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南乡子·妙手写徽真》全文及鉴赏

秦观《南乡子·妙手写徽真》全文及鉴赏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宋代: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
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翻译

有人为崔徽画了一幅肖像,画上的两眼清澈明亮如同秋水剪成,嘴唇红润如用朱色点染。画面是一幅半身像,犹如东邻女偷看宋玉,墙头半遮玉体一样。

她曾有一段辛酸的往事,谁还记得当年皱眉的时候呢?都说如此高超的画技,如此美艳的人,可是看过之后却有些遗憾,可惜不是真人,不通情愫。这样美丽的女子,即使无情也是很动人的。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注解

妙手:技艺高超者。写;画。徽真;唐代有倡女崔徽,与裴敬中善,尝托入写真以寄。
真:指肖像。水剪双眸:形容眼波美丽。
点绛唇:在画像上染出红唇。
翠黛:画眉所用螺黛,青黑色,以之代称眉毛。
颦:蹙额皱眉。尽道:尽管说。堪恨:可恨。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赏析

全词以“妙手写徽真”破题,以下都是从画上真容著笔。为崔徽写真的画师丘夏的姓名赖元稹之歌而传,画像的概貌因秦观此词而见,可以收入画史。

首句为“妙手写徽真”,点出所题者即是高明肖像画师手画的崔徽像。苏东坡写过一首题为《章质夫寄惠崔徽真》的诗,称“卷赠老夫”,知道当时确有这幅画像流传,并辗转归于东坡。据元稹《崔徽歌》中云:“有客有客名丘夏,善写仪容得恣把。”即词首句“妙手写徽真”所指。总提一笔,接下去描写画中人的仪容,同时也映带出画师的神技。

东坡诗中,写画中崔徽形象是“玉钗半脱云(发)垂耳,亭亭荚蓉在秋水”,十四个字只作大略形容。少游用了七个字——“水剪双眸点绛唇”,写她的眼睛和嘴唇,给人的印象便自不同,如工笔画之于剪影,精细得多了。并不是少游比东坡来得高明,这是诗、词性质的不同。东坡写的是七言古诗,宜用大笔勾勒,故粗;少游写的是小词,容许加意点染。故细。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江淹《咏美人春游》诗“昵珠点绛唇”,是其用语所本。眼睛和嘴唇是最能显示美人神采和情韵的部位,况且又加上了水波之光,绛脂之艳,确能动人心目。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继续说这幅写真的画面,透露出所画的是半身像,借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一段文字来增加情趣。赋中说,宋玉东邻的女子私慕他,登墙偷望他有三年之久(古人以“三”表多,非必是实数)。这个情节自然与崔徽本事无关,不过是由于画像是半身的而想到邻女窥宋,墙头半遮玉体的形象。这样说,似乎是词人在那里耍笔头,硬拉扯,游离于词情之外,写出败笔来了。其实,“疑是”者,非是而似是也。《登徒子好色赋》中如“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云云,宋玉所借以盛称邻女美色之处,也不妨加之于崔徽,以补充上句刻画的不足,这就是词用宋玉赋的言外之意。

不过,崔徽画像上的神态可不是如宋玉东邻女那样的“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而是眉黛含颦。这是由于崔徽请画师丘夏写真时正怀着悲苦的心事,画师又作了精确的反映;词语不仅如实地表述了画面的这一部分——“翠黛颦”,而且深入追求她颦眉的原因——有“酸辛”之事。“往事已酸辛”一句,与东坡《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中的“当时薄命一酸辛”,辞意皆合,当本之于他的老师,这也是少游所题崔徽真即是东坡藏品的一个佳证。“谁记当年翠黛颦”,颦眉承上“酸辛”,绝非写美人的套语,而是反映了画面上的真实。这两句词把崔徽的身世遭逢作一提挈。她的一段辛酸史既成往事,谁复省记,唯有这一幅写真留下,作为艺术精品供人鉴赏而已。言下有无穷的感慨。

最后笔锋一转,写词人赏鉴了画像后的感受:“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面对如此美艳绝俗的人物,如此高妙传神的画笔,观赏之后还有“堪恨处”。说是因为画中人“无情”。“无情”云者,盖即是如东坡前题诗中所谓“丹青不解语”,或者如《牡丹亭·玩真》一折中,柳梦梅看着杜丽娘自画的真容时说的:“韵情多,如愁欲语,只少口气儿呵!”谓画上美人,虽是极妍尽态,可惜不是真人,不通情愫。紧接着,词人以拗折之笔挽转一句,说“任是无情也动人。”全用晚唐罗隐《牡丹花》诗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不解语”的牡丹花,“少口气儿”的美人图,“无情也动人”。化工之妙,艺术之精,一语说尽。(陈长明)最后几句也表现出作者的些许感慨:毕竟是一幅画,不是活色生香的美人,既表现不出她的情深不寿,彼此之间也无法情感相通。这语气可以见出作者的几分遗憾,也许他希望画中的美女崔徽变成活人,能真的和自己有所交流吧。

全词句句从图画着笔,既有对图画本身的描绘,也有对画中美人身世的同情。在艺术上,此词善借用前人典故和成句,表达自己的情感,突出地展现了秦观博闻强记的才华和随手拈来无不妥帖的艺术功力,确实算得题画词中的佳作,颇富感染力。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0)
君子不善的头像君子不善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2年6月29日 10:50
下一篇 2022年6月29日 11:19

推荐阅读

  •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全文及鉴赏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代:苏轼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翻译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

    2022年8月11日
    2.1K0
  • 孟浩然《渡浙江问舟中人》全文及鉴赏

    渡浙江问舟中人 唐代:孟浩然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渡浙江问舟中人》译文 潮落后江面平静还没有起风,乘一只小船渡江与您相从。不时探头向天边眺望,您可知哪座青山是我要去的越中? 《渡浙江问舟中人》注…

    2023年2月14日
    1.1K0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全文及鉴赏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翻译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

    2022年6月14日
    2.7K0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全文及鉴赏

    《苏幕遮·怀旧》 宋代: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苏幕遮·怀旧》翻译 碧云飘悠的…

    2022年4月17日
    1.9K0
  •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全文及鉴赏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代: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送杜十四之江南》译文 两湖江浙紧接壤,河道纵横水为乡。您去的时候正值春江水满,烟波浩渺。日暮时分,孤舟一叶停泊在何方?心随友人望天涯,无限思念痛…

    2023年2月14日
    9320
  • 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全文及鉴赏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唐代:韦庄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翻译 当时红楼离别之夜,令人惆怅不已,香灯隐约地映照着半卷的流苏帐。残月将…

    2022年6月2日
    1.8K0
  • 姜夔《鬲溪梅令·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全文及鉴赏

    《鬲溪梅令·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宋代:姜夔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鬲溪梅令·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翻译 梅花虽好不等爱花人,湖水清澈波粼粼。…

    2022年5月3日
    2.0K0
  • 关于谷雨的古诗和诗句赏析

    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这个时节,春雨滋润着大地,万物生长,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谷雨不仅是农事活动的重要节点,也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描绘自然美景的灵感源泉。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谷雨时节少了几分离别的伤感,多了几分生…

    2024年4月15日
    1.1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