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书戴嵩画牛》全文及鉴赏

苏轼《书戴嵩画牛》全文及鉴赏

书戴嵩画牛

宋代: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书戴嵩画牛》译文

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

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书戴嵩画牛》注释

戴嵩(sōng):唐代画家,善画牛,有《斗牛图》。
蜀中:四川。杜处(chǔ)士:不详。苏轼有《杜处士传》,是将众多药名谐音连缀而成的。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荀子·非十二子》:“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
好(hào):喜欢,爱好。
所宝:所珍藏的。宝,珍藏。数(shǔ):清点数目,计算。
一轴:一幅。
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套,用玉装饰卷轴。囊,袋子,此处指画套。
常以自随:《东坡志林·卷九》(十二卷本)无此句。自随,随身携带。
曝(pù):晒。
拊(fǔ)掌:拍掌,嘲笑时的体态语。
耶:一作“也”。
牛斗(dòu):牛互相争斗。
力在角(jiǎo):力量用在角上。
尾搐(chù)入两股间:尾巴紧紧夹在两腿之间。搐,抽搐,这里指用力夹或收。股,大腿。
掉尾:摇尾。掉,摇。《左传·昭公十一年》:“尾大不掉。”
谬(miù)矣:错了。谬,错误,差错。
然之: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
古语有云:《东坡志林·卷九》(十二卷本)作“古语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bì):比喻做事应该请教有经验的人。《魏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三》:“俗谚云:‘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

《书戴嵩画牛》赏析

此文开篇一句点明了杜处士的喜爱及书画收藏的丰富,接着特意点出“戴嵩《牛》一轴”是杜处士特别珍爱的精品,并以“锦囊玉轴”四个字简洁形象地写出了这幅画在杜处士心目中的地位。然后才转入正题,写杜处士晾画时,一个牧童面对这样一幅珍品“拊掌大笑”,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画的错误——“掉尾而斗”。以牧童特有的天真和对生活的熟悉,一方面说明错误的理由——“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另一方面则通过“此画斗牛耶?”一问和“谬矣”这一肯定的结论,在嘲讽中表现了全文的主题思想,让杜处士不得不“笑而然之”。最后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进一步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全文虽然只有寥寥数语,
思想上,此文通过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画牛的错误之处,清楚地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深入浅出,耐人寻味;同时运用了寓言的手法,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当中,寄寓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发人深思。

艺术上,此文有以下特点:
首先,此文叙述故事简炼生动。全文用字不多,却能扣人心扉。先写杜处士所藏“戴嵩《牛》一轴”,百里挑一,裱装精美,随身携带,爱不忍释,从而把戴嵩之画抬得很高,然而抬得高就摔得重;接着写对牛十分熟悉的牧童一眼看出了名画的瑕疵,指出它的失真谬误处,名画的价值也就一落千丈,顿失光彩。前后对照,大相径庭,使人心为之动,顿感可叹、可笑、可惜。

其次,此文用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的形象。牧童看见这轴画牛的名画,不假思索,顺口发问:“此画斗牛耶?”通过发问指出此画是“斗牛图”。由于牧童熟悉牛的习性,了解“斗牛”时牛尾所在的位置,于是接着说:“牛斗,力在角,尾搐之两股间。”而画中的“斗牛”则不然,与“斗牛”的常态不合,违背生活现实。牧童因而一语破的,明确指出:“今乃掉尾而斗,谬矣!”这是内行话,是其它行业的人所讲不出来的。在“知牛”这一点上,高于画家的牧童形象就跃然纸上了。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形象是小说文体惯用的手法,此文能够运用这种手法,初步显示出小说的雏型,可以说是小说的萌芽,把这类小文看作是古代的“微型小说”也许无所不可。“情态”也是如此通过人物情态的描写,自然可以表现人物的形象,例如文中牧童“抚掌大笑”和“处士笑而然之”两种笑态,所表现的内容即有所不同:前句“抚掌大笑”是牧童耻笑画家的失真,喜笑自己能够指出其谬,洋洋得意;而后句杜处士的“笑”则笑得很勉强,自己珍爱的名画被牧童指出谬误,而牧童的话又是对的,无法驳倒,杜处士只好以“笑”表示赞同了。

最后,此文引用了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引用得恰到好处,在文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一,点题。“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是为了说明“画牛当问牧童”,充分肯定了牧童熟悉生活,对名画批评得当。作者运用“引用”法,在篇末点题,不但突出主题,而且使主题得以升华,带有普遍意义。第二,结尾。引用古语结尾,留有余味,发人联想。第三,精警。此文所引用的古语,一共两句八字精炼深刻可以说是优美的“警句”,比用作者自己的话来叙述要精炼生动得多,从而节省了文字,效果也好得多。

《书戴嵩画牛》创作背景

此文作于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其时苏轼因父丧归蜀。一说此文创作时间不详,可能是元祐年间苏轼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所作。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1)
花之舞的头像花之舞优秀作者
上一篇 2023年1月11日 10:30
下一篇 2023年1月11日 10:36

推荐阅读

  • 韦庄《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全文及鉴赏

    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 唐代:韦庄独上小搂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注解 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征人所在的远方。 袂:…

    2022年5月25日
    1.8K0
  • 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全文及鉴赏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翻译 谁能看得懂西湖的美丽?西湖任何时候都是美景。驱车去追寻。只愿在花丛…

    2022年5月11日
    1.7K0
  • 苏轼《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全文及鉴赏

    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宋代:苏轼十月九日,孟亨之置酒秋香亭。有双拒霜,独向君猷而开,坐客喜笑,以为非使君莫可当此花,故作是篇。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更问…

    2022年5月12日
    1.6K0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文及鉴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注释 译文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2021年5月19日
    2.0K0
  • 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全文及鉴赏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五代:李煜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翻译 朦胧的月色下花儿是那么娇艳,在这迷人的夜晚我要与你秘密相见。我光着袜…

    2022年5月24日
    2.3K0
  • 纳兰性德《酒泉子·谢却荼蘼》全文及鉴赏

    酒泉子·谢却荼蘼 清代:纳兰性德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酒泉子·谢却荼蘼》翻译 在那一片月明如水的夜里,白色的茶蘼花凋谢了。篆香已经燃尽,可是我却还没有睡着,早…

    2022年7月18日
    1.6K0
  • 陆游《好事近·湓口放船归》全文及鉴赏

    好事近·湓口放船归 宋代: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好事近·湓口放船归》翻译 从湓口坐船而来,到了黄昏时,就停留在散花洲准备夜宿。两岸色彩醒目的白苹和红…

    2022年5月25日
    1.8K0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全文及鉴赏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翻译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

    2022年6月24日
    2.8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