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全文及鉴赏

 辛弃疾《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全文及鉴赏辛弃疾《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全文及鉴赏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

宋代:辛弃疾

稼轩居士花下与郑使君惜别醉赋,
侍者飞卿奉命书。

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
还记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
少日对花浑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
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

榆荚阵,菖蒲叶。时节换,繁华歇。
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鴂!
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
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翻译

不要去折荼蘼花,权且留住一分春色。还记得青梅如豆的时节,和你一起采摘。当时对着花的情景像在梦中。而今天醒着看风月,只恨牡丹花笑我头发已经白如雪。

榆荚树林,菖蒲的叶子。随着时间的变换,繁华又凋零。怎么能经得住风雨,怎么能禁得住杜鹃的啼鸣。花和柳树都已经老了,蜜蜂和蝴蝶还忙忙碌碌。也不是因为春天逝去了而有闲愁,而是因为离别。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注解

郑使君:始末不详。查淳熙七年后至稼轩卒前,衡州守之郑姓者仅有郑如崈一人,为继刘清之之后任者。衡州:在今湖南省,以衡山而得名。

荼蘼:又名酴醾,夏日开花,花冠为重瓣,带黄白色,香气不足,但甚美丽,唐宋诗词多用之。青梅:青的梅子。少日:当时。

榆荚:榆树叶前所生之荚,色白成串,有如小钱,通称榆钱。菖蒲: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有香气。相传菖蒲不易开花,开则以为吉祥。鹈鴂:这里指杜鹃。据说这种鸟鸣时,正是百花凋零时节。是:如此,这般。栖栖:忙碌貌。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赏析

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饯行词。郑厚卿要到衡州赴任,作者设宴饯别,席间先作了一首《水调歌头》,然而意犹未尽,于是又作了这首《满江红》,所以题目中有“再赋”二字。

上片开头以劝阻的口气写道: “莫折荼蘼!”好像有谁要折。而且一折就会立刻产生严重的后果似的,起笔惊人。荼蘼是在春末开的花,故珍惜春天的人。往往发出“开到荼蘼花事了”的慨叹,作者一开口便劝人“莫折荼蘼”,其目的正是要“留住”最后“一分春色”。企图以“莫折荼蘼”留住“春色”,自然是痴心妄想。然而心愈痴情愈真,也愈具有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这一句未明写送人,实则点出送人的季节已是暮春,接着又以“还记得”领起,追溯“青梅如豆,共伊同摘”的往事。 “青梅如豆”乃是“春半”之时的景物。再写“看花”,以“少日”的“醉梦”,对比“而今”的“醒眼”。“而今”以“醒眼”看花,花却“笑我头如雪”,让人可“恨”。

下片写物换星移,“榆荚阵,菖蒲叶。时节换,繁华歇”。“花”与“柳”也都“老”了,自然不再“笑我”,但不用说“我”也更加老了,那又该“恨”谁,“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鸠!”在同摘青梅的往事之后,是榆钱纷落、菖蒲吐叶,时节不断变换,繁华都歇,只剩下几朵“荼蘼”的今时!即使“莫折”,但风雨阵阵,鹈鸠声声,那“一分春色”也是留不住的。 “鹈鸠”在初夏鸣。鹈鸠一叫,说明春天已经归去,百花的芬芳也就停止了。因此这种鸟在诗词中就常被用来表现岁月蹉跎、年华虚度、众芳衰歇、青春迟暮的悲哀。作者在这里于“时节换。繁华歇”之后继之以“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鸠!”表现了对那仅存的“一分春色”的无限担忧。在章法上,与开头遥相呼应。

“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两句,是工对,命意新警。“花”败“柳”老,“蜂”与“蝶”还忙忙碌碌,不肯安闲,有什么用处呢?春秋末期,孔丘为兴复周室奔走忙碌,有个叫微生亩的很不理解,问道: “丘何为是栖栖者与?”作者在这里把描述孔子的词儿用到“蜂”“蝶”上,是寓有深意的。

上述描写都没有涉及饯别,到了结尾时,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写了“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即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一系列的悬念和疑问。

全词句句惊心动魄,其奥秘在于句句意兼比兴。例如“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写得是如此郑重,如此情深意切,令人想到除它本身的意义外,必另有所指。其他如“醒眼看风月”、 “怎禁风雨,怎禁鹈鸩”以及“是栖栖者蜂和蝶”等等,也都是这样的。随着“时节换,繁华歇”,人的头发也已似雪一样的白。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似海深愁,分明是由“春去”引起的,却偏偏说与“春去”无关;都只是“因离别”,却又偏偏在“愁”前着一“闲”字,显得无关紧要。这就不能不发人深省。联系作者生平,他生于乱世,力主抗金,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遭到百般打击。这首词把“春去”与“离别”绾合起来,触景生情,比兴并用,国家的现状与前途,个人的希望与失望,俱见于言外。 “闲愁”云云,实际是说此“愁”无人理解,尽管“愁”也是徒然。愤激之情,出以平淡,却内涵深广,远远超出了送别的范围。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创作背景

据考证,该词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该年郑厚卿要到衡州去做知州,辛弃疾设宴饯别,先作了一首《水调歌头》,而意犹未尽,又作了这首《满江红》,所以题目中用“再赋”二字。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1)
君子不善的头像君子不善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2年8月5日 14:12
下一篇 2022年8月6日 11:29

推荐阅读

  •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南宋·王应麟 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

    2022年12月29日
    1.7K0
  • 贺铸《浪淘沙·一叶忽惊秋》全文及鉴赏

    浪淘沙·一叶忽惊秋 宋代:贺铸一叶忽惊秋。分付东流。殷勤为过白苹洲。洲上小楼帘半卷,应认归舟。 回首恋朋游。迹去心留。歌尘萧散梦云收。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 《浪淘沙·一叶忽惊秋》翻译 看到叶子落下忽然惊觉秋天到了,这秋色交给了东去的流…

    2022年12月29日
    1.4K0
  • 苏轼《定风波·红梅》全文及鉴赏

    定风波·红梅 宋代:苏轼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定风波·红梅》翻译 不要厌烦贪睡的红梅久久不能开放,只是爱惜自己不…

    2022年6月23日
    1.8K0
  • 《二十四节气歌》古诗

    1.《立春》:陌上霜凌尙未解,今朝已到立春时。祈盼东风早抚地,吹去雪花见暖日。 2.《雨水》:一场春雨至,万物方萌动。润物细无声,檐滴惊春梦。阡陌草初青,山坡赭变绿。吆牛惊林鸟,晨耕在田中。 3.《惊蛰》:雷声使蛰惊,桃花艳漫天。春风似剪刀…

    2022年6月21日
    18.0K0
  • 杨万里《三江小渡》全文及鉴赏

    三江小渡 宋代: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三江小渡》译文 溪水流过小桥后一去不返,小船还得依靠着短篙撑开。友情应该像山中溪水上的摆渡一样,不管风吹浪打却依然存在。 《三江小渡》注释 三江:古代…

    2023年2月11日
    1.2K0
  • 张文琮《蜀道难·梁山镇地险》全文及鉴赏

    《蜀道难·梁山镇地险》 作者:张文琮 朝代:唐代梁山镇地险,积石阻云端。深谷下寥廓,层岩上郁盘。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蜀道难·梁山镇地险》译文及注释 译文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传…

    2022年2月7日
    2.2K0
  • 温庭筠《瑶瑟怨》全文及鉴赏

    《瑶瑟怨》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代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瑶瑟怨》译文及注释 译文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天空碧蓝如水夜云像沙样轻。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的明月空自放光明。 注释⑴…

    2021年4月18日
    1.7K0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全文及鉴赏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代: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译文 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

    2023年3月1日
    1.7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