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君徽《关山月(高高秋月明)》全文及鉴赏

鲍君徽《关山月(高高秋月明)》全文及鉴赏

《关山月(高高秋月明)》

作者:鲍君徽 朝代:唐代
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惊。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关山月》注释

1.选自《全唐诗》卷七。《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属于汉乐府横吹曲辞。
2.辽阳城:在今辽宁省辽阳市,唐代边防要地。
3.塞迥:塞远。晕:月晕,光影色泽模糊的部分,俗称“风圈”。这两句诗用黯淡的月光来衬托征人凄苦的心境。
4.鼙(pí):古代骑兵用的一种小鼓,诗中指军乐。写战马听到军乐奏响的声音,长啸嘶鸣。
5.暗:诗中是使动用法,使……暗。
6.旌:古代旗的一种,用以指挥军队和开道。
7.谒:拜见。金阙:皇宫,这里代指皇帝。
8.刁斗:古代的行军用具,多为铜制,一柄三足,白天用来烧饭,夜晚用来打更。

《关山月》鉴赏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主要用来书写离愁别恨。鲍君徽的这首边塞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自己的情怀。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鲍君徽笔下描绘的却是“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的壮阔边塞图景。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女诗人所难以企及的。即使“朔风悲边草”、“风惫原上旌”的写景之句,也丝毫没有脂粉气,而是充满了须眉豪情。这短短一首五言诗,包容了丰厚的内容,既描写了久战不归士兵凄苦的征战生活、对战争的厌恶,也描写了战士们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

《关山月》赏析 

本诗属乐府横吹曲辞,为《乐府诗集》 “关山月”题下的最后一首,表现的也是“关山旧别情”,但在意境上有新的开拓。

起二句似从王褒《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昌龄《从军行》 “高高秋月照长城”等句中脱出,但展示出的图景又与二王诗境有别。 “辽阳”是唐时边防要地,戍卒很多,沈佺期有“十年征戍忆辽阳”之句。 这不仅比“孤城”、“长城”更有实地感,而且诗人为了渲染悲凉气氛,突出征战之苦,便不让“高高秋月”长时间地明照“辽阳”,而在“塞迥光初满”的一瞬间,立即用“风多晕更生”一句,造成风凄月昏的惨淡景色。在这样的背景上,出现了“征人”和“战马”。征人遥望故乡,思归不得,心情如何?诗中虽未明言,但父母妻子的愁容叹声,万里家乡的“村桥原树”,全体现在一个“思”字中了。李白《关山月》云: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这里的征人何尝不是“多苦颜”?高适《燕歌行》云: “征人蓟北空回首。”这里的征人何尝不是“空回首”?而战马又在战鼓中异常惊恐。 “鼙”是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在战争中,鼓震马奔,这是常情。如今,鼙鼓声响,战马已不是“如龙欲向空”,而是惊惧不安。畏战情绪,不点自明。试想,如果不是“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不是“枭骑战斗死”,战马决不会闻鼙而惊。马惊人更惊。一个“惊”字,又表现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之深重。

“朔风”两句又进一步描写战地的荒寂悲凉。北风卷地, “蓬断草枯”,发出呜呜的悲鸣声;胡沙飞扬,遮天盖地,虏营一片昏暗。虏营为之昏暗,汉营自然亦在飞沙走石的裹挟中。 “惊沙入面”,唐军胡卒,必然同受其害。然而胡地多风沙,沙暗虏营,胡人犹可忍受;唐军远戍,就不堪其苦了。诗人不说“胡沙暗汉营”,而说“暗虏营”,既反衬唐军的艰苦,又从全民族的角度揭示了长期边战给各族人民带来的不幸,这与李欣《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立意相近。

“霜凝”两句,则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再深一层去描绘戍边征战的困苦。 “匣中剑”,带在身边,本不应结霜,而霜已凝聚; “原上旌”,随风飘动,本不应有疲惫之态,而却有疲惫之状。这种描写注入了诗人深沉的主观感情色彩。

最后,用“卒章显其志”的手法,在对边关“黯合惨悴”景象的铺垫描写基础上,发出了对和平愿望的强烈呼喊: “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早晚”,多早晚,即何时, “谒金阙”,即班师回朝谒见天子,解甲归田。诗人不象沈佺期《关山月》那样直说“将军听晓角,战马欲南归”,而是用反问句作结,造成迂回,既表达了“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唐常建《塞下曲》)的美好愿望,又暗示这种愿望是难以实现的,含蓄深邃,耐人寻味。

鲍君徽

鲍君徽:字号、里居、生平均不详,唐代中后期女诗人。善诗,早寡,无兄弟,奉母以生,与尚宫五宋(宋若昭五姐妹)齐名。德宗尝召入宫,与侍臣赓和,赏赉甚厚。入宫不久,既以奉养老母为由,上疏乞归。《全唐诗》存诗四首,她的诗大都从容雅静,而不故为炫耀。其中一首为应制诗也无非是“文物盛中朝,圣祚山歌固”那一套,缺乏生气。乐府《关山月》作边塞之声,有须眉气。《惜花吟》和《东亭茶宴》书宫人生活写照,值得一读。

声明:本文由作者“花之舞”原创,在词多多首发,版权归其所有。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s://mobanduoduo.com/shici/1579.html

(2)
花之舞的头像花之舞优秀作者
上一篇 2021年7月8日 08:42
下一篇 2022年2月1日 08:50

推荐阅读

  • 纳兰性德《南乡子·秋暮村居》全文及鉴赏

    南乡子·秋暮村居 清代:纳兰性德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南乡子·秋暮村居》翻译 寒冷的溪上飘满红色落叶,一路上山林寂静无人,树…

    2022年9月6日
    1.7K0
  •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全文及鉴赏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作者:韩愈 朝代:唐代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昨…

    2022年4月19日
    1.6K0
  • 苏轼《惠州一绝》全文及鉴赏

    惠州一绝 宋代: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惠州一绝》注释 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

    2023年1月10日
    1.7K0
  • 纳兰性德《浪淘沙·望海》全文及鉴赏

    浪淘沙·望海 清代:纳兰性德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鳖无。竿拂珊瑚。桑田清浅问麻姑。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浪淘沙·望海》翻译 站立在海边,远望那茫茫大海,那迷迷蒙蒙梦幻一般的境界,直令…

    2022年7月20日
    2.0K0
  •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全文及鉴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代: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翻译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尾底。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你和我啊.…

    2022年5月11日
    2.3K0
  • 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全文及鉴赏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宋代:欧阳修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翻译 细细算…

    2022年6月29日
    1.7K0
  • 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全文及鉴赏

    琵琶仙·中秋 清代:纳兰性德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

    2022年9月13日
    1.6K0
  • 郑燮《沁园春·恨》全文及鉴赏

    沁园春·恨 清代:郑燮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

    2022年5月14日
    1.8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