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全文及鉴赏

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全文及鉴赏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魏晋:陶渊明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译文

隐居茅舍掩行迹,远与尘世相隔绝。
无人知晓来眷顾,白天柴门常关闭。
年终寒风正凄冷,天空阴暗整日雪。
侧耳倾听无声响,放眼户外已皎洁。
劲峭寒气侵襟袖,粗茶淡饭常空设。
房中空荡显凄凉,竟无一事可欢悦。
千年古书皆阅览,时时读见古义烈。
高尚德操不敢攀,只想守穷为气节。
坦途大道若不走,隐居躬耕岂算拙?
我寄深意在言外,志趣相合谁识别!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注释

癸卯岁:即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癸卯,天干地支之一。从弟:堂弟。敬远:即陶敬远,陶渊明的堂弟兼表弟。其生平事迹不详,据陶渊明的《祭从弟敬远文》可知,其人逝世于义熙七年(411年),年纪不过三十刚出头(“年甫过立”)。他比陶渊明大约要小十五六岁。
寝迹:埋没行踪,指隐居。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居室。
邈(miǎo):远。世:指世俗,官场。绝:断绝往来。
顾盼:犹言看顾、眷顾。莫:没有人。
荆扉(fēi):用荆条编成的柴门。
翳翳(yì):阴暗的样子。经日雪:下了一整天的雪。
倾耳:侧耳细听的样子。无希声:没有一点声音。希:少。《老子》:“听之不闻名曰希。”河上公注:“无声曰希。”
皓(hào)已洁:已皓洁。副词“已”插入两个形容词之间,是一种修辞方式。皓:白,明。
劲气:猛烈的寒气。
“箪(dān)瓢”句:意思是说,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的日子也很难得,我(们)箪瓢常空,无食可陈于面前。箪瓢:即箪食瓢饮。箪:竹编的盛饭容器。瓢:剖开葫芦做成的舀水器。
回:指孔子学生颜回。谢:辞绝。屡:经常。设:陈设。
萧索:萧条,冷落。空宇:空荡荡的房屋。形容一无所有。
了无:一点也没有。可悦:可以使人高兴的事情。
遗烈:指古代正直、刚毅、有高尚节操的贤士。
谬(miù):误,谦辞。固穷节:固守穷困的气节。《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平津:平坦的大道,喻仕途。津:本义为渡口,这里指道路。苟:如果。由:沿看,遵循。
栖迟:游息,指隐居。《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讵(jù):岂。
一言外:一言之外。一言:指上面四句话。外:意思是除四句话外还有很多的未尽之意。
契(qì):契合,指志同道合。别:识别。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赏析

陶渊明不是对于世事无所动心的人,但处在当时东晋统治阶级自相争夺严重的险恶环境中,他只能强作忘情,自求解脱。解脱之道,是守儒家的固穷之节,融道家的居高观世之情,但又不取儒家的迂腐,道家的泯没是非。

“寝迹”四句,写自己隐居家中,销声匿迹,与世隔绝,四顾没有知己,只好白天把“荆扉”长闭。“寝迹衡门”,并不是渊明本怀消极,是被黑暗世局迫成的。“邈与世绝”,实际是“绝”不了的;“邈”更难说,安帝就被禁近在咫尺的寻阳。复杂的情怀,坚苦的节操,“莫谁知”倒是真的,就诗篇来说,只把敬远除外。这四句转折颇多。起四句叙事,接下去四句写景。景有“凄凄”之风,“翳翳”之雪。“凄凄”来自“岁暮”,“翳翳”由于“经日”,轻淡中字字贴实。四句中由风引起雪,写雪是重点,故风只一句,雪有三句。“倾耳”二句,千古传诵。其妙处在轻淡之至,不但全无雕刻之迹,并且也无雕刻之意,落笔自然而兴象精微,声色俱到而痕迹全消,不见“工”之“工”,较后人一意铺张和雕刻,能以少许胜多许。“劲气”四句,紧承风雪叙事:写寒气侵衣,饮食不足,屋宇空洞萧条,没有什么可娱悦的。一“劲”字备见凛冽之状;“谢屡设”三字,以婉曲诙谐之笔写穷困,尤饶达观情趣;“了无”撇扫之词,承上启下。“历览”八句,议论作结:屋内外一片严寒(暗包政治气候),事无“可悦”,唯一的排遣和安慰,只有借读“千载书”,学习古代高人志士的“遗烈”;“遗烈”两字,偶露激情。“高操”两句,又出以诙谐,掩抑激情。有人说这是讽刺当时受桓玄下诏褒扬的假“高士”皇甫希之之流,实际上还包含作者不愿为司马氏与桓氏的争夺而去殉“臣节”的意思;假高、愚忠,俱不屑为。“固穷”自守,本无以此鸣高之意,故自嘲此节为“谬得”。诙谐中表现了坚贞与超脱的结合,正是前面说的对于儒道精神很好的取舍与结合:是非不昧,节行不辱,而又不出于迂拘。仕进的“平津”既不愿再走,那么困守“衡门”,就不自嫌其“拙”了;不说“高”,又说“拙”,正是高一等,超一等。“寄意”二句,才写到赠诗敬远的事,说“寄意”于“言外”,只有敬远能辨别此心“契合”之道,归结诗题,又露感慨。黄文焕《陶诗析义》说这八句,转折变化,如“层波迭浪”,庶几近之;但更应该说这“层波迭浪”表面上竟能呈现为一片宁静的涟漪。

孔子说过“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事实上固守其穷决非易事。陶渊明在诗中坦率地说自己是“谬得固穷节”,论者或以为这是他的谦辞,其实这一句诗表明他本来并不想走这样一条路,现在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在陶渊明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在官场里不断运作和升迁,那是阳关大道(“平津”);另一条是退守田园,栖迟于衡门之下,这是独木小桥。陶渊明说,既然前一条路走不成,那么只好走后一条,这也不算是“拙”。话是这么说,却总是有点不得已而求其次的味道,有自我安慰的意思。这时的陶渊明认为固守其穷乃是“拙”,算不得“高操”。可知他本心深处并不打算“拙”,只是实逼此处、无可奈何罢了;这与他后来下决心“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其一),心情是两样的。

这首诗绝大部分诗句意思都相当明确,只有结穴处“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两句颇有玄言的色彩。这里的“一言”,或谓指“固穷”,或谓指“栖迟讵为拙”,恐怕都不大合适,既然是“一言”,应当只能是指出上句之末的那个“拙”字——否则就不止“一言”了。

“拙”字在陶诗中出现过多次。陶渊明后来往往在褒义上使用此字。在此诗中,“栖迟讵为拙”这一句是为“栖迟”亦即隐居辩护的,他说这样活着还不能说是“拙”,这里“拙”字明显是贬义的。当然,陶渊明立即又说,“拙”字在它的一般义之外还有言外之意,这就含有要替“拙”字推陈出新的意思了。诗中末句忽然发问道:谁能够对此作出分析研究呢?他大约是寄希望于他的从弟陶敬远罢,但也没有明言,此时诗人自己陷入了深沉的反思。前人论陶渊明此诗往往一味称道其高尚,而无视其情感上的矛盾纠葛,尚未可称为知言。

此诗前半叙事、写景,后半议论,俱以情渗透其中。尽管事写得很简洁,景写得传神入化,议论很多;但终以情为主,而情偏没有直接表露。把悲愤沉痛和坚强,变成闲淡乐观和诙谐,把层波迭浪变为定流清水,陶诗的意境,自然达到了极顶的深厚和醇美。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当时陶渊明三十九岁。此前二年,即隆安五年(401年),陶渊明似曾出仕于江陵,旋丁母忧归家。这首诗即丁忧家居时之作。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1)
绿日长夏的头像绿日长夏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3年1月28日 09:16
下一篇 2023年1月31日 20:43

推荐阅读

  • 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全文及鉴赏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宋代: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翻译 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遮盖了整…

    2022年5月17日
    1.8K0
  • 秦观《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全文及鉴赏

    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 宋代:秦观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

    2022年7月23日
    1.5K0
  • 描写雨水节气的古诗词

    欢迎免费阅读词多多的“深海巨狗”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描写雨水节气的古诗词》,诗句编号:"160787"。 描写雨水节气的古诗词 1、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宋 · 秦观《好事近·梦中作》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 · 杜甫…

    2023年11月23日
    5700
  • 辛弃疾《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全文及鉴赏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 宋代:辛弃疾淳熙丁酉,自江陵移帅隆兴,到官之三月被召,司马监、赵卿、王漕饯别。司马赋《水调歌头》,席间次韵。时王公明枢密薨,坐客终夕为兴门户之叹,故前章及之。 我饮不须劝,正怕酒樽空。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头上貂蝉…

    2023年1月13日
    9530
  • 苏轼《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全文及鉴赏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代:苏轼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翻译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

    2022年8月24日
    2.6K0
  • 苏轼《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全文及鉴赏

    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 宋代:苏轼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连理带头双□□,留待与、个中人。 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沈沈、谁道□□,□系得人心。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 《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翻译…

    2023年2月8日
    1.0K0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全文及鉴赏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唐代: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译文 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打破幽寂的黑…

    2023年1月7日
    1.4K0
  • 杜甫《曲江二首》全文及鉴赏

    曲江二首 唐代: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

    2023年1月13日
    1.4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