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望江南·暮春》全文及鉴赏

苏轼《望江南·暮春》全文及鉴赏

望江南·暮春

宋代:苏轼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
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
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
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
春色属芜菁。

《望江南·暮春》翻译

春已归去,春衣几时制成?小溪弯弯水缓浪低平,盏盏蕉叶杯儿水面稳稳行。舞雩坛上风轻轻,轻轻拂动轻柔纻罗衣襟;让我们尽情高歌欢舞,歌唱天下升平。

小雨才飘过,何处农家不催耕?喧春的百舌鸟儿已无语,绚丽的桃李也已开过芬芳尽。那催春的布谷鸟啊,也早已飞进深深茂密的桑林。春天啊一片春色,已嘱托根硕叶肥的芜菁。

《望江南·暮春》注解

春服:春天所穿的衣服。指夹衣。成,穿得住。蕉叶,蕉叶状如杯,借指酒杯。
舞雩:鲁国祭天求雨的土坛,在今山东曲阜。此处借指春游的亭台。
纻罗:指麻织和丝织的服装。
酣咏:畅快地饮酒吟诗。
升平:太平。
百舌:鸟名。到晚春桃李花谢时,便不啼鸣。
柘林:灌木林。
鹁鸪:鸟名。天将雨,其鸣甚急,故俗称水鹁鸪。
芜菁:蔬菜名。又名蔓菁,俗称大头菜。

《望江南·暮春》赏析

这首词与名作《望江南·超然台作》不仅词调相同,起句也极为相似,只是以“未”、“已”一字之差显示了创作时间的某种差异性。不过,两篇写景的艺术视角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如果把作者比作一位高明的摄影师,那么前篇是登高览景,作者在进行定点拍摄,本篇则写晚春游兴,作者兴之所至,移步换景,因而不断变换拍摄的方位、角度和距离。

上阕以城中曲水、亭台两个景点为中心,展开叙写。起笔点明题意,并借用《论语》中的典故,写出了初试春服的心理,很像是现代影视中的“画外音”。接着用对仗分别写两个景点:在一弯曲水上,波浪微微涌动,流杯在水面上平稳地行进,——这里再现了曲水流觞的动态景物,像是在高处拍摄的鸟瞰式的镜头;在春游的亭台上,春风柔和,将人们轻便的春服轻轻飘起,——这是一个近镜头,同时伴随着人们的触觉感受(“软”)。出现在作者笔下的这两处景物,都扣住暮春的季节特点,并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春游的乐趣。“纻罗轻”与前文“春服几时成”暗相呼应,这是作品章法细密之处,也值得注意。歇拍一句是即景兴感,有歌颂升平之意,固然略嫌庸俗与陈腐,但第一,作者自熙宁七年冬移守密州,政绩斐然,社会稳定,因而在作品中感到欣慰,这恐怕是“酣咏乐升平”的实际意义指向;第二,此句重在一个“乐”字,明白地点出了作者此刻的情绪心理。所以还是差强人意的。

下阕空间背景转为郊野,写来另是一番景象。过片两句,写来到郊野后的第一印象:一场小雨过后,处处呈现出催耕的忙碌气象。作者虽未表露身份,却隐隐传达出作为地方长官的他对农事的关心。接着,他还是像摄影师那样把镜头对准了晚春的景物:百舌不再啼鸣,桃花、李花都已凋谢,只是从灌木林深处传来了水鹁鸪的叫声。这里所有的景物也都扣住了晚春的季节特点,并伴之以人的听觉感受。当作者一眼看到大片盛开的芜菁菜花时,情不自禁地感叹道:这时的春色应当是属于芜菁的!韩愈《感春三首》之三云:“黄黄芜菁花,桃李事已退。”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亦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这篇东坡词歇拍一句可能从中化出,但更是当时情景的实录,是与镜头相配合的最强的“画外音”。纵观作者其人,喜怒哀乐固然时或有之,但总有一分“无往而不乐”的“超然”之趣,密州时期的作者更是如此。因此,“春色属芜菁”实在是作者对晚春风光,以至于对自然界的一个独特的发现,透露出作者游春的满足感和游兴的浓酣。

如果说“百舌无言桃李尽”一句略带伤春的情调,那么至此已一扫而空了的确,接受者可以超越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合理的再创造。不论苏轼有意与否,“春色属芜菁”一句道出了某种自然的哲理。这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一是贬抑:大好春光已荡然无存,其余皆不足观,“芜菁”本不值一提,“春色属芜菁”是以丑充美,可怜之至,也可恶之至;二是褒扬:春天众香国虽极可观,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未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惟有芜菁生命力最强,在晚春时节最富于生机和活力,因而春色最终属于它。

《望江南·暮春》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暮春三月,与《望江南·超然台作》同时而稍后。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到了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有感作《望江南·超然台作》后又写下了此词。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1)
深海巨狗的头像深海巨狗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3年2月23日 10:52
下一篇 2023年2月24日 10:27

推荐阅读

  • 姜夔《过垂虹》译文及赏析

    《过垂虹》宋·姜夔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译文: 我自创的新调,音韵是如此和谐美妙;小红轻轻地唱着,我为她伴奏,吹着洞箫。一曲唱完,小船已摇过了吴江县城;回望经过的水路,轻烟绿波,还有那一座座美丽…

    2023年4月4日
    1.5K0
  • 苏东坡和李白“对决”庐山,谁更打动你?

    李白写过一首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你们的脑海中想象瀑布是什么样子的,雄伟壮观,飞流直下三千尺吗?你看到这个真的庐山瀑布,你才知道李白真的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这首《望庐…

    2024年6月18日
    4880
  •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全文及鉴赏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代:杜甫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译文 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一只只幼小的山鸡隐伏在竹笋根旁…

    2023年2月17日
    1.4K0
  • 杨万里《夏日绝句》全文及鉴赏

    夏日绝句 宋代:杨万里不但春妍夏亦佳,随缘花草是生涯。鹿葱解插纤长柄,金凤仍开最小花。 《夏日绝句》译文 不仅春天的景色美丽,百花争艳,夏天的美景更是令人喜爱。随意生长的花草茂盛,连绵不断,一直到天边。 鹿葱花的画柄已经长得纤长,金凤花也开…

    2023年2月21日
    1.8K0
  • 柳宗元《闻黄鹂》全文及鉴赏

    闻黄鹂 唐代:柳宗元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

    2023年2月28日
    1.2K0
  •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全文及鉴赏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翻译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

    2022年5月30日
    3.1K0
  • 描写秋天的最美古诗词

    欢迎免费阅读词多多的“壶提提”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描写秋天的最美古诗词》,句子编号:"160700" 描写秋天的最美古诗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

    2023年11月24日
    7600
  • 苏轼《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全文及鉴赏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宋代:苏轼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翻译 昨夜的秋风好似来自万里之外的家乡…

    2022年5月28日
    1.4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