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点绛唇·红杏飘香》全文及鉴赏

苏轼《点绛唇·红杏飘香》全文及鉴赏

点绛唇·红杏飘香

宋代:苏轼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
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
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点绛唇·红杏飘香》翻译

杏花开了,芳香弥漫,柳树绿了,垂丝飘飘如缕,其轻如烟。我心中的情人就住在水边的红房子里,她打开窗帘希望能看到我,外面却是一片黄昏雨景。

晚风吹来,烛光摇动。我相思满怀,愁卧在床。想念但又归不去,她现住在何处呢?外面芳草萋萋,我已经找不到回去的小路了。

《点绛唇·红杏飘香》注解

烟翠:青蒙蒙的云雾。
缕:线。形容一条一条下垂的柳枝。
朱户:红色的门窗,多指女子居住的房屋。

烛影摇风:灯烛之光映出的人、物的影子,被风摇晃的样子。
伤春绪:因春天将要归去而引起忧伤、苦闷的情怀。
凤楼:指女子居住的小楼。
芳草:散发出香气的草。也指春天刚出土的青草。

《点绛唇·红杏飘香》赏析

东坡才大如海,其词堂庑亦大。如“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固然极富创新之局面,而如“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则又深具传统之神理。此首《点绛唇》亦然。此词所写,乃是词人对于所爱女子无法如愿以偿之一片深情怀想。

上片悬想伊人之情境。“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起笔点染春色如画。万紫千红之春光,数红杏、柳烟最具有特征性,故词中素有“红杏枝头春意闹”、“江上柳如烟”之名句。此写红杏意犹未足,更写其香,杏花之香,别具一种清芬,写出飘香,足见词人感受之馨逸。此写翠柳,状之以含烟,又状之以拖轻缕,既能写出其轻如烟之态,又写出其垂丝拂拂之姿,亦足见词人感受之美好。这番美好的春色,本是大自然赐予人类之造化,词人则以之赋予对伊人之钟情。这是以春色暗示伊人之美好。下边二句,遂由境及人。“水边朱户”,点出伊人所居。朱户、临水,皆暗示伊人之美、之秀气。笔意与起二句同一旨趣。“尽卷黄昏雨”,词笔至此终于写出伊人,同时又已轻轻宕开。伊人卷帘,其所见唯一片黄昏雨而已。黄昏雨,隐然喻说着一个愁字。句首之尽字,犹言总是,实已道出伊人相思之久,无可奈何之情。此情融于一片黄昏雨景,隐秀之至。

下片写自己相思情境。“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烛影暗承上文黄昏而来,摇风,可见窗户洞开,亦暗合前之朱户卷帘。伤春绪即相思情,一枕,言总是愁卧,愁绪满怀,相思成疾矣。此句又正与尽卷黄昏雨相映照。上写伊人卷帘愁望黄昏之雨,此写自己相思成疾卧对风烛,遂以虚摹与写实,造成共时之奇境。挽合之精妙,有如两镜交辉,启示着双方心灵相向、灵犀相通但是无法如愿以偿之人生命运。“归不去”,遂一语道尽此情无法圆满之恨事。“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凤楼朱户归不去。唯有长存于词人心灵中之瞩望而已。“何处”二字,问得凄然,其情毕见。瞩望终非现实,现实是两人之间,横亘着一段不可逾越之距离。词人以芳草萋萋之归路象喻之。此路虽是归路,直指凤楼朱户,但实在无法越过。句中“迷”之一字,感情沉重而深刻,迷惘失落之感,天长地远之恨,意余言外。

东坡此词艺术造诣之妙,在于结构之回环婉转。歇拍、过片,两人情境,一样相思,无计团圆,前后映照。起句对杏香柳烟之一往情深,与结句芳草迷路之归去无计,则相反相成,愈神往,愈凄迷。其结构回环婉转如此。此词造诣之妙,又在于意境之凄美空灵。红杏柳烟,属相思中之境界,而春色宛然如画。芳草归路,象喻人间阻绝,亦具凄美之感。

此词结构、意境,皆深得唐五代宋初令词传统之神理。若论其造语,则和婉莹秀,如“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置于晏欧集中,真可乱其楮叶。东坡才大,其词作之佳胜,不止横放杰出之一途而已。

此词意蕴之本体,实为词人之深情。若无有一份真情实感,恐难有如此艺术造诣。东坡一生,如天马行空,似无所挂碍。然而,东坡亦是性情中人,此词有以见之。

《点绛唇·红杏飘香》创作背景

此词亦作贺铸、李清照词,曾慥《东坡词拾遗》及南宋人编《外集》卷八十五已收录,应为东坡词。《东坡词拾遗》中提及了此词背景,约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是时,东坡正自京口还钱塘,在京口得乡书,即赋此词以抒怀。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1)
深海巨狗的头像深海巨狗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2年5月26日 10:21
下一篇 2022年5月27日 08:27

推荐阅读

  • 贺铸《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全文及鉴赏

    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 宋代:贺铸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临分少伫已伥伥,此段不堪回想。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 《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翻译 携手看花,漫步芳丛深径;扶肩待月,双双共倚斜廊。匆匆惜别时,…

    2023年2月8日
    1.1K0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全文及鉴赏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译文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

    2023年1月9日
    1.7K0
  • 刘禹锡《赏牡丹》全文及鉴赏

    赏牡丹 唐代: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牡丹》译文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2023年2月10日
    1.5K0
  • 韩愈《题楚昭王庙》全文及鉴赏

    题楚昭王庙 唐代:韩愈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 《题楚昭王庙》译文 满眼累累的坟丘,昔目的贵胄士大夫都早已作古,高耸入云的城楼隐没在荒草树木之中。还有遗民怀念昔日楚昭王的恩德,一间茅屋中祭奠着他的英灵…

    2023年3月2日
    1.3K0
  • 杨万里《秋凉晚步》全文及鉴赏

    秋凉晚步 宋代:杨万里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秋凉晚步》译文 古人认为秋天是悲伤的,我却认为未必如此,轻微的寒意,正好是令人舒适的天气。绿色池塘里的荷花虽然都落尽了,但还有新长出来的如铜钱那么圆的…

    2023年2月10日
    2.5K0
  • 纳兰性德《青衫湿·悼亡》全文及鉴赏

    青衫湿·悼亡 清代:纳兰性德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青衫湿·悼亡》翻译 最近有太多的伤心事,我能与谁倾诉于这漫漫长夜?一切听从命运的安排,早…

    2022年9月27日
    1.4K0
  • 苏轼《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全文及鉴赏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宋代:苏轼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翻译…

    2023年2月10日
    1.1K0
  •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全文及鉴赏

    《御街行·秋日怀旧》 宋代: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御街行·秋日怀…

    2022年4月28日
    1.8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