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全文及鉴赏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全文及鉴赏

《送梓州李使君》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依先贤。

《送梓州李使君》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
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
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
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注释
⑴梓州:《唐正音》作“东川”。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
⑵壑(hè):山谷。
⑶杜鹃:鸟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规。
⑷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⑸树杪(miǎo):树梢。
⑹汉女:汉水的妇女。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
⑺巴:古国名,故都在今四川重庆。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
⑻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翻:翻然改变,通“反”。
⑼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这里指汉景帝时蜀郡守。最后两句,纪昀说是“不可解”。赵殿成说是“不敢,当是敢不之误”。高眇瀛云:“末二句言文翁教化至今已衰,当更翻新以振起之,不敢倚先贤成绩而泰然无为也。此相勉之意,而昔人以为此二句不可解,何邪?”赵、高二说中,赵说似可采。

《送梓州李使君》鉴赏 

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以如椽大笔,淋漓泼墨,勾勒出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山、无数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一片杜鹃热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之振响。如同展开一卷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紧接着的“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更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诗人远远望去,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这里生动地表现出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若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

由此,就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这一联的“山中”承首联的“山”,“树杪”承应首联的“树”,连接紧凑,天然工巧。无怪乎清代诗人王士禛击节称赞这四句诗,“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带经堂诗话》卷十八)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产芋,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最后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送梓州李使君》作为一首送别诗来看,它的艺术构思新颖奇特。诗中没有一句涉及送别之时、之地、之情、之事,全篇都是描绘巴蜀的山水、风情和民事。然而读后深思,就会发觉此诗紧紧围绕李氏即将赴任的梓州步步展开,层层深入,全诗融注着诗人对李氏欣羡、期望、劝勉的一腔真情,前后融会贯通,结构谨严缜密。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这就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一联还为尾联埋下伏笔,使诗人劝勉李使君的话更显得切实而不空洞。尾联则顺势而下,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诗写送别,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格调高远,爽利明快,在唐人送别诗中,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界高远、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

声明:本文由作者“花之舞”原创,在词多多首发,版权归其所有。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s://mobanduoduo.com/shici/981.html

(1)
花之舞的头像花之舞优秀作者
上一篇 2021年7月3日 08:53
下一篇 2021年7月5日 08:37

推荐阅读

  • 励志古诗词经典名句(通用209句)

    如果您正在寻找励志古诗词经典名句,那么不要错过下面的这些内容,是申晨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共有209句,希望能帮助到您!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3、千…

    2023年11月14日
    9530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谁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至今为止,留下来的诗有400余首,他和孟浩然合称“王孟”。宋代诗人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细细品味王维的诗,仿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欣赏…

    2023年3月6日
    3.7K2
  • 王昌龄《太湖秋夕》全文及译文

    太湖秋夕 唐代:王昌龄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太湖秋夕》译文 夜是如此地安静,湖面泛起一片寒气,洞庭山落下一层微霜。宿在太湖的一条小船上,月光下,小船在水上慢慢地移动。似睡非睡,似梦非梦,…

    2023年2月27日
    1.5K0
  • 辛弃疾《山鬼谣·问何年》全文及鉴赏

    山鬼谣·问何年 宋代:辛弃疾雨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今名。 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一杯谁举?举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

    2022年12月13日
    1.6K0
  • 柳宗元《江雪》谁懂我的万千孤独?

    柳宗元《江雪》这首诗被后人称为是孤独的“天花板”。“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个人到底要孤独绝望到什么地步,才能够写出这种宇宙毁灭,但是还剩他自己的感觉? 柳宗元出生于长安,他的祖籍是河东郡,所以有很多人叫他柳河东…

    2024年6月21日
    8580
  • 苏轼《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全文及鉴赏

    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 宋代:苏轼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元丰五年,余谪居黄。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觉而异之,乃作此词,盖越调鼓笛慢。公显时已致仕在苏州。 小舟横截春…

    2022年11月15日
    1.6K0
  • 温庭筠《利州南渡》全文及鉴赏

    《利州南渡》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代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利州南渡》译文及注释 译文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

    2021年6月14日
    1.9K0
  • 纳兰性德《南乡子·烟暖雨初收》全文及鉴赏

    南乡子·烟暖雨初收 清代:纳兰性德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南乡子·烟暖雨初收》翻译 雨刚刚晴,远处升起暖暖雾气。幽静的小园里繁…

    2022年9月13日
    1.9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