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逢入京使》全文及鉴赏

岑参《逢入京使》全文及鉴赏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朝代:唐代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创作背景 

根据刘开扬《岑参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逢入京使》鉴赏

这是一首边塞,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

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高适《燕歌行》云:"铁衣远戌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了思乡之泪。

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处?"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多少有点夸张,但"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文心雕龙·夸饰》篇)。仍不失为真实,我们仍然可以说上句写的是实景,下句写的是实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如果将这四句诗比高下的话,我以为后两句诗更有味,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既自然、合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声明:本文由作者“花之舞”原创,在词多多首发,版权归其所有。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s://mobanduoduo.com/shici/785.html

(1)
花之舞的头像花之舞优秀作者
上一篇 2021年4月24日 08:30
下一篇 2021年4月25日 08:34

推荐阅读

  • 姜夔《蓦山溪·题钱氏溪月》全文及鉴赏

    《蓦山溪·题钱氏溪月》 宋代:姜夔与鸥为客,绿野留吟屐。两行柳垂阴,是当日、仙翁手植。一亭寂寞,烟外带愁横。荷苒苒,展凉云,横卧虹千尺。 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万绿正迷人,更愁入、山阳夜笛。百年心事,惟有玉阑知,吟未了,放船回,月下空相忆。…

    2022年5月14日
    1.7K0
  • 苏轼《赤壁赋》全文及鉴赏

    赤壁赋 宋代: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

    2023年1月9日
    2.1K0
  • 孟浩然《示孟郊》全文及译文

    示孟郊 唐代:孟浩然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当时高深意,举世无能分。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尔其保静节,薄俗徒云云。 《示孟郊》译文 蔓生的野草遮蔽了原野,兰花和灵芝在幽远的地方独自扎根。世俗的琴声何其繁杂,俞伯牙一…

    2023年2月18日
    2.9K0
  • 苏轼《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全文及鉴赏

    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 宋代:苏轼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翻译 水和污垢什么时候在一起共存过。仔细看来两个都有又好像两个都没有。我对擦背的人说,今日劳烦你要一直…

    2022年11月14日
    1.7K0
  •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全文及鉴赏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宋代: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2022年5月9日
    2.1K0
  •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全文及鉴赏

    秋宵月下有怀 唐代:孟浩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秋宵月下有怀》译文 秋天的夜空明月高悬,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被惊起的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

    2023年2月11日
    1.2K0
  • 辛弃疾《鹊桥仙·送粉卿行》全文及鉴赏

    鹊桥仙·送粉卿行 宋代:辛弃疾轿儿排了,担儿装了,杜宇一声催起。从今一步一回头,怎睚得、一千余里。旧时行处,旧时歌处,空有燕泥香坠。莫嫌白发不思量,也须有、思量去里。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翻译 杜宇:即杜鹃鸟,又名子规、催归。啼声哀切…

    2022年12月5日
    1.5K0
  • 宋祁《木兰春·春景》全文及鉴赏

    木兰春·春景 宋代: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木兰春·春景》翻译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条条绿柳在霞光…

    2022年5月12日
    2.6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