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全文及鉴赏

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全文及鉴赏

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

宋代:辛弃疾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
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
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
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
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
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翻译

到老才认识了陶渊明,梦中见到的仿佛是他的身影。一觉醒来觉得满腔幽恨,放下酒杯,想唱支歌,开口又停。我佩服你白发归隐面对西风,不堪忍受五斗米折腰宁愿归耕。夏天在北窗前高卧乘凉,秋天在东篱旁自醉自星。你的归隐又更深的意义含在其中,绝不仅只是逸致闲情。

我深信这位先哲并未死去,到今天仍是一身正气,凛然如生。我们虽然相隔古今却心事相同,志在高山流水有知音。即使今后我难免出来做官,但荣华富贵已无味可品。为什么隐居东山的谢安又要出仕?人们都说这是为了世上苍生。

《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注解

水龙吟:词牌名。双调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渊明:即东晋诗人陶渊明。参差:好像,仿佛。觉来:醒来。停觞不御:停杯不饮。御:用,进,此处引申为饮。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堪:忍受。

凛然:严肃,令人生畏的样子。吾侪:我辈,我们。高山流水:喻知音。直饶:即使。甚:是。东山:指东晋大臣谢安,曾隐居东山。何事:为什么。苍生:黎民百姓。

《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赏析

辛弃疾自青少年时代起,就饱经战乱之苦,立志抗金,恢复中原,他的词也以激越豪放而著称。但是在这首《水龙吟》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却引归耕隐居的陶渊明为“知己”,未免有点消极。之所以如此,与他的遭际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学者考证,此词约作于公元1194年(光宗绍熙五年),那年辛弃疾已经五十五岁,秋天又被罢官,于是感伤世事人生,不免慨叹。

此词上片开头就说:“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句法就有点特别。陶渊明与作者,本来志趣不同,性格各异,而作者却说他们已有了神交,并在梦中见过面了。这对一般读者来说,不能不感到突兀、惊诧,从而也就有可能构成一个强烈的印象,令人玩味。“老来”二字是特指,说明作者驱驰战马、奔波疆场或是筹划抗金、收复故土的年轻时代,与脱离尘嚣、回归自然的陶渊明是无缘的,而只有在他受到压抑与排斥,壮志难酬的老年时代,才有机会“相识渊明”。这个开头,对读者来说既有些突然,又让人感到十分自然。而作者也以平静的语气叙述,益发显得深沉。接下去的“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三句,直接抒写作者心中的沉痛心情。心头之恨是如此沉重,竟使得作者酒也不饮,歌也不唱。这是为什么?作者作了回答:一个白发老翁怎能在西风萧瑟中为五斗米折腰!但是,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个。

词的下片紧随前文,并作了更深入的回答:悔恨东山再起!先讲陶渊明的精神、人格和事业都是永在的,而且仍凛然有生气,和现实是相通的。“懔然生气”一句,这里暗用《世说新语·品藻》“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的语言以赞渊明。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作者紧跟着又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来说明他同渊明之间是千古知音。这知音就在于对“富贵他年”所持的态度。接下去“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三句,引用了东晋谢安的故事。据《世说新语·排调篇》记载:“谢安在东山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翕集家门,倾动人物。刘夫人戏谓安曰:‘大丈夫不当如此乎?’谢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说明即使他年不免于富贵显达,也是没有意思的。结语“甚东山何事”三句用的仍然是谢安的事,同书又记载:“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很显然,从作者到陶渊明,又从陶渊明到谢安,或富贵显达,或归田隐居,或空怀壮志,虽处境各不相同,但其实一样,都没有什么意义。这是英雄的悲叹。

与辛弃疾其他一些诗词中所反映出来的豪情壮志不同,在这首词中,作者已没有“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那种壮志凌云、激越慷慨的感情,而是把一切都看得如此闲淡无谓,如此的不屑一顾,这绝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与哀叹,是时代的悲剧。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1)
深海巨狗的头像深海巨狗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3年2月7日 08:20
下一篇 2023年2月7日 08:24

推荐阅读

  • 李煜《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全文及鉴赏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五代:李煜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翻译 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

    2022年5月23日
    2.0K0
  • 韩愈《答张十一功曹》全文及鉴赏

    答张十一功曹 唐代: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答张十一功曹》译文 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

    2023年2月24日
    9800
  • 清明节描写思念故人的古诗词

    欢迎免费阅读词多多的“深海巨狗”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清明节描写思念故人的古诗词》,诗句编号:"161141"。 清明节描写思念故人的古诗词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宋代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2023年11月23日
    8070
  • 杨万里《初秋行圃》全文及鉴赏

    初秋行圃 宋代:杨万里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初秋行圃》译文 落日看来好像无情却最有情,催促千树万树上的蝉在傍晚时一齐鸣唱。听着声音近在咫尺,却无法找到它们,一旦寻到它的近旁,却又没有了声响。 《…

    2023年2月10日
    1.3K0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十五》全文及鉴赏

    秋浦歌十七首·十五 唐代: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十七首·十五》译文 满头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是因为忧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秋浦歌十七首·十五》注释 个:如此,…

    2023年1月11日
    1.5K0
  • 李白《赠孟浩然》全文及鉴赏

    《赠孟浩然》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赠孟浩然》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

    2021年6月25日
    1.9K0
  • 孟浩然《宿建德江》全文及鉴赏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代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译文及注释译文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亮与人意合情投…… 注释1、建德江…

    2022年4月29日
    2.0K0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全文及鉴赏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代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译文及注释 译文…

    2021年6月17日
    1.6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