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全文及鉴赏

辛弃疾《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全文及鉴赏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

宋代:辛弃疾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
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
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
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
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
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
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蓴鲈。
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翻译

秋风亭上的秋风姗姗吹过,拂拭着我的脸;记得它去年曾到过我的家。我抬头观望,这里的山河与我家里的山河形状虽然不一样,但人物风情却很相似。功成的人走了,我觉得到了秋天气候变冷,团扇也被人抛弃了。斜阳与过去一样,秋风是吹不断的;野外一片茫茫,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功绩和遗迹一点也没有了。

一千多年前汉武帝刘彻写的《秋风辞》,真是好的诗章,美妙的词句,可以称得上千古绝唱,到现在人们还在传诵着它。怎么有人说那是模仿司马相如的章句呢?现在树叶落了,江水冷了,向北方望去,一片茫茫,真叫我感到忧愁。朋友来信:“催我赶快回家,不要迟延,现在正是吃蒪羹鲈鱼美味的时候。”有谁会想到我,在这个秋夜凄凉的时候,独对孤灯,正在研读太史公写的《史记》呢?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注解

袅袅:微风吹拂。团扇:圆形的扇子。
禹迹:相传夏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中国的疆城为禹迹。
茂陵词:指汉武帝的《秋风辞》。茂陵,汉武帝的陵墓,这里指汉武帝刘彻。
甚:真。风流:文采美,韵味浓。解拟:能比拟。
相如: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眇眇:远望貌。
愁余:使我愁苦。书报:来信说。因循:拖延,延误。
蓴鲈:咏思乡之情、归隐之志。
史公书:即司马迁的《史记》。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赏析

起句化用《九歌·湘君》“袅袅兮秋风”句。“山河举目虽异”二句,是用《世说新语·言语》中典故。东晋时南渡士大夫常到新亭聚游饮宴,周侯中坐而叹,说:“风景不殊,正自有河山之异”。皆相视流泪。作者登秋风亭时与东晋士大夫有同感,看到风景依旧,山河破碎,西风苍凉,因而无限感慨。以下“功成者去”二句也连用典。《战国策·秦策》:“蔡泽谓应侯日:‘四时之序,成功者去’。”“团扇”句出自《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这二句作者借以对宋廷排挤抗金爱国将领的作法表示不满。接下去作者看到,秋风中夕阳西下,可是当年大禹治水的遗迹已茫茫不见,无处寻觅了。据《史记·夏本纪》载,舜、禹时,洪水滔天,大禹与众决九川而致四海,天下为治,大禹即帝位后,东巡狩,至会稽而崩,至今绍兴会稽山有禹陵、禹庙。明末陈子龙曾有诗句:“禹陵风雨思王会,越国山川出霸才。”(《钱塘东望有感》)思念大禹的功迹,哀叹明之将亡。辛弃疾言外之意也是追忆大禹拯救陆沉的勋业,慨叹南宋无英雄人物能力挽狂澜。

下片依然在怀古,又提及历史上一位英雄君主。汉武帝巡行河东时作有《秋风辞》,说:“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辛弃疾在秋风亭上联想《秋风辞》,不仅只是节令上的偶合。他借以缅怀汉武帝为抗击匈奴、强盛帝国所作的杰出功绩。这三句表面是说,汉武帝传颂千古的风流辞章,足可以与司马相如的辞赋媲美。这里似是赞扬汉武的文采,实是歌颂他的武略,暗指宋廷的懦弱无能。以下亦用《九歌》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嫡娟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作者用此怅望江南半壁河山,缅怀大禹、汉武帝,情绪依然十分愤慨。以下句意一转,说:朋友们来信劝告我,不要留恋官场而忘记归隐。“莼鲈”用东晋张翰因秋风起思归故乡的典故,这里以友人来信的口气说出,还是弃官退隐吧。这是作者回顾历史以后,面对冷酷的现实所产生的心理矛盾。结尾却并不回答朋友,只是说:谁曾想到在这清凉的秋夜,我正挑灯攻读太史公书。《史记》其中一系列爱国英雄的纪传,如廉颇、李广等,效命疆场、威震敌胆且晚年倍受压抑,悲愤壮烈,曾深深激动辛弃疾夜读之心。这时辛弃疾64岁,其老骥伏枥之志不衰。

词中运用典故描绘秋天景象,并表现了怀念北方的爱国思想和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悲凉情绪。篇末通过对友人的答话,表现自己不甘心于长期退隐,而积极关心政治,准备有所作为。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创作背景

宋宁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辛弃疾时年六十四岁,在知绍兴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任上路过秋风亭,写下了这首词。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声明:词多多moban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1)
君子不善的头像君子不善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2年5月17日 08:51
下一篇 2022年5月17日 08:57

推荐阅读

  • 杜甫《清明二首》全文及鉴赏

    清明二首 唐代:杜甫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

    2023年1月12日
    1.3K0
  • 纳兰性德《青衫湿·悼亡》全文及鉴赏

    青衫湿·悼亡 清代:纳兰性德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青衫湿·悼亡》翻译 最近有太多的伤心事,我能与谁倾诉于这漫漫长夜?一切听从命运的安排,早…

    2022年11月11日
    1.4K0
  • 佚名《敕勒歌》全文简译及赏析

    敕勒歌(北朝乐府民歌)作者:佚名朝代: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

    2022年9月8日
    2.9K0
  • 韩愈《花岛》全文及鉴赏

    花岛 唐代:韩愈蜂蝶去纷纷,香风隔岸闻。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 《花岛》译文 蜜蜂和蝴蝶一群群都飞向同一方向,顺着蜂蝶飞去的方向,调动嗅觉,顿时感到扑鼻的香气隔着宽阔的江面传送过来。想知道开满鲜花的江中小岛在哪里?隔着宽阔的江水,只是隐约…

    2023年2月24日
    1.4K0
  • 描写西湖的诗句(精选50句)

    1、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4、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

    2023年11月21日
    8770
  • 描写秋天的最美古诗词

    欢迎免费阅读词多多的“壶提提”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描写秋天的最美古诗词》,句子编号:"160700" 描写秋天的最美古诗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

    2023年11月24日
    8870
  • 杜甫《琴台》全文及鉴赏

    琴台 唐代:杜甫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琴台》译文 司马相如虽已年老多病,但仍像当初一样爱恋卓文君。不顾世俗礼法开着卖酒店铺。在琴台之上徘徊,远望只见碧空白云。琴台…

    2023年2月4日
    1.4K0
  • 杨万里《过杨村》全文及鉴赏

    过杨村 宋代:杨万里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过杨村》译文 石桥的两边有一座美好的村庄,和其他的村子相比真可说是别一天地。那儿杨柳浓荫…

    2023年2月21日
    1.1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