》译文 人老了,又面对着悲凉萧瑟的秋色,只好勉强宽慰自己了。今日恰逢…

    2023年2月6日
    1.5K0
  • 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全文及鉴赏

    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宋代:柳永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翻…

    2022年8月4日
    2.1K0
  • 苏轼《琴诗》全文及鉴赏

    琴诗 宋代: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琴诗》译文 如果琴上有声音,放在箱中为何不响?那如果声音是从手指上发出,为什么人们不在手指上听呢? 《琴诗》注释 若:如果。何:为何。 《琴诗》赏析 唐朝的…

    2023年1月10日
    2.2K0
  • 李白《采莲曲》全文及鉴赏

    采莲曲 唐代:李白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采莲曲》译文 若耶溪旁,三三两两的采莲女正在采莲子;隔着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阳光照耀采…

    2023年3月1日
    1.7K1
  • 杜甫《旅夜书怀》全文及鉴赏

    旅夜书怀 唐代: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星星低垂在辽阔的天际,月亮倒映在江面上,随…

    2023年1月12日
    1.4K0
  • 苏轼《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全文及鉴赏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宋代:苏轼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翻译 昨夜的秋风好似来自万里之外的家乡…

    2022年5月28日
    1.6K0
  • 柳永《迷仙引·才过笄年》全文及鉴赏

    迷仙引·才过笄年 宋代:柳永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迷…

    2022年6月21日
    1.8K0
  • 柳永《红窗迥·小园东》全文及鉴赏

    红窗迥·小园东 宋代:柳永小园东,花共柳。红紫又一齐开了。引将蜂蝶燕和莺,成阵价、忙忙走。花心偏向蜂儿有。莺共燕、吃他拖逗。蜂儿却入、花里藏身,胡蝶儿、你且退后。 《红窗迥·小园东》注解 成阵价:成群成片地。忙忙走:飞来飞去。 拖逗:宋元时…

    2022年6月9日
    1.9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