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君徽《关山月(高高秋月明)》全文及鉴赏

鲍君徽《关山月(高高秋月明)》全文及鉴赏

《关山月(高高秋月明)》

作者:鲍君徽 朝代:唐代
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惊。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关山月》注释

1.选自《全唐诗》卷七。《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属于汉乐府横吹曲辞。
2.辽阳城:在今辽宁省辽阳市,唐代边防要地。
3.塞迥:塞远。晕:月晕,光影色泽模糊的部分,俗称“风圈”。这两句诗用黯淡的月光来衬托征人凄苦的心境。
4.鼙(pí):古代骑兵用的一种小鼓,诗中指军乐。写战马听到军乐奏响的声音,长啸嘶鸣。
5.暗:诗中是使动用法,使……暗。
6.旌:古代旗的一种,用以指挥军队和开道。
7.谒:拜见。金阙:皇宫,这里代指皇帝。
8.刁斗:古代的行军用具,多为铜制,一柄三足,白天用来烧饭,夜晚用来打更。

《关山月》鉴赏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主要用来书写离愁别恨。鲍君徽的这首边塞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自己的情怀。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鲍君徽笔下描绘的却是“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的壮阔边塞图景。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女诗人所难以企及的。即使“朔风悲边草”、“风惫原上旌”的写景之句,也丝毫没有脂粉气,而是充满了须眉豪情。这短短一首五言诗,包容了丰厚的内容,既描写了久战不归士兵凄苦的征战生活、对战争的厌恶,也描写了战士们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

《关山月》赏析 

本诗属乐府横吹曲辞,为《乐府诗集》 “关山月”题下的最后一首,表现的也是“关山旧别情”,但在意境上有新的开拓。

起二句似从王褒《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昌龄《从军行》 “高高秋月照长城”等句中脱出,但展示出的图景又与二王诗境有别。 “辽阳”是唐时边防要地,戍卒很多,沈佺期有“十年征戍忆辽阳”之句。 这不仅比“孤城”、“长城”更有实地感,而且诗人为了渲染悲凉气氛,突出征战之苦,便不让“高高秋月”长时间地明照“辽阳”,而在“塞迥光初满”的一瞬间,立即用“风多晕更生”一句,造成风凄月昏的惨淡景色。在这样的背景上,出现了“征人”和“战马”。征人遥望故乡,思归不得,心情如何?诗中虽未明言,但父母妻子的愁容叹声,万里家乡的“村桥原树”,全体现在一个“思”字中了。李白《关山月》云: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这里的征人何尝不是“多苦颜”?高适《燕歌行》云: “征人蓟北空回首。”这里的征人何尝不是“空回首”?而战马又在战鼓中异常惊恐。 “鼙”是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在战争中,鼓震马奔,这是常情。如今,鼙鼓声响,战马已不是“如龙欲向空”,而是惊惧不安。畏战情绪,不点自明。试想,如果不是“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不是“枭骑战斗死”,战马决不会闻鼙而惊。马惊人更惊。一个“惊”字,又表现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之深重。

“朔风”两句又进一步描写战地的荒寂悲凉。北风卷地, “蓬断草枯”,发出呜呜的悲鸣声;胡沙飞扬,遮天盖地,虏营一片昏暗。虏营为之昏暗,汉营自然亦在飞沙走石的裹挟中。 “惊沙入面”,唐军胡卒,必然同受其害。然而胡地多风沙,沙暗虏营,胡人犹可忍受;唐军远戍,就不堪其苦了。诗人不说“胡沙暗汉营”,而说“暗虏营”,既反衬唐军的艰苦,又从全民族的角度揭示了长期边战给各族人民带来的不幸,这与李欣《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立意相近。

“霜凝”两句,则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再深一层去描绘戍边征战的困苦。 “匣中剑”,带在身边,本不应结霜,而霜已凝聚; “原上旌”,随风飘动,本不应有疲惫之态,而却有疲惫之状。这种描写注入了诗人深沉的主观感情色彩。

最后,用“卒章显其志”的手法,在对边关“黯合惨悴”景象的铺垫描写基础上,发出了对和平愿望的强烈呼喊: “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早晚”,多早晚,即何时, “谒金阙”,即班师回朝谒见天子,解甲归田。诗人不象沈佺期《关山月》那样直说“将军听晓角,战马欲南归”,而是用反问句作结,造成迂回,既表达了“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唐常建《塞下曲》)的美好愿望,又暗示这种愿望是难以实现的,含蓄深邃,耐人寻味。

鲍君徽

鲍君徽:字号、里居、生平均不详,唐代中后期女诗人。善诗,早寡,无兄弟,奉母以生,与尚宫五宋(宋若昭五姐妹)齐名。德宗尝召入宫,与侍臣赓和,赏赉甚厚。入宫不久,既以奉养老母为由,上疏乞归。《全唐诗》存诗四首,她的诗大都从容雅静,而不故为炫耀。其中一首为应制诗也无非是“文物盛中朝,圣祚山歌固”那一套,缺乏生气。乐府《关山月》作边塞之声,有须眉气。《惜花吟》和《东亭茶宴》书宫人生活写照,值得一读。

声明:本文由作者“花之舞”原创,在词多多首发,版权归其所有。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s://mobanduoduo.com/shici/1579.html

(2)
花之舞的头像花之舞优秀作者
上一篇 2021年7月8日 08:42
下一篇 2022年2月1日 08:50

推荐阅读

  • 柳宗元《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全文及鉴赏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唐代:柳宗元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非是白蘋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译文 你处在临蒸,也用不着叹息身处在炎热的南方,秋天到来…

    2023年2月27日
    1.1K0
  •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全文及鉴赏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宋代:辛弃疾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

    2022年9月29日
    1.3K0
  • 柳永《满朝欢·花隔铜壶》全文及鉴赏

    满朝欢·花隔铜壶 宋代:柳永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 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

    2022年6月17日
    1.9K0
  • 秦观《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全文及鉴赏

    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 宋代:秦观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翻译 我们…

    2022年6月14日
    2.1K0
  • 欧阳修《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全文及鉴赏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宋代:欧阳修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翻译 面前落下的花瓣在微风中飞舞着。…

    2022年6月10日
    1.8K0
  • 纳兰性德《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全文及鉴赏

    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 清代:纳兰性德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吴宫。百花冷暖避东风。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可能留蝶抱花丛。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 《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翻译 丝丝细雨如同微尘,云彩染着水…

    2022年7月25日
    1.8K0
  •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全文及鉴赏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代:郑燮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译文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

    2023年2月18日
    1.4K0
  • 纳兰性德《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全文及鉴赏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清代:纳兰性德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摘花销恨旧风流。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两眉何处月如钩?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翻译 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 ,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重新反复回忆,释…

    2022年7月12日
    1.5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