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行香子·丹阳寄述古》全文及鉴赏

苏轼《行香子·丹阳寄述古》全文及鉴赏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宋代:苏轼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
情何限、处处消魂。
故人不见,旧曲重闻。
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
绣罗衫、与拂红尘。
别来相忆,知是何人。
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翻译

正值梅花似雪,飘沾衣襟的时候,和老朋友携手到城外游春。回忆旧地,处处黯然伤神,无限愁苦。去年的同游之人已不在眼前,每当吟诵旧曲之时,就想起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那些诗酒游乐的地方。

那时游乐所至,都有题诗,不下千首;到如今这些诗上都已落满了灰尘,得用绣罗衫去拂净才能看清。自离开杭州后有谁在思念我呢?当然是往日的友人了。还有西湖的明月,钱塘江边的柳树,城西南诸山的名胜景物呢!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注解

梅雪飘裙:梅花飘雪,洒落在同行歌妓的衣裙上。何限:犹“无限”。消魂:魂魄离散,形容极度愁苦的状态。故人:指陈述古。望湖楼:又名看经楼,在杭州。孤山寺:寺院名,又叫广化寺、永福寺,在杭州孤山南。涌金门:杭州城之正西门,又名丰豫门。

寻常行处:平时常去处。绣罗衫:丝织品做的上衣。拂红尘:用衣袖拂去上面的尘土。湖:指杭州西湖。陇:小山丘,田埂。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赏析

这首词表现了苏轼对杭州诗友的怀念之情。

作者以追念与友人“携手江村”的难忘情景开始,引起对友人的怀念。风景依稀,又是一年之春了。去年初春,苏轼与陈襄曾到杭州郊外寻春。苏轼作有《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诗,陈襄的和诗有“暗惊梅萼万枝新”之句。词中的“梅雪飘裙”即指两人寻春时正值梅花似雪,飘沾衣裙。友情与诗情,使他们游赏时无比欢乐,消魂陶醉。“故人不见”一句,使词意转折,表明江村寻春已成往事,去年同游的故人不在眼前。每当吟诵寻春旧曲之时,就更加怀念了。作者笔端带着情感,形象地表达了与陈襄的深情厚谊。顺着思念的情绪,词人更想念他们在杭州西湖诗酒游乐的地方——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这三处都是风景胜地。词的下片紧接着回味游赏时两人吟咏酬唱的情形:平常经过的地方,动辄题诗千首。“寻常行处”用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字面,“千首”言其多。他们游览所至,每有题诗,于是生发出下文“绣罗衫、与拂红尘”的句子。“与”字下省去宾语,承上句谓所题的诗。这里用了个本朝故事。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载:“世传魏野尝从莱公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后复同游,见莱公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野诗独否,尘昏满壁。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莱公大笑。”宋时州郡长官游乐,常有官妓相从。“绣罗衫”,如温庭筠《菩萨蛮》“新贴绣罗襦”,为女子所服。这一句呼应陈襄前诗,也就是唤起对前游的回忆。词意发展到此,本应直接抒写目前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了,但作者却从另一角度来写。他猜想,自离开杭州之后是谁在思念他。当然不言而喻应是他作此词以寄的友人陈襄了。然而作者又再巧妙地绕了个弯子,将人对他的思念转化为自然物对他的思念。“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不是泛指,而是说的西湖、钱塘江和城西南诸名山的景物,本是他们在杭州时常游赏的,它们对他的相忆,意为召唤他回去了。同时,陈襄作为杭州一郡的长官,可以说就是湖山的主人,湖山的召唤就是主人的召唤,“何人”二字在这里得到了落实。一点意思表达得如此曲折有致,遣词造句又是这样的清新蕴藉,借用辛稼轩的话来说:“看使君,于此事,定不凡。”(《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

苏轼在杭州时期,政治处境十分矛盾,因反对新法而外任,而又得推行新法。他写过许多反对新法的诗歌,“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又勤于职守,捕蝗赈饥,关心民瘼,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因法以便民”。政事之余,他也同许多宋代文人一样,能很好安排个人生活。这首《行香子》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生活,不仅表现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也流露出对西湖自然景物的热爱。《行香子》是他早期的作品之一,它已突破了传统艳科的范围,无论在题材和句法等方面都有显见的以诗为词的特点。这首词虽属酬赠之作,却是情真意真,写法上能从侧面入手,词情反复开阖,抓住了词调结构的特点,将上下两结处理得含蓄而有诗意,在苏轼早期词中是一首较好的作品。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这年十一月,苏轼因公到常州、润州视灾赈饥,姻亲柳瑾附载同行。次年元旦过丹阳(今属江苏),至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与柳瑾相别。此词题为“丹阳寄述古”,据宋人傅藻《东坡纪年录》,它是苏轼“自京口还,寄述古作”,则当作于二月由京口至宜兴(今属江苏)途中,返丹阳之时。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1)
君子不善的头像君子不善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2年7月8日 13:16
下一篇 2022年7月9日 10:27

推荐阅读

  • 辛弃疾《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全文及鉴赏

    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 宋代:辛弃疾忆醉三山芳树下,几曾风韵忘怀。黄金颜色五花开,味如卢橘熟。贵似荔枝来。 闻道商山余四老,橘中自酿秋醅。试呼名品细推排。重重香腑脏,偏殢圣贤杯。 《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注解 风韵:风度、韵致。卢橘:金橘…

    2022年7月20日
    1.5K0
  • 杜甫《饮中八仙歌》全文及鉴赏

    饮中八仙歌 唐代:杜甫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

    2023年3月2日
    1.5K0
  • 柳永《醉蓬莱·渐亭皋叶下》全文及鉴赏

    醉蓬莱·渐亭皋叶下 宋代:柳永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

    2022年5月24日
    1.8K0
  • 纳兰性德《满江红·代北燕南》全文及鉴赏

    满江红·代北燕南 清代:纳兰性德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谁相念、胭脂山下,悲哉秋气。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况夜鸟、啼绝四更头,边声起。 销不尽,悲歌意。匀不尽,相思泪。想故园今夜,玉阑谁倚。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道别…

    2022年7月26日
    1.6K0
  • 杜甫《登高》全文及鉴赏

    《登高》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译文及注释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

    2021年5月12日
    1.9K0
  • 李商隐《瑶池》全文及鉴赏

    《瑶池》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瑶池》译文及注释 韵义西王母在瑶池上把绮窗打开;只听得黄竹歌声音动地悲哀。八骏神马的车子日行三万里;周穆王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注释1、瑶…

    2021年4月22日
    1.6K0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十五》全文及鉴赏

    秋浦歌十七首·十五 唐代: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十七首·十五》译文 满头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是因为忧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秋浦歌十七首·十五》注释 个:如此,…

    2023年1月11日
    1.4K0
  • 多情才子元稹“曾今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男人的鬼话,女生千万不要相信。“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元稹写给他的爱妻的一首悼亡诗。元稹这个人,他有一个骨灰级死党白居易,他们俩之间的感情经历、仕途经历都非常的像,两人关系特别的好。 元稹家也是世代为官的,但是到他那一代就没…

    2024年7月2日
    575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