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江神子·恨别》全文及鉴赏

苏轼《江神子·恨别》全文及鉴赏

江神子·恨别

宋代: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
却匆匆。摧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
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版本一)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版本二)

《江神子·恨别》翻译

流离天涯,思绪无穷无已。相逢不久,便又匆匆别离。拉着佳人,只能采一枝暮春的杏花,含泪赠别。你问春天还剩多少,即便春意尚在,又能和谁一同欣赏?

三月的隋堤,春水缓缓。此时鸿雁北归,我却要到飞鸿过冬的湖州。回望旧地,清清浅浅的泗水在城下与淮河交汇。想要让泗水寄去相思的千点泪,怎奈它流不到湖州地。

《江神子·恨别》注解

东风:代指春天。

隋堤:指汴河的河堤,因建于隋朝而得名。背归鸿:词人南下湖州(今属浙江)而大雁北飞,所以说是“背归鸿”。彭城:即徐州,汉高祖刘邦的家乡。楚江:即泗水。

《江神子·恨别》赏析

此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三月,为苏轼由徐州调至湖州途中。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之感。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之人。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既相逢,却匆匆”两句,转写自己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携手”两句,写他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最后离开此地时依依惜别的动人一幕。“携手佳人”,借与佳人乍逢又别的感触言离愁。“和泪折残红”,写作者面对落花,睹物伤怀,情思绵绵,辗转不忍离去,同时也是写离徐的时间,启过拍“为问”三句。末三句由残红而想到残春,因问东风尚余几许,感叹纵使春光仍在,而身离徐州,与谁同春。此三句通过写离徐后的孤单,写对徐州的依恋,且笔触一波三折,婉转抑郁。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继续抒发上片未了之情。过片“隋堤三月水溶溶”,是写词人离徐途中的真景,将浩荡的悲思注入东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背归鸿,去吴中”,亦写途中之景,而意极沉痛。春光明媚,鸿雁北归故居,而词人自己却与雁行相反,离开徐州热土,南去吴中湖州。苏轼是把徐州当成了他的故乡,而自叹不如归鸿。“彭城”即徐州城。“清泗与淮通”暗寓作者不忍离徐,而现实偏偏无情,不得不背鸿而去,故于途中频频回顾,直至去程已远,回顾之中,唯见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东南,向着淮水脉脉流去。看到泗水,触景生情,自然会想到徐州(泗水流经徐州)。歇拍三句,即景抒情,于沉痛之中交织着怅惘的情绪。徐州既相逢难再,因而词人欲托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泪寄往徐州,无奈楚江(指泗水)东流,相思难寄,令词人不禁怅然若失。托淮泗以寄泪,情真意厚,且想象丰富,造语精警;而楚江东流,又大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感情沉痛、怅惘,读之令人肠断。

此词写别恨,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作者由分别之地彭城,想到去湖州途中沿泗入淮,向吴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别时之“和泪”,想到别后的“寄泪”。这样,离愁别绪更显深沉、哀婉。结句“流不到,楚江东”,别泪千点因春水溶溶而愈见浩荡,犹如一声绵长的浩叹,久远地回响在读者的心头。

《江神子·恨别》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三月。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因不满王安石的新法,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随后调往湖州任知州。此词即作于苏轼由徐州调至湖州途中。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2)
君子不善的头像君子不善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2年11月9日 08:50
下一篇 2022年11月9日 09:01

推荐阅读

  • 姜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全文及鉴赏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宋代:姜夔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翻译 在湘江边绕着江岸一直走下去,不觉…

    2022年5月30日
    1.8K0
  • 郑燮《题画竹》全文及鉴赏

    题画竹 清代:郑燮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题画竹》译文 吹落树叶的秋风昨夜刮过潇湘,它触击岩石,穿越森林,习惯性地发作起它那狂暴的恶势来。只有竹枝全然不惧怕它,勇敢挺立地和恶风斗争一千场,一万场!…

    2023年2月17日
    1.8K0
  • 苏轼《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全文及鉴赏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宋代:苏轼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翻译 记得当初画屏前相遇。夜间好梦,忽…

    2022年5月19日
    1.9K0
  • 范仲淹《岳阳楼记》全文及鉴赏

    《岳阳楼记》 宋代: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

    2022年4月25日
    2.0K0
  • 杜甫《月夜忆舍弟》全文及鉴赏

    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虽…

    2023年2月13日
    2.6K0
  •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全文及鉴赏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代: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

    2023年2月19日
    1.5K0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全文及鉴赏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代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译文及注释 译文…

    2021年6月17日
    1.7K0
  • 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全文及鉴赏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宋代:李清照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翻译 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

    2022年4月20日
    1.9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