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全文及鉴赏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全文及鉴赏

《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鉴赏

这是一首调笑。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 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这首诗当是杜牧离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杜牧在韩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

前两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回忆想像中江南的秋日风光:青山一带,隐现天际,绿水悠长,迢迢不断。眼下虽然已到深秋,但想必温暖的江南草木尚未凋零,仍然充满生机吧。扬州地处长江北岸,但整个气候风物,实与江南无异;不少诗人有“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说明扬州在当时人的心目中,简直是花团锦簇,四季如春;而诗人此刻正在北方中原地区遥念扬州,因而他自然而然地将扬州视为风光绮丽的“江南”了。“草未凋”与“青山”、绿水组合在一起,正突现了江南之秋明丽高远,生机勃勃的特征。诗人非常怀念繁华的旧游之地,在回忆想像中便赋予扬州以完美。这两句特意渲染山青水秀、草木常绿的江南清秋景色,正是要为下两句想像中的生活图景提供美好的背景。而首句山、水相对,“隐隐”、“迢迢”迭用,次句“秋尽江南”与“草未凋”之间的转折,更构成了一种抑扬顿挫,悠扬有致的格调,诗人翘首遥思、怀恋繁华旧游的感情也隐约表达出来了。“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的三四两句美景落到旧日同游好友韩绰身上,点醒寄赠之意,趁此表现出扬州特有的美景佳胜,和自己对它的怀念遥想,诗人将回忆之地集中到“二十四桥明月夜”,因为此景最能集中体现扬州风光繁华独绝、浪漫美丽。二十四桥,是唐代扬州城内桥梁的总称,所谓“二十四桥明月夜”将活动场所集中在小桥明月,实际上等于说扬州明月夜,更加突出扬州的“江南”水乡特点,杜牧在扬州作幕的两年中,经常于夜间到十里长街一带征歌逐舞,过着诗酒流连风流放纵的生活。当时韩绰想必也常与诗人一起游赏。

诗人设问:此时此刻,你在二十四桥中的哪一桥上教歌女伎倡们吹箫作乐、流连忘返呢?“何处”应上“二十四桥”,表现了想像中地点不确定的特点,且以问语隐隐传出悠然神往的意境。这幅用回忆想像织成的月明桥上教吹箫的生活图景,不仅透露了诗人对扬州繁华景象,令风流才子们醉心不已的生活的怀恋,而且借此寄托了对往日旧游之地的思念,重温了彼此同游的情谊;既含蓄地表现了对友人的善意调侃,又对友人现在的处境表示了无限欣慕。

《寄扬州韩绰判官》解读

诗的头两句写景。第一句摄取的是远镜头,扬州一带远处青翠的山峦,隐隐约约,给人以迷离恍惚之感;江水东流悠长遥远,给人以流动轻快的感受。第二句是想象江南虽在秋天,但草木尚未完全凋零枯黄,表现优美的江南风光。这两句是从山川物候来写长江以南地区,和后面两句的颓废形成对比。

青山隐隐水迢迢,(远景描写——诗人站在江边,隐约遥见长江对岸青山逶迤,隐于天际,江水如带,迢迢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两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 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秋尽江南草未凋。(诗人站在江北,遥想江南的秋景——此时时令已过了深秋,我所在的江北早已是草木凋零、一派晚秋的萧条冷落,而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还是青山绿水,风光依旧旖旎秀美。真是很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朋友啊。)

二十四桥明月夜,(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但无论如何,明月照在扬州名胜二十四桥上,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深深的惆怅情思,引人遐想。这样的月色、这样的夜色多么浪漫而令人眷念啊。)

玉人何处教吹箫?(“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韩绰,我的老友,当此秋尽之时,你每夜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经历和遭遇的感叹。)(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诗人以调侃的语气问韩绰,实际上是对长江以南风光的怀念。)

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韩绰,我的老友,当此秋尽之时,你每夜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经历和遭遇的感叹。)(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诗人以调侃的语气问韩绰,实际上是对长江以南风光的怀念。)

声明:本文由作者“花之舞”原创,在词多多首发,版权归其所有。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s://mobanduoduo.com/shici/793.html

(1)
花之舞的头像花之舞优秀作者
上一篇 2021年4月27日 08:42
下一篇 2021年4月28日 08:46

推荐阅读

  • 纳兰性德《南乡子·泪咽却无声》全文及鉴赏

    南乡子·泪咽却无声 清代:纳兰性德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南乡子·泪咽却无声》翻译 热泪双流却饮泣无声,只是痛悔从前没有珍视你…

    2022年9月6日
    1.5K0
  • 晏殊《山亭柳·赠歌者》全文及鉴赏

    山亭柳·赠歌者 宋代:晏殊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山亭柳·赠歌者》翻…

    2022年6月25日
    1.5K0
  • 韩愈《游城南十六首·遣兴》全文及鉴赏

    游城南十六首·遣兴 唐代:韩愈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 《游城南十六首·遣兴》译文 打发一生时光最好的东西只有酒,思量做什么事都不如闲适生活安逸。不要忧虑世上和自身的那些琐事,应该将人间当作做梦一样过…

    2023年2月28日
    9830
  • 李商隐《瑶池》全文及鉴赏

    《瑶池》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瑶池》译文及注释 韵义西王母在瑶池上把绮窗打开;只听得黄竹歌声音动地悲哀。八骏神马的车子日行三万里;周穆王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注释1、瑶…

    2021年4月22日
    1.6K0
  • 王昌龄《送郭司仓》全文及鉴赏

    送郭司仓 唐代:王昌龄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送郭司仓》译文 月光下碧绿的淮水映照在屋门上,我再三挽留即将远去的郭司仓。然而客人难留,只有明月追随他而去,我的思念就如春潮翻滚不息。 《送郭司仓》注释 郭司仓:作者…

    2023年2月27日
    8550
  • 形容心情很压抑的诗句(推荐73句)

    1、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2、愁绝行人天易暮,行向鹧鸪声里住。——纳兰性德《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 3、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4、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陆…

    2023年11月13日
    5600
  • 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全文及鉴赏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宋代: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翻译 堤上踏青赏春的游人如织,踊跃追逐着湖里的画船,春水荡漾,四周水天相接,波涛…

    2022年5月14日
    1.7K0
  • 王昌龄《卢溪别人》全文及鉴赏

    卢溪别人 唐代:王昌龄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卢溪别人》译文 小船停泊在武陵溪口,溪水还要陪伴您向北奔流。当你驶过荆门进入三峡的时候,切莫同孤月一样,听着猿的悲啼发愁。 《卢溪别人》注释 泸溪:位…

    2023年2月28日
    1.4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