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全文及鉴赏

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全文及鉴赏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唐代:柳宗元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
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
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译文

萧萧的夜雨随风袭入竹林,惊恐的鸦鹊翻飞于林丛之中。
思念的人儿被阻隔在河的对岸,整夜里刮着瑟瑟寒风。
浓浓云雾,茫然无际,苍苍潇水,波涛汹汹。
所思念的人儿怎说得上遥远?只可惜在座席上不能与他同膝共咏。
这美人心中怀藏奇妙的乐曲,焦桐木上,紧绷的丝弦根根朱红。
清商曲调在秋空中飞扬激荡,犹如闪动的浮光映射到苍穹。
琴曲得自内心真情而非做作,天然而成岂有半点人为的加工。
但细微的心声被封闭在心里,耳聋的俗人又从哪儿能知情听懂?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注释

吴武陵:柳宗元在贬谪永州时最亲密的友人之一。《新唐书·文艺传》“吴武陵,信州(今江西上饶)人。元和初擢进士第。……初,柳宗元谪永州,而武陵亦坐事流永州,宗元贤其人。”
稍稍:萧森,阴晦。
翻翻:翩翩,鸟飞轻疾的样子。
美人:此指吴武陵。按,以美人喻指心中仰慕赞美之人,是《诗经》和《楚辞》以来的传统手法。湘浦:潇水边。湘,这儿实为潇水。浦,水边。
杳(yǎo)幽暗深远。极:穷尽,这儿指看到尽头。
沧:水青苍色。
云:谓,说。这儿是说得上的意思。
即席:就席,在座席上。莫与同:不能与他同坐。莫,没,不。
若人:伊人,此人。若,此。抱:怀有。
縆(gēng):紧绷。这儿指琴弦紧紧地张在琴上。枯桐:焦枯的桐木。这儿借指琴身。相传东汉蔡邕用烧焦了一截的桐木制琴,音甚美,故名焦桐,又叫焦尾琴。
清商:古代以宫、商、角、徵、羽表示五阶声律,商音清越,故名清商。激:激扬,飞荡。西颢(hào):秋天。古人以东南西北配春夏秋冬,西代表秋。又古人称西方为颢天。颢,白色。
泛滟(yàn):浮光闪动的样子。这儿比喻琴声美妙感人,使人心波动荡。凌:直冲向上。
自得:自有所得,自己心中有所感受体会。得,心得感受。作:造作,做作。
天成:天然而成,不借助人力。谅:确实,真的。功:人工。
希声:细微的声音。希,细。閟(bì):关闭,封闭。大朴:本质,本性。大,重大的,基本的。朴,未经加工成器的原材料,借指朴质的天性。
聋俗:愚昧不明事理的世俗之人。聋,听觉丧失或迟钝,喻愚昧无知。何由:由何,从何。聪:听觉灵敏,听得很清楚。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赏析

这首诗可以分为二层。第一层为开头八句,写诗人在初秋夜坐之时对吴武陵的思念之情,充满了关切和同情。这种思念之情由“一夕生秋风”而引起。凄雨侵竹,惊鸟翻飞,浓雾弥漫,烟波浩渺,勾勒出一片秋夜乍寒凄凉的景象,这衬托出诗人被贬谪的愁苦忧戚的心情,也暗示出朝廷的黑暗和政局的险恶。正直不屈的才士横遭打击和迫害,如鹊鸟在寒冷的风雨中栖居无所,惊惧难安。他们被贬谪到边荒,毫无出路,如浓雾烟波无穷无尽一样。这里,诗人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的忧愤痛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吴武陵的惺惺相惜和深切同情。诗人由己及友,很自然地勾起了对吴武陵的思念,他们同病相怜,在初秋风雨之夜都会愁苦难当的。第二层为后面八句,写诗人对吴武陵琴艺和才华的高度赞赏,为人才被埋没而深表愤慨。首先,诗人写吴武陵的琴弦和琴身,十分华丽名贵,为下面写琴声的美妙作一铺垫。然后写琴音的清扬流荡,作者用浮光闪动上激秋空来比喻,十分新奇巧妙。琴声清越,可以上凌天空,使人体会到琴声的穿透力强,曲调高远。琴声激荡,如波光闪耀,粼粼夺目,使人体会到琴声中激情洋溢,而且音质清丽,曲调流畅。这两句又与秋天和潇江景物紧紧相扣,运用比喻不但贴切,而且自然。其次写琴曲的自得天成。这就是说,琴曲是吴武陵内心真情的流露,没有丝毫的造作和人为的刻意。吴武陵的志趣高远,才华横溢,已不言而喻。最后两句,诗人为吴武陵的才华被埋没而抱屈不平,深表愤疾。吴武陵琴声美妙清越,但对权贵来说,只是听不见的细微声音。吴武陵在被贬之后,刚直不屈,其本性朴质如初,毫无亏损,他心中流露的真情志趣,权贵们不仅不愿听赏,而且也是无法听懂无法理解的。权贵们正如聋子一样,对才士的情趣、忧愤、才华根本就感受不到。这里,柳宗元用辛辣的嘲讽表达了心中无比的愤慨,为朋友,也为自己。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808年(元和三年)秋。诗中说“美人隔湘浦”,说明其时吴武陵居住在潇水之西,柳宗元则居住在潇水之东城内。到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柳宗元迁居潇水之西愚溪,就不再与吴武陵有潇水之隔了。那么此诗应作于公元810年以前。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1)
花之舞的头像花之舞优秀作者
上一篇 2023年2月27日 10:32
下一篇 2023年2月27日 10:35

推荐阅读

  • 杜甫《画鹰》全文及鉴赏

    画鹰 唐代: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画鹰》译文 洁白画绢之上,突然腾起风霜气,原来纸上苍鹰,凶猛不同一般。竦起身躯,想要捕杀狡兔;侧目而视,目光深碧锐利。只要解…

    2023年1月9日
    1.3K1
  • 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全文及鉴赏

    《感遇·江南有丹橘》 作者:张九龄 朝代:唐代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感遇·江南有丹橘》鉴赏  开头两句,诗人就以饱满的热情,颂扬橘树经得起…

    2021年6月22日
    1.8K0
  • 苏轼《留侯论》全文及鉴赏

    留侯论 宋代:苏轼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

    2023年1月10日
    1.5K0
  • 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全文及鉴赏

    寻西山隐者不遇 / 山行寻隐者不遇 作者:丘为 朝代:唐代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

    2022年4月29日
    1.5K0
  • 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全文及鉴赏

    送王昌龄之岭南 唐代:孟浩然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送王昌龄之岭南》译文 洞庭衔山远远近近。枫叶如丹先报寒秋。岘首山…

    2023年3月1日
    1.1K0
  • 李煜《长相思·云一涡》全文及鉴赏

    长相思·云一涡 五代:李煜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长相思·云一涡》翻译 一束盘起的发髻,一根玉簪插在其上,清淡颜色的上衣配上轻盈的罗裙,不知为何轻轻皱起眉头。 独自站在窗边…

    2022年6月20日
    2.5K0
  •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全文及鉴赏

    蝶恋花·出塞 清代: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蝶恋花·出塞》翻译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

    2022年5月25日
    2.0K0
  • 李贺《南园》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南园》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 [1] 南园:李贺的老家福昌 (今河南宜阳)有两所园林,南园和北园。南园是他读书的地方。他辞官回家后,创作了组诗《南园》,共13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

    2023年4月12日
    6.2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