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兰陵王·恨之极》全文及鉴赏

辛弃疾《兰陵王·恨之极》全文及鉴赏

兰陵王·恨之极

宋代:辛弃疾
己未八月二十日夜,梦有人以石研屏见饷者。其色如玉,光润可爱。中有一牛,磨角作斗状。云:“湘潭里中有张其姓者,多力善斗,号张难敌。一日,与人搏,偶败,忿赴河而死。居三日,其家人来视之,浮水上,则牛耳。自后并水之山往往有此石,或得之,里中辄不利。”梦中异之,为作诗数百言,大抵皆取古之怨愤变化异物等事,觉而忘其言。后三日,赋词以识其异。

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郑人缓也泣。吾父攻儒助墨。十年梦,沈痛化余,秋柏之间既为实。

相思重相忆。被怨结中肠,潜动精魄。望夫江上岩岩立。嗟一念中变,后期长绝。君看启母愤所激。又俄倾为石。

难敌,最多力。甚一忿沈渊,精气为物。依然困斗牛磨角。便影入山骨,至今雕琢。寻思人间,只合化,梦中蝶。

《兰陵王·恨之极》翻译

怨恨真是到了极点,而怨恨到了极点就无法消散磨灭。苌弘含恨屈死于蜀,人们常说,他的血三年以后化为了碧玉。郑国人缓也曾泣涕相告:我的父亲攻击儒家协助墨家造成了我愤而自杀的后果;十年之后我托梦与他,告诉他我的满腔沉痛之所化,就是我那坟冢上的秋柏早已结出的累累果实。

相思相忆至极亦容易转为怨恨。愁怨结于衷肠,会暗地里牵动精神魂魄,让人哀毁骨立;你可见那长江边上傲然矗立的“望夫岩”比比皆是。可叹还有因一念之差而生出变故以致终身难以挽回的。你看夏启的生母为怨愤所激,顷刻之间便化成了石头。

张难敌,勇敢而力气超群。他一气而沉入深渊,其精气化物之后,依然作磨角斗牛困斗砚池之中;其身影化入山石里,使得山石至今难以雕琢。仔细想来,人生在世,就像庄周梦中化为蝴蝶一样的虚幻。

《兰陵王·恨之极》注解

己未: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石研屏:石磨屏。饷:赠。识:记。销:消灭、消散。

结中肠:阮籍《咏怀诗》容好结中肠。精气为物:易.繁赫上。精氟属物,游魂属爱。困斗:《左传宜公十二年》,困段猖同,况圆相乎?山骨:谓石。

“难敌”七句:即赋词序中张难敌化石事。寻思:不断思索。“寻思”三句:是非难论,人生如梦。庄周梦中化蝶事。

《兰陵王·恨之极》赏析

辛弃疾此词因梦而作。一起“恨之极”两句总摄题旨,以下承以五事:一二叠分咏四事,三叠归到难敌本事,虽人异事异,然皆怨愤变化则同。结韵化蝶,点醒一个“梦”字以自我开解。题序中说作者梦有人送给他一件石研屏,并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湘潭张难敌因搏斗而死,死后化为斗牛石,使里中得之者不利。梦境本来不足为凭,但它却是作者情感思想的某种曲折表现,所以这首词也就通过古来四件因怨愤变化为石的记载(苌弘、郑人缓、望夫妇、启母)参证张难敌的故事。三片之中,上片写两男因恨化石,是父子君臣事;中片写两妇因怨化石,是夫妇事;而下片则写张难敌虽然斗败,但化为石后仍作困斗的形象,赞扬张难敌抵死不屈的斗争精神。文词虽然诡谲诙谐,构思却极巧妙。论其主旨,可以说这首词创造了一个张难敌的不屈形象,借以抒发胸中激愤不平的怨气,用以影射当时的政治斗争。体裁基本上是属于赋体入词,类似一篇散文小赋。

《兰陵王·恨之极》创作背景

《兰陵王·恨之极》作于己未年,即公元1199年(宋宁宗庆元五年),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铅山瓢泉,已经遭受排挤多年,处于政治失意时期。所以,就以这年八月二十日夜间梦见的故事为题材,写下了这篇有感而发的记梦词。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1)
绿日长夏的头像绿日长夏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2年7月15日 08:47
下一篇 2022年7月15日 09:20

推荐阅读

  • 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全文及鉴赏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唐代: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译文 长安道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玄都观…

    2023年2月13日
    1.3K0
  • 王维《汉江临泛》全文及鉴赏

    《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译文及注释 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远…

    2021年7月7日
    1.8K0
  •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全文及鉴赏

    《子夜吴歌·夏歌》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子夜吴歌·夏歌》注释 注释①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

    2022年2月11日
    1.8K0
  • 李白《赠孟浩然》全文及鉴赏

    《赠孟浩然》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赠孟浩然》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

    2021年6月25日
    2.1K0
  • 杜甫《孤雁》全文及鉴赏

    孤雁 唐代: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雁》译文 离群的孤雁既不饮水也不啄食,边飞边叫的声音里饱含对同群伙伴的思念。雁群消失在云海之间,谁来怜惜这天际孤雁?孤雁望…

    2023年1月10日
    1.7K0
  • 周邦彦《西平乐·稚柳苏晴》全文及鉴赏

    《西平乐·稚柳苏晴》 宋代:周邦彦元丰初,予以布衣西上,过天长道中。后四十余年,辛丑正月,避贼复游故地。感叹岁月,偶成此词。稚柳苏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觉春赊。驼褐寒侵,正怜初日,轻阴抵死须遮。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此,征途迢递…

    2022年5月10日
    1.9K0
  • 纳兰性德《鬓云松令·咏浴》全文及鉴赏

    鬓云松令·咏浴 清代:纳兰性德鬓云松,红玉莹。早月多情,送过梨花影。半饷斜钗慵未整,晕入轻潮,刚爱微风醒。露华清,人语静。怕被郎窥,移却青鸾镜。罗袜凌波波不定,小扇单衣,可耐星前冷。 《鬓云松令·咏浴》注解 鬓(bìn)云松,红玉莹。早月多…

    2022年5月9日
    2.0K0
  •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全文及鉴赏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代: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六首·其一》译文 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听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

    2023年1月7日
    1.5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