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咏《望蓟门》全文及鉴赏

祖咏《望蓟门》全文及鉴赏祖咏《望蓟门》全文及鉴赏

《望蓟门》

作者:祖咏 朝代:唐代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笳鼓 一作:箫鼓)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望蓟门》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注释
⑴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⑵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客:人自称。
⑶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
⑷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危旌:高扬的旗帜。
⑸烽火:古代用于军事通信的设施,遇敌情时点燃狼粪,以传警报。
⑹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 间。”后终以公封定远侯。
⑺论功:指论功行封。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
⑧一去:一作“一望”。
⑨危旌:高扬的旗帜。
⑩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望蓟门》鉴赏 

这首写作者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全诗一气呵成,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固然是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这是前半首主意所在,开出下文三句。
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此句运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但仅仅如此,还未足以体现这个“惊”字。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何况又是多少天来的积雪,何况又不止一处两处的雪,而是连绵千万里的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就这样分作四层,来托出一个“惊”字。这是往远处望。至于向高处望,则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以上四句已将“惊”字写足,五六两句便转。处在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而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是进攻的态势。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像天生是来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是说防守的形势。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便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后之感。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可是见此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祖咏用了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这首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诗中多用实字,全然没有堆砌凑泊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于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此即骈文家所谓“潜气内转”,亦即古文家所谓“突接”,正是盛唐诗人的绝技。

《望蓟门》创作背景

唐代的范阳道,以今北京西南的幽州为中心,统率十六州,为东北边防重镇。它主要的防御对象是契丹。公元714年(唐玄宗开元二年),即以并州长史薛讷为同紫薇黄门三品,将兵御契丹;734年(开元二十二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斩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这首的写作时期,大约在这二十年之间,其时祖咏当系游宦范阳。

声明:本文由作者“花之舞”原创,在词多多首发,版权归其所有。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s://mobanduoduo.com/shici/886.html

(2)
花之舞的头像花之舞优秀作者
上一篇 2021年5月30日 09:33
下一篇 2021年6月1日 08:40

推荐阅读

  • 离骚高中背诵部分原文翻译及背诵技巧

    屈原《离骚》高中背诵部分,原文: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

    2022年8月29日
    246.5K2
  • 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全文及鉴赏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宋代: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翻译 青山有意要同高雅之人交谈,像万马奔腾一样接连而来。却在…

    2022年10月12日
    1.2K0
  • 贺铸《浪淘沙·一叶忽惊秋》全文及鉴赏

    浪淘沙·一叶忽惊秋 宋代:贺铸一叶忽惊秋。分付东流。殷勤为过白苹洲。洲上小楼帘半卷,应认归舟。 回首恋朋游。迹去心留。歌尘萧散梦云收。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 《浪淘沙·一叶忽惊秋》翻译 看到叶子落下忽然惊觉秋天到了,这秋色交给了东去的流…

    2022年12月29日
    1.2K0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全文及鉴赏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代: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译文 诸葛亮大名垂宇宙且万古流芳,他清高的品性真令人无比敬…

    2023年2月16日
    1.3K0
  • 辛弃疾《鹧鸪天·重九席上再赋》全文及鉴赏

    鹧鸪天·重九席上再赋 宋代:辛弃疾有甚闲愁可皱眉。老怀无绪自伤悲。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长看鬓发知。溪上枕,竹间棋。怕寻酒伴懒吟诗。十分筋力夸强健,只比年时病起时 《鹧鸪天·重九席上再赋》译文 那是为着什么闲愁才这样愁眉不展的呢?还不是由于老…

    2023年3月6日
    1.3K0
  • 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全文及鉴赏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宋代: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翻译 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遮盖了整…

    2022年5月17日
    1.7K0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全文及鉴赏

    小寒食舟中作 唐代: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小寒食舟中作》译文 小寒食节,勉强吃一点饭,靠着乌几,席地而坐,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

    2023年2月11日
    9890
  • 杨万里《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全文及鉴赏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 宋代:杨万里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独自行。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译文 刚刚接近中秋,月已清圆,似是在鸦青色的幕布上挂着一团冰盘。忽然间,觉得今夜的月亮,独自行进在,与天隔离的空间。…

    2023年2月9日
    1.0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