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秋风引》全文及鉴赏

刘禹锡《秋风引》全文及鉴赏

秋风引

唐代: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秋风引》译文

秋风是从哪里吹来?萧萧落叶声中送来了一群群大雁。
早晨秋风撩动庭中的树木,独自漂泊他乡的人最先听到了秋声。

《秋风引》注释

引:一种文学或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即引子,开头。
至:到。
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雁群:大雁的群体。
朝:凌晨。
庭树:庭园的树木。
孤客:单身旅居外地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闻:听到。

《秋风引》赏析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思。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前两句诗,合起来看,可能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如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但是,诗无定法,不能执一而论。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此刻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孤客最先闻”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孤客最先闻。”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而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如此敏感的原因。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这首诗借景抒情,主要表达的其实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随处存在,风吹树动,萧萧木叶,那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秋风引》创作背景

刘禹锡曾被贬南方,这首诗就是作于被贬期间。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异乡孤客之心,有感而作。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1)
花之舞的头像花之舞优秀作者
上一篇 2023年2月13日 10:15
下一篇 2023年2月13日 10:22

推荐阅读

  •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全文及鉴赏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代: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

    2022年7月5日
    2.4K0
  •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全文及鉴赏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代: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翻译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

    2022年7月8日
    2.9K0
  • 苏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全文及鉴赏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 宋代:苏轼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翻译 村里姑娘们匆匆打扮一下就在门首看路过谢雨的使君,三三五五地挤着棘篱门往外探望…

    2022年9月6日
    1.7K0
  • 柳永《秋夜月·当初聚散》全文及鉴赏

    秋夜月·当初聚散 宋代:柳永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盈盈泪眼。漫向我耳边,作万般幽怨。奈你自家心下,有事难见。待信真个,恁别无萦绊。不免收心,共伊长远。 《秋夜月…

    2022年7月7日
    1.5K0
  • 描写秋雨的诗句古诗(优选36句)

    1、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宴罢兰堂肠断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3、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杜甫《赠李白》 4、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

    2023年11月13日
    5060
  • 苏轼《东栏梨花》全文及鉴赏

    东栏梨花 宋代: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译文 如雪般的梨花颜色淡淡,柳树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也已开满城。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又有几人能…

    2023年1月9日
    1.8K0
  • 佚名《江南》全文简译及赏析

    《江南》(汉乐府 )作者:佚名朝代:汉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

    2022年9月8日
    1.9K0
  • 苏轼《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全文及鉴赏

    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 宋代:苏轼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翻译 三更时分,雨打梧桐。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将我…

    2023年2月10日
    1.3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